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美芳
元代磁州窯文字器擷英濃縮在瓷器上的時代風姿
□ 張美芳

圖1 白地黑花“朝天子”長方形枕
元代磁州窯瓷器中,枕、瓶、罐、盤等種類繁多,裝飾藝術豐富多彩。尤其是那些帶有文字裝飾的器物,在不知凡幾、琳瑯滿目的器物中愈外引人注目,匠心獨具的先古工匠運用竹簽剔劃或毛筆書寫的方式,通過“真、草、隸、篆”各種書體,在器物上隨意揮灑出了雅正善達的唐詩宋詞、莊諧并陳的元曲小令,它們通俗易懂,包涵恢廣,真實地表達和反映了人們的思想情感和世事的人情冷暖。
元朝的大統一結束了五代以來300余年間各民族紛爭戰亂的局面,出現了民族空前的融合,進一步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但是,元朝統治時期也是漢人最黑暗的時期。元蒙統治者將其統治的百姓分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四等。崛起于漠北的蒙古英雄們破壞了中國古代傳統的文化制度,從前讀書人看作是進身之階的科舉考試,整個元朝總共只舉行過16次,幾近荒廢。文人即使是進士出身,也是官職卑微。從前看作是上品的儒生,在參與國家治理方面失去了宋金時那種優越的地位,甚至還有“九儒、十丐”的說法。
雖然元朝文人地位急劇下降,但從文學史的觀點上來看,元代卻是一個重要的時期,是中國文學發生大轉折的時代。傳統詩歌退出了文壇的主導地位,新興的元曲則成為時代文學的主流。元曲作者以漢族士大夫為主,他們也經常地運用散曲來表達自身的生活感受,所以元代散曲中始終彌漫著一種空幻感和凄涼感,表現了落魄文人對政治的遠離、對功名利祿的鄙視以及人生的無奈。這種思想在多件磁州窯瓷器上都有體現。
白地黑花“朝天子”長方形枕(圖1),1970年磁縣都黨鄉出土。長41、寬17、高14.5厘米。枕前墻開光內繪墨竹,后墻開光內繪折枝牡丹。枕面開光內楷書:“得閑且閑,已過終年限,寧交別人上高竿,卻交別他人看。邯鄲長安,皆屬虛患(幻),論漁樵,一話間。江山自安,那里也,唐和漢。左難右難,枉把功名干,煙波名利不如閑,倒大無憂患。積玉堆金,無邊無岸,限來時,悔后晚。病患過關,誰救的,貪心漢。朝天子。漳濱逸人造。”小令中提到“邯鄲”,頗具地方特色;并將“邯鄲”、“長安”兩座古都相提并論,嘆息昔日繁華如過眼云煙,“皆屬虛患(幻)”,終成漁樵閑談古今的話題。作品揭露了當時社會中爭名奪利的丑惡現實,諷刺了那些守財奴和醉心于名利的人,反映了元代文人否定事業、功名,逃避現實社會,尋求避世隱居的普遍心態。
白地黑花“石慶東原”長方形枕(圖2),出土于磁縣興禮西街。長30.8、寬14.2、高15.9厘米。枕面開光內書:“終歸了漢,始滅了秦,子房公到底高如韓信。幼年間進身,中年時事君,到老來全身,為甚不爭名,曾共高人論。石慶東原?!薄稇c東原》是元曲雙調中的曲牌名。瓷枕上寫作“石慶東原”,多了一個“石”字。除了曲牌名中有俗語襯字“石”外,曲中也有多個襯字,第四、五、六句中的“間”、“時”、“來”,可見,加“襯”字是元曲的特點之一。與詩詞相比,為了適應即興抒情和演唱的需要,散曲的形式和語言以俗為美,別具特點。在遵守固定的平仄格律的同時,散曲可根據作者需要隨意增加襯字,從一個字到十數字不等。散曲的語言,特別是襯字,主要是口語、俗語,因而散曲的語言更自由輕靈,更適宜于表達即興的、活潑的情感,打破了傳統對詩歌的束縛,使得散曲的形式和內容具有嶄新的面貌,更多地表現了市井生活和市民心理。這首散曲否定了封建歷史上的功名富貴,表達出元代知識分子功成身退、趨利避害的人生哲學,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元代的社會現實。

圖2 白地黑花“石慶東原”長方形枕

圖3 白地黑花“山坡里羊”長方形枕

圖4 白地黑花“劉殷行孝”長方形枕
白地黑花“山坡里羊”長方形枕(圖3),1984年磁縣城南加油站元墓出土。長28.5、寬16.5、高14.2厘米。此枕三面書寫文字。枕面開光內楷書:“風波實怕,唇舌休卦(掛),鶴長鶴(鳧)短天生下。勸魚(漁)家,共樵家,從今莫說賢魚(愚)話。得道多助失道寡,漁(愚)也在他,賢也在他。山坡里羊?!边@段文字是陳草庵存世的26首《山坡羊》小令之一。枕面書寫的曲牌名襯了一個“里”字。這首小令告誡世人莫以口舌議論他人,以免惹是生非,元蒙統治者的成敗結局,就應該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來決定,不用去評論他的賢或愚,這也反映出作者對元蒙統治不滿但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白地黑花“劉殷行孝”長方形枕(圖4),征集,長29.5、寬14.2、高15厘米。枕面開光內繪一幼者跪地揖拜,一老者駕云升天的圖案。枕前立面開光內繪折枝牡丹紋,后立面開光內行書:“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圖5)這首詩被選入了小學語文教科書,運用極其夸張的手法,來形容山寺中的樓非常高,幾乎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如果大聲說話恐怕會驚動天上的仙人,因此不敢高聲談論。元代的工匠把這首詩寫在瓷枕上,和《山坡里羊》可謂異曲同工,也是告誡人們不要隨意談論“仙人”—統治者,否則就會惹禍上身。

圖5 白地黑花“劉殷行孝”長方形枕后立面

圖6 白地黑花題詩文四系瓶
因為蒙古族以前的生活方式大多以游牧為主,生產力較低。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自忽必烈以來,歷代元朝統治者都以農業生產代替了畜牧生產,所以元朝的農業有了極大的發展,生產技術、墾田面積、糧食產量、水利興修以及棉花種植等都超過了前代。雖然元曲多為“嘆世、歸隱、懷古傷今”之作,但實際上元朝的賦稅比宋朝還要輕,因此農家百姓生活還是非常寬松的,這是早已被明朝人所認可的歷史事實。如《萬歷野獲編》作者沈德符就指出:“前元取民最輕!”李開先在《西野春游詞序》中也羨慕不已地稱贊道:“元不戍邊,賦稅輕而衣食足,衣食足而歌詠作?!本瓦B《明太祖實錄》里都清楚地記載了朱元璋對元朝的評價:“元雖夷狄入主中國,百年之內,生齒浩繁,家給人足?!碑斎?,也有很多元曲記錄了元朝盛世的景象以及當時百姓的生活。如陳草庵《中呂·山坡羊》里寫道:“堯民堪訝,朱陳婚嫁,柴門斜搭葫蘆架。沸池蛙,噪林鴉,牧笛聲里牛羊下,茅舍竹籬三兩家。民,田種多;官,差稅寡。”這不僅反映了元朝農家田園富足情景,也反映了元朝田賦輕的歷史事實。馬致遠在《中呂·粉蝶兒》里寫出自己對元朝盛世的感受是:“喜,喜,喜,五谷豐登,萬民樂業,四方寧治?!边@種田園農家的幸福生活在磁州窯器物上也有所體現。
白地黑花“山坡里羊”長方形枕的前立面開光內書寫文字(見圖3):“山前山后紅葉,溪南渰(溪)北黃花;紅葉黃花深處,竹林茅舍人家。”這首詩語言直白、通俗,恰當運用復疊詞句,簡短四句,就描繪出了一幅色彩明快、絢麗的山野民居圖。元曲中也有相似的。徐再思《陽春曲·皇亭晚泊》:“水深水淺東西澗,云去云來遠近山。秋風征棹釣魚灘,煙樹晚,茅舍兩三間?!边€有喬吉《水仙子·尋梅》:“冬前冬后幾村莊,溪北溪南兩履霜。樹頭樹底孤山上。冷風來何處香?”也都運用了復疊詞句。

圖8 白地黑花“落梅風”長方形枕

圖9 白地黑花“山坡里羊”長方形枕

圖10 白地黑花題“仁和館”四系瓶

圖7 白地題“清風細雨”文字盤
白地黑花題詩文四系瓶(圖6),2005年于峰峰礦區征集??趶?、底徑12.5、高38厘米。缸胎,上半部施白釉,下半部施黑釉,光澤圓潤,黑色唇口,短束頸,頸部有四個葉形系,圓肩收腹,圈足。腹部題詩文“春夏秋冬及四時,閑觀書畫共琴棋”,反映了當時人們浪漫愜意的生活。
白地題“清風細雨”文字盤(圖7),1976年7月磁縣南開河村東沉船出土??趶?7.9、底徑8.2、高4.1厘米。侈口圓唇,淺腹圈足。外壁沿下施醬釉,釉不到底。盤中三道旋線內書寫文字“清風細雨,黃花紅葉”。寥寥8字,描寫了一幅風輕云淡雨如絲,樹葉轉紅,菊花盛開的美麗秋景。
關于愛情婚姻和家庭生活,這是歷代文學都非常重視的主題。在元代多元文化交流空前活躍的大背景下,人們的道德思想、價值觀念,特別是愛情婚姻習俗都受到了影響?,F存元代散曲作品也有很多描寫男女風情的,由于禮教觀念的淡薄,元代散曲在愛情題材的描寫和表現上十分大膽和直白。當然,磁州窯博物館藏的這兩件器物上的文字描寫還是非常文雅的。
白地黑花“落梅風”長方形枕(圖8),1958年于磁縣岳城征集。長31、寬16.5、后高14.5厘米。枕面開光內楷書:“愁如醉,悶似癡,悶和愁養成春睡。珠簾任誰休卷起,怕鶯花笑人憔悴。落梅風。”這首小令與一般元散曲的直白不同,較為“雅化”,細致曲折地描寫出閨中少婦思念愛人的凄涼心境和真摯情感,讀來如同李清照的詞韻,凄苦而孤寂。《全元散曲》中也收錄了一首《落梅風》小令:“幃屏靠,珊枕倚,淚和愁釀成春睡。繡簾不教高掛起,怕鶯花笑人憔悴?!边@兩首小令曲牌相同、內容相似,均屬“閨怨”題材。
白地黑花“山坡里羊”長方形枕,枕的后立面開光內書寫文字(圖9):“春將暮,風又雨,滿園落花飛絮。夢回枕邊云渡事,一聲聲道,不如歸去。”《全元散曲》中也收錄了馬致遠的一首《壽陽曲》:“春將暮,花漸無,春摧得落花無數。春歸時寂寞景物疏,武陵人恨春歸去?!边€有一首:“一陣風,一陣雨,滿城中落花飛絮。紗窗外驀然聞杜宇,一聲聲喚春歸去?!鄙鲜龃烧砗髩λ鶗×詈芟裼神R致遠這兩首小令糅合、演化而來,且語句、格式亦大體相同,為元曲常見題材。這首詞的作者眼望春將逝去的蕭瑟,催生了思念心上人的滿腔愁情,發出了早日歸家的呼喊。
元朝作為一個蒙古族建立的政權,對商品交換依賴較大,并經過對歐亞廣大地區的征服,在思想上是多種文明的雜合體,這導致元朝的統治政策與漢族傳統王朝有很大區別:重視商業貿易,注重理財,以及對農本思想的相對偏離。由此,元代商業呈現出繁榮的景象,商人的足跡遍布全國各個地區,大批的西域商人東來進行貿易,海外貿易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商業中所得的稅收也在政府財政收入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是因為“重商”的思想和元朝統一后所制定的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政策、法令鼓勵和刺激了商業的發展。著名元史專家李干曾說:“元代的商業極為繁榮。”另一元史專家邱樹森也說:“元朝時,國內和國外貿易是很發達的。”這時,出現了買辦資本和產業資本的雛形,同時了適應商品交換,元朝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紙幣流通制度,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完全以紙幣作為流通貨幣的朝代。

圖11 白地黑花題“招財利市”梅瓶

圖14 白地題“酒”文字盤

圖15 白地題“一色好酒”文字盤
在元代商業發展的過程中,中小商人功不可沒。他們或跋涉販運,或開店坐肆,為數眾多、遍及城鄉。其中,有很多店鋪也會定燒一些瓷器。
白地黑花題“仁和館”四系瓶(圖10),2006年于邯鄲征集??趶?.6、底徑8.8、高26厘米。這種元代的四系瓶是一種酒器。它小口短頸,兩端溜圓內收,肩頸處有四個扁系,中腹長圓,短底圈足。瓶身的下三分之一處為醬釉,中上部題寫“仁和館”?!叭屎宛^”應該是當時一個酒館的館名,這件四系瓶就是這個酒館定燒的。這充分說明元代社會商業氣息特別濃郁,酒館店肆都注重突出自己的品牌,強調自己的名號,折射出元代中國北方街衢市井商貿繁榮的氣象。我們見到的類似題“仁和館”的四系瓶還有很多,如“八仙館”、“永和館”、“太平館”、“同樂館”等20多種。
白地黑花題“招財利市”梅瓶(圖11),征集,口徑4、底徑8.4、高39.5厘米。元代梅瓶與金代梅瓶相比發生了兩方面的變化。一是造型,瓶身變的細長,削肩溜腹,腹以下迅速回收下滑,腿部較長,近足處略微外撇如魚尾翼狀。瓶體細瘦修長,似美女亭亭玉立。又因整個瓶體如魚尾立,所以民間又稱之為魚尾瓶。二是裝飾,雖然還是繼承了“白地黑花”技法,但金代常見的纏枝花紋不見了,我們看到的是團狀的花朵和隨意的花卉草葉紋,再就是元代的梅瓶上出現了文字裝飾。這件梅瓶就是一件代表性器物,腹部墨書“招財利市”,它和題有“仁和館”的四系瓶一樣,都反映了元代濃濃的商業氣息。

圖12 白地題“梨花白”文字罐

圖13 白地題“梨花白”文字罐
白地題“梨花白”文字罐,兩件,1976年7月磁縣南開河村東沉船出土。一件(圖12)口徑14.5、高12.5、底徑8厘米;另一件(圖13)口徑16.2、底徑6.8、高5.5厘米。整件器體上大下小,卻無頭重腳輕之感,器形舒展端莊,優美的曲線舒緩向上,開合有度,有一種婉轉沉靜而又雅正挺拔之美。兩件文字罐的腹部一側都有仰覆蓮圖案,內題“梨花白”款識。磁州窯文字書法裝飾與酒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由于產品中有很多為盛酒器物,所以產品上寫有大量與酒有關的文字。不僅有酒館名字,還出現了酒名,如“梨花白”,在宋代就已經是一種美酒的名字了,另外還有“竹葉青”、“羊羔酒”、“金波玉液”等等。
除了上述器物,和酒有關的還有兩件文字盤,都是1987年3月觀臺磁州窯遺址出土的。一是白地題“酒”文字盤(圖14),口徑16.8、底徑7.4、高3.2厘米。盤中褐書“酒”字,一氣呵成,很有氣勢。另一是白地題“一色好酒”文字盤(圖15),口徑16.8、底徑7.4、高3.2厘米。盤中寫有“一色好酒”四個字,書寫則較為潦草。
以上對元代磁州窯文字器的簡要描述和闡釋,只是從整體層面上進行的一種分析和研究,還有更多的書寫刻畫在器物上的包含農業、感情及生活百態的文化信息,不盡其中,不一而足,值得大家去體味,去品評,去探究。聞一多說:“過去的歷史記錄著未來的風色。”每一件元代磁州窯文字器都凝聚了古代先賢的智慧,器物上的每一個文字都濃縮了一段記憶,每一首詩詞都講述了一個故事。它們不用嬌柔奢華的文辭來裝飾,也沒有庸俗地故作深沉,只是用質樸生動的語言反映了尋常人家的生活狀態,表達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情調,濃縮了一個時代的風姿。而這種真實鮮活的感受恰恰是一般的詩詞作品中所難以獲取的。
(責任編輯:田紅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