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鳳莉
中俄合作辦學下俄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吳鳳莉
隨著中俄兩國交往密切,中俄合作辦學的領域逐漸加寬,范圍不斷擴大。俄語作為教學基礎,有其獨特的重要性。中俄合作辦學下教材編排、教師教學方法、學生學習興趣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就目前現狀如何解決,文中給出切實可行的對策。
中俄合作辦學 俄語教學 問題 對策
2001年7月中國與俄羅斯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自此,兩國的交往進入一個全面、深入、快速的發展階段,兩國的合作走向全方位、多層次、高質量的新格局。在國家確定的大方向下,中俄兩國合作辦學也從最初的有條不紊,到現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
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當今社會學科的交叉、知識的融合、技術的集成促使著高校對人才的培養目標不再局限于專門的高級人才,而是朝向培養實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這對高校提出了挑戰,提出了要求,高校培養目標的設立要為社會需求所改變。
1995年1月國家教委頒布了《中外合作辦學暫行規定》,隨即中俄兩國高校開始了合作辦學項目,在這二十余年間中俄合作辦學經歷了嘗試探索、迅速發展、復核調整、穩步發展四個階段。中俄合作辦學的領域逐步拓寬,涉及的專業包括工學、理學、醫學、教育學、經濟學、藝術等。中俄合作辦學的模式豐富多樣,有“2+2”、“3+1”、“2.5+2.5”模式等,即在中國與俄羅斯兩國分學期學習,雙方相互開設課程、相互承認學分,畢業時有的互發兩國文憑與學位,也有的只發本國文憑與學位。在此辦學模式下,可以培養出通曉中俄兩國國際文化背景,擁有良好的俄語交流能力,掌握扎實的相關專業的新型復合型人才,適應當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
隨著中俄合作辦學的發展,研究者們認識到無論哪一種培養模式,都需要加強俄語教學,以達到自由交際的目的,這對俄語教學提出了嚴峻的考驗,目前很多方面都不夠完善,仍在不斷探索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材編排適應性不強
目前大部分院校對合作辦學下的俄語教學選用的教材有: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編著的《東方俄語》、黑龍江大學俄語系主編的《俄語》、俄羅斯人編制的《走遍俄羅斯》。前兩本教材主要是為俄語專業學生使用的,其語音知識詳盡、語法知識性系統,學生理解較困難,而語言材料主要是配合語法項目選取的題材,有的內容陳舊跟不上時代發展,不能吸引學生興趣。教材《走遍俄羅斯》語法知識點較散,采取演繹法形式給出,單詞采用隱藏式,不出現在每單元的后面,這使學生學習起來較慢,影響學習效率。
2.教師教學方法不夠靈活
中俄合作辦學下的俄語教學任務在很多院校里是由俄語專業教師承擔,教師對教材體系熟悉,俄語知識豐富,但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很難做到教學方法的改變。教學主體雖然都是俄語零起點生,但是不同的專業培養目標不同,俄語學習時限不同,要求俄語的掌握程度或掌握方向不同,這一系列不同都向教師提出了挑戰,不能一味的以對專業生的教學方法來教授合作辦學下的學生。
3.學生學習態度不夠積極
各院校招收的合作辦學下的學生高考成績相對較低,部分學生學習能力較弱,遇到困難易退縮,學習持續性不強。也有學生認為其專業不是俄語,學好俄語與就業無關,沒有必花費更多的時間學習俄語,而將精力放在專業科目上。從某種角度上學生對俄語的重要性沒有看清楚,沒有認識到這是其出國后進一步專業學習的基礎,導致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自主性較差。
結合當前中俄合作辦學存在的問題,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1.調整課程設置
為了在相對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作為領導者應該認真考慮課程設置有效性的最大化。每個專業都有自己的人才培養方案,對于俄語這門課程所開設的學期以及學時數,各專業各有不同,建議在俄語學習初期,教學時數給予側重,并將授課時間合理分配,隔天授課要強于集中2-3天的授課效果,這樣既宜于學生消化理解學過的內容,又有新知識的擴充,符合教學規律。短時間內俄語語法基本知識點學完,同時擁有一定的詞匯量,可以進行簡單交際,能夠使學生產生成就感,進而提高學習效率與學習效果。學生有了基礎,能夠做到獨立預習,能夠獨立了解感興趣的俄語內容,此時可相對減少課時數,這樣的課程設置,要強于按學期平均分配俄語教學時數。
2.靈活運用教材
一本好的教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目前還沒有一本教材能夠適應中俄合作辦學下不同專業的俄語學習,而教材編寫需要有經驗的俄語教師與俄羅斯教師結合各專業發展方向、人才培養目標、專業特點等制定,是一項較大工程。目前情況下,很多高校應用的教材是黑大的《俄語》、北外的《東方》、俄羅斯人編制《走遍俄羅斯》,它們各有優缺點,各有側重。在沒有適當教材的情況下,建議教師靈活運用所選教材,根據學時數、專業特點等進行相應內容的選取。語法知識是固定不變的,可以按教材設計講解,但是語法練習及言語訓練時,教師應盡可能的采用本專業常出現的積極詞匯,這樣,既可以鞏固語法內容,又可掌握相關專業詞匯以及固定句式,同時縮短學習時間,一舉多得。這要求教師不僅要懂俄語,還要懂專業,現今亟待需要這樣的教師。
3.改進教學方法
俄語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特點,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對象是要出國學習專業,在校學習時間短,學習任務重,因此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應更多采用任務型、情境型等教學方法,增強教學針對性,課前布置學習任務,明確復習和預習的具體內容,同時每單元都要進行情景對話練習,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對話的練習效果遠遠大于簡單的組詞造句,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興趣,一方面綜合復習所學知識。教學中有效使用多媒體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特別強調應調動學生參加到多媒體的使用中,在學生編練對話時,由學生自己做出對話背景,適時演練,效果更加逼真。教師在教學中除了知識的傳授,還應潛移默化的教授俄羅斯文化、習俗等知識,避免因中俄文化差異,使學生運用語言或行為在赴俄羅斯后產生誤會。
4.調動學習興趣
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入學初期應該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其認識到俄語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將“讓我學”變為“我要學”,只有學生主觀重視,才能付出努力,從而才會有較好的學習效果。學生學習方法的采用,應該有教師的適當引導,教師要了解學生,知道他們的個自特點,指出適合其的俄語學習方法,同時適時給出學生評價,鼓勵學生增強學生自信心,講授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不同手段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單詞接龍、問答接龍等,既可復習學過的詞匯,又可以就某一話題展開討論,同時增加同學之間的了解。另外,多開展俄語交流活動,以第二課堂、俄語角等方式促進學生進行俄語交流。通過以俄語演講、朗讀、歌曲等方式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習興趣。
中俄合作辦學的教育模式一直在嘗試新的能夠與時俱進的形式,當然不同的專業各有自己的特點,但如何開展俄語教學以適應新的模式亟待研究。希望各院校領導、一線俄語教師、參與合作辦學的各專業教師,能夠從專業的可持續發展、學生的學習效果、社會的需求等方面進行調型研究,為中俄合作辦學指引方向,有助于中俄合作辦學俄語教學的健康發展。
1.唐祥林.近十年我國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研究綜述[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8).
2.劉芳.我國高校中俄聯合辦學模式芻議[J].中國俄語教學2015(2).
3.楊麗.中俄合作辦學中俄語基礎課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措施[J].知識經濟2015(2).
4.宋立權.北疆高校中俄合作辦學的現狀與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0(2).
(作者單位:黑河學院外國語學院)
黑龍江省外語教育學術交流基地(編號:T2016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