新形勢下存量土地再利用方式淺析
□浙江省土地資源調查辦公室(浙江省土地勘測規劃院) 倪永華
(一)存量建設用地
新型城市化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對土地要素保障和城市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存量建設用地是土地供給保障重要來源之一。存量建設用地主要指利用效率相對較低的現狀建設用地和閑置土地。
1.低效建設用地
低效建設用地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同地區不同發展階段對于“低效”有不同的內涵。不同地區的用地效率和地均產出(以下簡稱“用地效益”)有明顯差異,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用地效益”也存在明顯差異。低效用地是指在特定區域特定時間段內,低于某一利用方向上的區域平均“用地效益”或低于政府制定標準的調查單元(區塊),同時,隨著區域發展水平的變化和城市更新進展,低效用地區塊的位置、范圍等也相應發生變化。
2.批而未用土地
按照相關文件規定,農轉用后在2年內未及時進行建設的土地稱為批而未用土地。批而未用土地主要有兩種情形,批而未供和供而未用。造成批而未供的原因主要是城市規劃調整、項目未落實、征地拆遷難度大、用地單位供地條件不具備、缺乏資金以及其他原因;造成供而未用閑置土地的原因主要是城市規劃調整、資金未落實、地塊上拆遷難度大、地塊權屬復雜、用地單位自身的原因。按照相關規定,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批準文件有效期兩年,滿兩年未實施具體征地或用地行為的,批準文件自動失效,但在實際實施當中,超過2年的批文仍在實施。
(五)疫苗選擇或使用不當 免疫接種時加抗菌素、劑量不夠、接種方法不對,另外疫苗的質量、運輸、保存不當都會造成免疫失敗。
由于存量土地再利用的經濟成本、政策成本等都會高于新增土地,目前,城市開發主要傾向利用新增的農轉用土地。隨著土地資源環境承載力越來越接近極限、新增建設占用土地的限制越來越大、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越來越嚴格、耕地占補平衡要求越來越高等原因,建設用地快速擴張階段已基本結束,新增建設用地的成本也相應越來越高。在城市擴張被約束的情況下,大力挖掘存量土地是有效途徑,充分利用存量土地,進行城市更新,不僅可以提高城市“用地效益”水平,也可以盤活歷年批而未供土地,加大土地要素供給。
(二)目前存量土地調查與利用主要做法
1.調查
目前,全省已完成城鎮低效用地調查,即將開展農村低效用地調查,兩項調查將摸清當前情況下全省城鄉低效用地資源,為下一步制定政策和實施存量土地再利用行動奠定基礎。
2.存量土地再利用主要做法
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指導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或二次開發,實施“畝產論英雄”“三改一拆”“騰籠換鳥”等做法。通過“協商收回、鼓勵流轉、協議置換、退二優二、退二進三、收購儲備”等方式,積極鼓勵企業轉變粗放、低效的土地利用行為。逐步加強建設用地批后監管力度,建立了建設用地供應和開發利用情況通報制度。通過農村建設用地土地整理,挖掘農村低效用地獲取置換指標,用于村鎮建設和城鎮建設。以上行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挖掘存量土地資源的廣度和深度上仍有欠缺,同時缺乏統一規劃。
(三)低效用地再利用案例
國內外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鑒,略選幾個如下。
1.澳大利亞墨爾本港區城市更新
位于澳大利亞南部維多利亞州首府的墨爾本港區(Docklands),是通過市場化運作進行城市更新(拆舊建新)的成功案例。
Docklands是緊靠墨爾本CBD的新的城市中心,以建設世界級水景城市為目標,再開發基本依靠市場化進行運作。規劃上,維多利亞州政府以立法的形式確定港區規劃,確定各區塊的功能。規劃實施中,州政府設立開發中心進行運作,通過招投標的方式邀請開發商投資,中標后,公布初步開發計劃,聽取市場反映后,確定最終開發計劃。在開發建設中,政府和開發中心既不投資,也不干涉建設,只起到監督、控制等作用。
2.浙江省嘉興市
嘉興經濟開發區城南街道汽車精品文化特色街區,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配置、公司運作、獨立核算”的方式開發實施。該街區改造時間從2010年8月開始,到2014年上半年全部結束。
城南街道對城南工業園一期14家企業進行摸底調查,分析土地的含金量。以淘汰一批、轉移一批、提升一批“三個一批”為主線,以工業增加值、污染排放、能耗和畝均產出等評價標準和一整套環環相扣的工作機制,強化“畝產論英雄”的價值導向,推動低效用地再開發。目前,再開發效果良好。
3.杭絲聯改造
杭絲聯是1956年周恩來總理親自批準的國家“一五”計劃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到1966年,杭絲聯三期工程全部竣工,1987年杭絲聯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萬人大廠”。隨著經濟形勢和產業結構的變化,1999年杭州國有絲綢行業由過去的支柱產業,繼而調整、改造,直至逐步地有序退出。該廠房區塊成為低效用地。
2007年,杭絲聯的鋸齒形廠房被市政府列入杭州工業遺產保護單位,圍繞鋸齒形廠房進行改造,分為三種方式,無保護價值的廠房拆除后進行房地產開發;有保留價值的部分廠房利用原有建筑設立博物館;鋸齒形廠房采用隔斷的方式重新劃分內部空間格局,在產業上由二產轉向三產,文化上由工廠文化轉向創意文化,開創“絲聯166文化創意產業園”,激活了區沉睡的土地資源,吸引了社會資金,增加了社會就業。

▲港區再開發時序
(一)調查建議
調查評估是規劃的前置條件,只有認真進行調查評估,對區域及調查區塊發展背景、建筑物情況、周邊區域發展情況、人口組成結構、產權情況、基礎設施情況等做詳細調查,評估各種可能的發展模式,再編制符合區塊特點的規劃。
全省范圍內調查分析存量建設用地,并進行分類,可以一級分類為現狀存量建設用地和閑置土地。二級分類中現狀存量建設用地可分為城鎮存量用地和農村存量用地;閑置土地應進行評估后根據盤活時序分為近、中、遠期。
(二)規劃建議
大范圍摸底調查后,進一步確定城市更新步驟,優先將城中村納入城市更新范圍,結合新增城市土地,編制土地資源開發、存量土地再利用規劃和城市建設控制性規劃,以增量撬動存量。編制規劃實施規則,確保一張藍圖干到底。
1.針對存量建設用地,在現有建設用地基礎上制定的規劃,即城市區塊更新的規劃。低效用地再開發,并不止推倒重建一種模式,在國內外已有多種再開發模式可以參考,結合區塊實際進行評估、規劃,再確定模式。
2.針對閑置土地,調查各閑置地塊,梳理各地塊閑置原因,分清地塊類別,區分是否有原地建設可能性,編制閑置土地盤活規劃/計劃。對于有建設開發可能性的閑置地塊,制訂建設方案,確定開發時序。對于難以建設的閑置地塊,應根據建設選址區域的規劃,制訂盤活方案。
(三)實施保障措施建議
1.重新厘定農轉用批文時效,同時加強農轉用失效批文的執行力度,維護政策嚴肅性。土地包含了資源和資產兩種屬性,土地資產的合理配置是提高稀缺土地資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徑。土地的閑置是土地資產的低效利用行為,是對土地資源的浪費。對于一年以上未動工地塊的土地閑置費改為閑置稅,且逐年累進,提高閑置成本。保護土地資源、節約集約用地不是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一家的責任,也是政府及各部門和全社會的責任。
2.明晰產權,投資收益多元化,低效用地開發投入成本高,收益相對較低且周期長,可以捆綁新區塊開發,同時融合多個開發主體,分攤成本,提高收益率,吸引民間資本。由于低效用地產權分散且構成較復雜,因此在開發前應明晰產權,合理拆遷安置補償。城市是社會的城市,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城市更新,改革土地儲備制度,調動和協調市場經濟力量,發揮民眾作用,激發城市活力。
3.嘗試將一次性的土地出讓金調整為土地年租金,逐步釋放土地的資產增值效力。城市建設由高速發展期轉入平穩期,逐步將城市開發、更新與稅收掛鉤,穩定城市建設資金來源,同時吸納民間資本。
book=28,ebook=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