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改
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現狀分析
劉 改
語言學家早已證實學習策略的使用水平直接影響著二語的熟練程度。本文針對當下大學生常用的各種學習策略進行分析,并對大學生學習策略方面提出建議,為教師教學安排和學生學習提供幫助。
學習策略 大學生英語學習 學習策略使用現狀
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學習二語所使用的特殊的方法或技巧。他們可以是行為層面的,(例如:大聲地重復朗讀單詞以達到幫助記憶的目的);也可以是精神層面的(例如:結合上下文或語境推測詞意)。對于大學生來說,很多學生已經在長期的英語學習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固有的學習方法,但可能自身的策略組合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教師在大學英語課上為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專門培訓和指導,對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會有長遠的影響。
學習策略分為認識策略和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是指通過對學習材料進行分析、合成或轉化等加工而進行的學習。元認知策略是指包含計劃、監督和評價的方式進行的學習。學習策略包含很多種,而且通常一個二語學習者會使用不止一種學習策略,也就是策略組合。如何判斷學習策略的有效性?常用的方式之一就是通過對成功的二語學習者進行訪談的方法,了解他們所使用的學習策略。通過這一方法最主要的發現就是成功的語言學習者不僅關注語言學習的形式而且關注學習的意義。他們有意識地關注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風格,而且他們在學習策略的使用上較為靈活。通常成功的語言學習者尤其擅長使用元認知策略。學習策略的研究還致力于研究具體哪種學習策略對語言的發展最為重要,這項研究表明成功的語言學習者使用的策略比不成功的語言學習者使用的策略要多,而且不同的學習策略對于二語學習的不同方面意義和作用不同。例如:包含正式練習的策略可以幫助學生發展語言能力;而包含功能練習的策略(例如多與本族語者對話)可以幫助提高他們的交流技能。同時,研究還發現成功的語言學習者在語言發展的不同階段可能運用不同的學習策略。這些研究成果對于英語教師的教學具有重要的潛在價值,教師識別了這些重要的學習策略,可以在教學中有意識地訓練學生使用這些策略。
通過與不同英語程度的學生進行交流發現,學生對于學習策略缺乏系統的認知,對于自己潛意識習慣使用的各種策略也沒有充足的理論依據和指導。因此,他們很多停留在單一使用認知策略的層面上,通過對學習材料的分析和轉化等來加深對學習材料的理解。而對于學習的計劃性、學習過程中的監督和對學習效果的評價等很少涉及。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學生對學習策略缺乏系統的指導和訓練;除了死記硬背等,沒有更好的利用理性邏輯思維去進行分析的習慣;學生對于學習策略的重視程度不夠,認為學習策略與學習效果的關聯不強;學生缺乏對于學習策略方面咨詢和交流的平臺。
另外,目前大學生在學習策略方面還存在策略使用單一,策略使用水平不高的問題。在對學生的訪談中發現,英語成績相對較好的學生,學習策略使用確實靈活,而且多種學習策略組合使用。比如:有些學生不僅會將學習材料進行分類整理記憶,而且會結合不同的記憶方法,增加記憶的持久性、趣味性和準確性;還有些學生在英語寫作中,不僅會讀記范文,更擅長總結這些范文的共同點,歸納寫作技巧,然后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這樣就會有明顯提高。
教師作為成功的二語學習者,自身都擁有寶貴的學習方法和經驗,可以將這些方法和策略與學生進行分享,并經常給予學習策略上的指導,講解學習策略的相關理論知識,教會學生去思考,嘗試多種學習方法,形成適用于自身的學習方法。筆者曾在學期之始對學生進行專門的綜合性的學習策略培訓,并在學期進行中針對詞匯、語法、口語、寫作等進行各個模塊的專項學習策略的引導和訓練。結果發現通常在持續一個學期的有針對性的學習策略的監測和培訓后,學生會在學習策略的使用上有很大程度上的改進。當然,針對大學生的特殊性,還應當更多地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將學習策略與自主學習更好地結合起來。
中國有古語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習策略的培訓也正是這個道理。學生因為不了解學習策略的重要性,或者不能靈活使用學習策略,學習中就會走很多彎路。因此,首先要引起學生對學習策略的重視,然后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培訓,同時鼓勵學生相互交流,進而改進學生的策略使用水平。通過這些方式,學生不僅提高自身的語言學習能力,各種學習能力都會提高,使學生終身受益。
[1]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王霽雯高等職業院校英語學習策略研究[D].湖北工業大,2014
(作者單位:鄭州工程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