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徐則臣首部兒童文學作品《青云谷童話》近日在天津首發。徐則臣是“七零后”代表作家之一,長期以故鄉和北京為創作支點,書寫當下現實,代表作有《耶路撒冷》《王城如海》《午夜之門》《夜火車》等,曾獲得魯迅文學獎、老舍文學獎等文學界重要獎項。由新蕾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的《青云谷童話》,是徐則臣為兒童創作的首部跨界童話,講述了一個發生在青云谷的奇幻故事。在人與動物、自然和諧并存、發展的主題下,故事以世界上最后一片凈土——青云谷的“現代化”進程為經,以男孩古里和怪物古怪的日常生活為緯,從兒童的視角來認識世界、擁抱自然,繼而獲得心靈的成長。與徐則臣寫作的嚴肅文學不同,他在寫作生活在城市底層人群的過程中,通過真實的生活呈現,來推動故事的發展,那是一種緩慢的,如同溫水煮青蛙式的生活,每個人都在努力,不管有沒有希望,每個人都在承受生活的重壓,不管前方有沒有路,那是一種對現代都市人心理的解讀,用不斷反復敘述的方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剝到內心。但《青云谷童話》截然不同。它就像一把利刃,在你最沒有防備的時候,直接刺上一刀。其中有個情節,“古怪”不怎么講話,隨著和少年慢慢熟悉,少年得知了它的叔叔與它之間相互依靠的故事,就在這個故事還沒有結束時,少年問,你的叔叔現在在哪,“古怪”只說了一句,他掉下懸崖了。
日前,余秋雨攜散文新作《泥步修行》亮相書博會。近一個小時的演講為讀者奉上了一場豐盛的文化盛宴。《泥步修行》是余秋雨系統闡釋人生修行的著作。他把修行分為“破惑”“問道”“安頓”三大環節,并由此構成本書的三個部分。余秋雨稱,自己寫了很多書,但唯獨缺一本談修行的書。“我想在最合適的年齡談談人生的修行。”余秋雨認為,年長者更應該把自己的經驗告訴后輩,因為“破惑”的經驗,也就是為人生減負、讓精神自如的秘方,應當早一點傳遞給年輕人。于是,有著豐厚人生閱歷的余秋雨拿起了筆,回顧了自己的修行之道,“話重話輕,皆是心聲”。
陜西鄉土作家、閻良作協主席冉學東最新傾注家鄉力作《老關山》近日由西安出版社正式推出。據了解,冉學東系西安市閻良區人,多年來致力于鄉土文化挖掘,從遠古時期黃帝鑄鼎及至近代積淀豐厚。在此基礎上沉潛,先后創作《關山刀客》、《大荊塬》、《谷風》三部長篇,將關山古鎮、荊山故事一一道來,《老關山》延續創作路徑,展現了古鎮百年歷史,別具風貌。長篇新作《老關山》受到各方關注,賈平凹表示:“學東堅守文學、用真情打動了讀者、詮釋著他對土地的愛”;高建群表示“冉學東以《老關山》為家鄉立傳,為草根百姓紀史,豎起大拇指點贊”;方英文表示:“作者取材于渭北家鄉的陳年往事、風物民生,關中厚土,值得一讀”;評論家李星表示“《老關山》是凝視并深耕家鄉土地的一部莊重的文學收獲”。
由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路遙紀念館共同主辦的《路遙年譜》研討會日前在京舉行。白燁、孟繁華、程光煒、陳曉明、趙勇、王光明、楊慶祥等專家學者就該書的出版意義及其與上世紀80年代文學史之間的關系等展開深入研討。《路遙年譜》是一部記述路遙生平、創作的編年體圖文著作。作者王剛歷時5年,收集整理與路遙相關的公開、非公開資料與檔案,同時翻閱大量年譜與傳記類書籍,力圖呈現給讀者一個更加豐滿真實、多層次、全角度的路遙,同時也希望借此回顧一段歷史、一個時代的文學風貌、一個區域的文化。與會者充分肯定了該書的輻射性與連續性,認為其不僅寫出了路遙的生平和創作歷程,也涉及柳青、陳忠實、賈平凹等同時代人的寫作與成長,因此其意義超出了普通的年譜,是一部紀實性的“濃縮的當代文學史”,對于研究路遙的文學寫作和理解那個時代的文學氛圍、文化環境和社會背景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作者以史料為基礎,在其中加入了帶有研究性質的內容,使之與年譜間形成對話,體現了作者的個人生命體驗和精神結構,是一部真正的“知人論世”的年譜。此外,也有專家提到,對年譜寫作而言“合宜”最重要,目前書中關于路遙創作的“前史”過多,還需對材料進一步加以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