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利
當中濠典藏進駐澳門澳門的拍賣春天來了
□ 尹利

中聯辦文化教育部處長級助理邵彬、施家倫議員,中濠典藏高層及董事們和業界同仁合影
編者按:僅有32.8平方公里的澳門,位居世界四大賭城之首,也是最受關注的國際自由港之一,1999年回歸之后更是創造了經濟持續增長的“澳門奇跡”。但從經濟結構上來說,政府財政收入近八成來自博彩業,澳門產業結構失衡、經濟風險不斷提升,尤其是2015年之后受博彩業調整等因素影響,澳門經濟同比下滑明顯。從長遠發展來看,加大非博彩元素的份額,才能保持澳門可持續發展的勢能。近日,澳門政府文化產業委員會公布了《古董、藝術品拍賣業在澳門的前景》研究結果,認為拍賣業在澳門具有發展潛力。為此,澳門拍賣同業公會理事長、典藏拍賣執行董事趙強與澳門立法會議員、文化產業委員會委員施家倫就澳門藝術品拍賣市場以及法律政策環境等問題進行深入交流,一致看好澳門古董、藝術品拍賣業的前景。以文化產業帶動經濟轉型,以藝術品拍賣引領文化繁榮,澳門藝術市場的未來發展令人期待。
一直以來,內地和香港成為中國藝術品拍賣的兩大重地,尤其是與澳門毗鄰的香港市場的成交額穩步增長,份額約占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三成左右。相比之下,澳門似乎成為藝術品拍賣的荒漠,雖然澳門大大小小拍賣公司近百家,但活躍度不高,有些公司拍品檔次偏低,缺乏公信力。從成交總額和拍賣場次來看,澳門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中濠典藏選擇澳門作為其根據地,是出于香港市場飽和只能退居澳門,還是其對澳門的市場前景有很大的預期?
《收藏家》雜志帶著讀者走近中濠典藏創始人易蘇昊董事長、執行董事趙強,通過他們道出其中的辛秘。

趙強執行董事于澳門春茗酒會致辭

澳門收藏家協會主席吳利勛于澳門春茗酒會致辭。

董事們及香港業界同仁合影
澳門文化產業委員會委托的研究團隊,曾對本澳藝術品市場的未來預期做了一個推算,提出在澳門政府積極、有效推進古董、藝術品拍賣業發展的前提下,經過更長時間的市場培育,澳門藝術市場交易額有望達到100億至400億澳元,同時產生約1.5萬至6萬個就業崗位,相關行業收益將達到26億至100億澳元。事實上,古董、藝術品拍賣業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對澳門文化的提升以及解決就業方面,同時也是一種經濟和資本導向。無論是行業所需要的硬件設施還是政策環境,澳門顯然是具備這方面的基礎和條件的。
中濠典藏執行董事趙強表示,就澳門現有的條件來說,的確適于藝術品拍賣業發展。首先,澳門具有相對寬松的政策環境,稅種簡單,稅率低,自由港優勢明顯。其次,銀行體系穩健,有足夠的外匯儲備。再次,澳門發達的博彩業吸引了來自全球范圍的高凈資產人群,為古董、藝術品拍賣業提供難得的發展機遇。用文化引領經濟轉型,實現澳門的經濟結構多元升級,古董、藝術品拍賣業是一個值得發掘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作為國際都市的澳門為拍賣企業品牌帶來的放大鏡效應也是不容忽視的。典藏拍賣進駐澳門,看重的正是在東西方文化交融大趨勢下澳門的未來前景。
中濠典藏董事長易蘇昊也認為,澳門政府近年來非常重視城市的文化建設,“澳門歷史城區”有20多處中西式歷史建筑,于2005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澳門政府還出資鼓勵澳門市民進行文化方面的學習,如參加補習班、講座等。澳門現有65萬人口,不到香港人口的1/10,其中還包括不常在澳門的10萬葡萄牙籍和10萬其他外籍人口。但從經濟和文化發展上來說,反而比現在的香港更有活力,也更有發展的土壤。
2009年香港藝術品拍賣的成交額大約是50億港元,2015年增至近340億港元,香港已成為古董藝術品的最佳中轉站。香港市場的地位源于法制、稅制、金融業的發達,但隨著內地自貿區的發展,這種優勢正在逐步縮小。然而,總計15萬平方米的會展場地已趨于飽和,香港會展中心一直超負荷運轉,而澳門的硬件設施不輸香港,同為自由貿易港和內地門戶的澳門在部分硬件設施上遠遠超過香港,娛樂、酒店設施等硬件配套完善,拍賣場地充足,便于拍賣活動的進行。同時奉行簡單稅制,且稅率低,拍賣成本低于香港,這是市場發展的契機。同時,港珠澳大橋落成之后,地域分區的界限更加模糊,將進一步促進澳門、內地、香港三地的交流聯系。
處于港澳深珠一小時生活圈的澳門,可能會成為藝術品拍賣企業的另一選擇。這也是中濠典藏進駐澳門的考慮因素之一。
“我一直認為拍賣不只是拍賣,拍賣人要做的也不應止于拍賣。”易蘇昊在談到澳門作為其首要選擇地時如是說。內地拍賣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從最初依靠文物公司存貨上拍,到存貨拍差不多后去藏家手中征集,再到現在可以流通的拍品越來越少,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潛下心來逐一對手中的拍品進行背景研究。有的公司對自己的重點拍品,僅僅研究報告就是厚厚一摞,最后通過媒體呈現在公眾面前就是這件拍品背后整個時代的人文。公眾也通過拍賣公司的研究,了解到他可能從未涉獵的領域,這就是拍賣在文化傳承和傳播中的重要作用。“澳門政府已經將產業轉型提上日程,希望用文化改變城市形象,而拍賣正是文化的集中體現,這與我們拍賣人的理念一致,每一件古代藝術品都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傳承。內地已經具有較為成熟的拍賣模式,能夠挖掘拍品背后的文化和歷史價值,我們將引導澳門藏家了解中國古代藝術。”易蘇昊談到,“之前,澳門有過一些拍賣公司,不過大多數公司拍得不太好,其原因是假貨太多。中濠典藏澳門掛牌時,澳門前任特首何厚鏵提出希望我們不要賣假貨。澳門立法會的陳明金、施家倫兩位議員在充分了解我們有哪些需求的同時,也提出了期望,希望中濠典藏規范化,堅持拍真品,為澳門的藝術品市場增添活力。所以,我們去澳門是做文化建設,做藝術品市場。”

業界同仁聚首一堂

董事長易蘇昊與香港收藏家親切對話

嘉賓,趙強董事與許化遲董事互相交流

1. 執行董事趙強和施家倫議員在會上親切交談

2. 業界同仁聚首一堂

3. 臺灣春茗現場演奏

4. 嘉賓與董事們互相交流
中濠典藏選擇澳門這塊藝術品拍賣相對薄弱的地區,主要還是自身的實力。中濠典藏有十多位董事,薈萃了在文博、拍賣、收藏及金融等領域的行業翹楚,如臺灣清玩雅集成員徐政夫,書畫、佛像鑒定專家趙強,畫家、鑒藏家許化遲;書畫鑒賞家徐偉達,瓷器鑒定專家錢偉鵬以及藝術品市場精英周清魯、賴慶勇、樊則春,收藏家李牧恒、郝子捷、王華軍,還有金融專家王東升、知名媒體人謝冰等。他們在中國內地藝術品市場中浸淫了20余年,不僅具有敏銳的市場判斷力,而且擁有完備的知識體系。更為難得的是,中濠典藏董事長及各位董事都親自參與到業務工作中去,帶領團隊去開拓澳門市場,為促進本澳多元化產業發展貢獻力量。
典藏拍賣除了將內地發展成熟的“文化注入拍賣”經營方略植入澳門市場,透過文化軟實力,改變拍賣“純商業”的生態形象外,還將致力于當地人才的培養,通過強大的“典藏之友”智囊團,將典藏群體之力傾注于澳門的產業轉型。此外,典藏拍賣還將通過藝術品資產管理的方式,幫助藏家建立藏品檔案,打造自己的美術館和博物館。同時,通過舉辦“典藏藝術周”“藝術人才培訓計劃”等通道,讓更多喜歡藝術品的澳門民眾能近距離接觸中國最精髓的傳統文化,用文化的氣息熏染澳門民眾的藝術認知。

5. 董事們及臺灣業界同仁合照

6. 董事及臺灣業界合照

7. 董事長易蘇昊與臺灣收藏家互相交流

8. 臺灣喜來登酒店春茗現場

9. 嘉賓們互相交流
(責任編輯: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