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婉婉
中國夢視域下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培育
秦婉婉
“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中國夢”的提出,對于當前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培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用“中國夢”引領新時期大學生價值觀的取向,對于培育大學生科學的生態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中國夢”視域探析“中國夢”與大學生生態價值觀培育之間的關系,基于當代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現狀,提出了培育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途徑。
中國夢 大學生 生態價值觀培育
2017年5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強調,當今中國最鮮明的時代主題,就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i實現“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生態夢”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生態夢”越來越被人們重視,成為人們努力奮斗、奮勇爭先、追求進步的目標和方向。生態文明建設的成與敗,將決定中國夢的實現與否。大學生作為民族的希望和祖國的未來,他們是實現中國夢的生力軍,培育他們的生態價值觀不僅幫助其健康成長,而且還關系到“中國夢”的實現。
1.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培育充分展現了“中國夢”的內涵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包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其中最核心的內容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ii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培育充分展現了中國夢的內涵,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國家富強在大學生生態價值觀培育中的展現。國家富強包含綠色的富強,是帶有綠色色彩的。國家富強并不只是經濟上的富強,也包括生態上的富強。要實現生態上的富強就必須提升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加強對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培育。第二,民族振興在大學生生態價值觀培育中的展現。民族振興是全面的振興,既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方面,也體現在生態方面。我們必須加強對生態文明的建設,通過自身的不斷發展與強大,增強大學生生態文明素養,不斷向其灌輸生態價值觀,從而培育出新一代擁有生態價值觀的優秀繼承者,使其成為民族振興的中堅力量。第三,人民幸福在大學生生態價值觀培育中的展現。人民幸福不僅體現在物質的足夠富有,還體現在生態上持續擁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iii。大學生是青春擔當,承擔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重任,是生態夢最有力的踐行者之一。
2.“中國夢”為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培育指明了具體方向
首先,“中國夢”引領著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時代方向。習近平強調,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如果缺少了“中國夢”的時代引領,那么人與自然的和諧、整個社會生態文明的和諧也就失去了根基,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培育也就無從談起。其次,“中國夢”引領著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教育方向。對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培育需要以馬克主義生態文明理論為指導,用“中國夢”引領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教育方向,引導大學生自覺主動地把自我價值與自然價值相結合,使大學生深刻領悟到推進生態文明對于實現“中國夢”的重大意義。最后,“中國夢”引領著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實踐方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iv“中國夢”屬于我們每個人,廣大青年特別是大學生要敢想敢干、勇于追夢。實現“中國夢”需要當代大學生的生態實踐,在當代大學生生態價值觀培育的實踐過程中更需要“中國夢”的引領。
3.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培育是“中國夢”實現的強大助力
當代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他們在社會成員中是較為與眾不同的,具有高層次的文化,在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夢中充當生力軍的角色。他們對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保護生態環境和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力量,他們具有的生態文明意識和理念以及能夠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對實現我國生態文明戰略目標起著決定作用。加強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培育不僅能夠提升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還能使廣大大學生在主觀與實踐層面投身于“中國夢”的實現中。因此,大學生要樹立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國夢”這個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擔當這個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勵志勤學,在激情奮斗中綻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長進步。自覺培育自身的生態價值觀,將生態文明理念植入自己的心中,并將其內化為強大的思想動力,再付諸于社會實踐,這對生態文明的建設以及“中國夢”的實現將產生強大的助力。
1.各主體重視程度不夠
自黨的十八大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大力推進”的戰略決策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及教育主管部門對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培育非常重視,先后下發了一系列文件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培育。然而各高校由于受到傳統的生態價值觀和思維定向的教化,相當部分高校負責人和教師把對大學生進行生態價值觀的培育看作是過度的、沒有必要的,對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培育不夠重視,甚至反對在生態文明教育和生態價值觀培育上消耗必需的財力、物力和人力,以致一部分高校僅僅對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培育只是隨口提及,并沒有切實采取行動。教學管理部門對生態課程關注點少之又少,沒有認識到生態課程設置的重要性,以至于并沒有開設相關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課程。
2.教學中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
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培育必須具有嚴密的科學邏輯體系,科學系統地教育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生態文明理論成果。但是,當前生態價值觀的培育在高校中學科體系不健全,沒有專門的課程設置,沒有相應的公共必修課和選修課,對大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僅僅停留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中,且分散在思政理論課程的相關章節中,教學內容凌亂、單一,對理論性問題涉及很少,缺少系統地整合等問題,原因是沒有專門的教學管理機構進行協調整合,機制體制不健全,各高校對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培育沒有完善的組織機構,導致缺乏完善的管理教師的運行機制和進行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教師隊伍,且生態道價值觀教育缺乏專門的課程教學,課程規劃也缺乏完整性與科學性。
3.大學生生態意識淡薄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在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卻缺乏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人民生態意識相對比較淡薄,大學生的生態意識也深深被這種社會環境影響著,他們對生態環境的基本知識、本質要求和法律規范了解甚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較為淡薄。在校園里各種各樣的浪費現象廣泛存在。如在食堂,很多學生都會剩飯剩菜,浪費食物;在教室,到處可以看到尚未喝完的飲料瓶、尚未吃完的零食,空無一人而電燈、電風扇、空調等電器卻照樣在工作著;在大學校園里外賣越來越受歡迎,但隨之而來的是外賣的餐盒以及一次性筷子大量浪費;這些浪費的行為充分體現了當代大學生普遍缺乏生態意識的現狀。
1.加強對中國夢理論的學習,強化組織領導,引導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養成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現中國夢與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培育息息相關。所以,各高校必須注重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培育,用心研習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理論體系,積極促進大學生生態價值觀教育教學工作,有效地開展領導和組織工作,在學校工作中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在課堂教學、實踐教學、黨團活動等學校日常工作中培育大學生生態價值觀,保障全體師生都能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之中,培育學生成為一個擁有生態文明價值觀并能夠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生態建設接班人。
2.加強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設置課程體系,促進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確立
培育大學生生態價值觀,要大力加強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重組教學資源,拓展教學內容,設置完善的課程體系。撰寫關于培育生態價值觀的系列課本,研制完備的教學大綱、教學規劃和教學內容,明確規定教學組織方式和方法,形成規范化、秩序化和制度化的教學。同樣應該建立健全與之相對應的衡量標準和審核方式,保證教學成效,實現教學目標。生態文明教學重要在于讓大學生認真學習生態文明理論,尤其是用心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生態文明理論成果,包含學習唯物辯證法、環境學、綠色經濟學、環境保護法等,從而有助于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培育。
3.加強校園的生態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推動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加強
建設生態校園,合理利用校園的荒地,如把荒地翻耕種植果蔬;用創意農業打造生態校園,如創建校園原生態圖書館,用九宮格的創意加強學生對農作物的認識。建設校園育人環境,既要注重物質、精神、制度等文化的建設,更重要的是生態文化方面的建設,要從自然資源到人文資源,每個部分都突出校園生態文化建設,共同打造美麗校園。美麗校園對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有著重要的影響,它可以使大學生對優美的校園環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激發良好的學習生活狀態;也可以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不斷提升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從而推動大學生生態價值觀的加強。
i立德樹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養勵志勤學刻苦磨煉促進青年成長進步[N].光明日報,2017-5-4(01).
ii鄧玥.2016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思想政治理論考試大綱解析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3.
iii董曉偉、王倩.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N].南方日報,2016-03-11(02).
iv本報評論員.當代青年要與時代主題同心同向——論“在激情奮斗中綻放青春光芒”[N].人民日報,2017-05-05(01).
(作者介紹:秦婉婉,大連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