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12月,中央召開全國宗教工作會議,次年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召開全省宗教工作會議,制定出臺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宗教工作的實施意見》,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任務,積極引導各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15年來,各級宗教工作部門堅持“保護、管理、引導、服務”的工作理念,主動作為,創新舉措,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深入落實《宗教事務條例》,不斷完善宗教政策法規,努力促進我省宗教關系和順,保持宗教領域的和諧穩定,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緊密團結在黨委政府周圍,在促進云南經濟發展、社會和諧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15年來云南宗教工作成績顯著
過去的15年,是云南省宗教工作取得顯著成就的15年:昆明教區自選自圣主教圓滿成功,取得了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的重大勝利;成功處理了一批涉及宗教方面的熱點難點問題,經受住了西藏“3·14”、新疆“7·5”事件的考驗,保持了云南省宗教領域的和諧穩定;貫徹《宗教事務條例》不斷深入,頒布出臺了《云南省宗教事務規定》,宗教三支隊伍的法律意識得到進一步提高;積極引導,主動適應,促進宗教關系健康有序;抵御境外利用宗教對我滲透的工作取得新進展,形成了云南宗教工作“風景這邊獨好”的“云南現象”,創造了“云南模式”。為確保云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邊疆繁榮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5年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各級黨委政府和宗教工作部門認真落實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保障公民自主選擇信仰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權利,信教公民的宗教信仰得到充分的尊重。
按照合理布局原則,各地恢復和新建了一大批宗教活動場所,目前全省批準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從15年前的4939處增加到6650處,民間信仰場所11136處,基本滿足信教群眾的需要。 宗教教職人員隊伍健康成長,由15年前的14044人增加到15000余人,一大批愛國愛教有宗教學識的中青年人士走上宗教組織負責崗位。各級愛國宗教組織建設得到極大加強,愛國宗教團體由15年前142個增加到325個,發揮了黨和政府聯系信教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三所宗教院校自身建設得到加強,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宗教院校教育體系,初步形成初、中、高三級人才培養模式,在職教師99人,在校生811人,畢業生累計2155人。在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政治協商會議中擔任代表委員604名,代表宗教界參政議政,積極建言獻策。
依法處理傷害信教群眾宗教感情的敏感事件,及時化解在落實宗教房產政策中出現的矛盾,妥善處理城市建設中涉及宗教房產的問題,主動協調宗教活動場所與其他社會領域的利益糾紛,重視城市流動人口中教職人員和信教群眾的管理和服務。
積極推動解決落實了一批歷史遺留的宗教房產問題,如佛教的昆明圓通寺接引殿和西山太華寺,道教的黑龍潭龍泉觀和真慶觀,天主教昆明市北京路94號、威遠街211號。進一步增強了愛國宗教團體自養能力,保障了宗教界的合法權益。近幾年來,省財政逐年加大投入,支持重點宗教活動場所的修繕工作,確保信教群眾過上正常的宗教生活。
15年來,穩步推進宗教工作步入法制化軌道。各級宗教工作部門著力推進《宗教事務條例》的宣傳、貫徹和落實,注重依法行政,堅持用法治思維謀化宗教工作,用法治方式推進宗教工作,成績顯著。2016年5月,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及時貫徹落實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及時頒布《云南省宗教事務規定》,全面提升我省宗教事務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在我省宗教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15年來,制定出臺規范性文件、指導五大宗教團體制定管理措施45個。近兩年來,中共云南省委辦公廳、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于加強藏傳佛教代表人士培養工作的實施意見》、《云南省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管理辦法實施細則》、《關于切實加強阿語學校和伊斯蘭教經文學校班規范管理工作意見》、《關于開展整治違法違規設立功德箱等借教斂財問題專項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和措施,指導迪慶州制定出臺《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藏傳佛教寺院管理條例》,樹立法治意識,養成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的習慣,規范宗教活動,構建和諧的宗教關系,為宗教領域的和諧穩定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
按照“保護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滲透、打擊犯罪”的工作方針,堅決抵御境外勢力利用宗教進行的滲透,堅決打擊“三股勢力”分裂國家的犯罪活動,堅決制止冒用宗教名義的非法違法活動,清理整頓了一批地下學經班和非法活動點,在全省開展基督教專項整治工作,對亂建寺觀教堂和露天宗教造像開展專項治理,極大地保護了宗教界的合法權益。
15年來,宗教領域突出問題不斷得到妥善處理。佛教、道教方面,整治亂象,規范管理,倡導“文明進香”“合理放生”,整治亂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和違法違規設立功德箱等借教斂財行為,推動“生態寺觀”建設,推進佛教道教場所信息公告,網上查詢和掛牌工作;伊斯蘭教方面,完善工作機制,推動伊斯蘭教工作7省區協作機制,加強正面引導,積極化解矛盾,做好朝覲工作;天主教方面,著力推進自選自圣工作,鞏固昆明教區自選自圣主教成果;基督教方面,開展基督教私設聚會點專項治理工作,維護基督教領域的正常秩序。宗教領域保持了和諧穩定的局面。
15年來,宗教自身建設取得新進展。推動宗教界加強思想建設,“佛教講經交流會”,道教“玄門講經”,伊斯蘭教“解經”,天主教“本地化神學”研討,基督教“神學思想建設”,成為加強思想建設的常態化舉措。高度重視宗教院校工作,宗教院校的軟硬件水平不斷提高。云南神學院遷址重建工作已圓滿完成,伊斯蘭教經學院的教學樓、學生宿舍、教職員工大樓得到改善,云南佛學院迪慶分院的建設任務如期完成,全力推進巴利語系高級佛學院的建設取得新進展。高度重視愛國宗教團體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全面推進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監督管理和宗教教職人員認定備案兩個專項工作,促進宗教事務、宗教場所管理的規范化、常態化。深入開展和諧寺觀教堂創建活動,以“安全”、“教風”為主題的和諧創建活動在全省展開,贏得了信教群眾的歡迎。
15年來,宗教的積極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積極推動宗教界加強自身建設,充分發揮宗教團體作為黨和政府聯系信教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更加重視發揮宗教界的積極作用,鼓勵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主動參與經濟社會建設,宗教界服務社會更加主動,服務國家更加自覺,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道路的信心更加堅定。
在黨和政府的引領下,宗教界發揮自身優勢,努力服務社會,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遞慈悲、寬容、博愛、謙下、和合的正能量,為云南經濟發展、社會和諧與文化繁榮貢獻自己的特殊力量。一是發揮濟世利人的優良傳統,積極探索服務社會的新途徑,開展多種形式的公益慈善事業,在扶貧濟困、養老助殘、捐資助學、抗擊災害、生態保護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二是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對外友好交流活動,發揮宗教對外聯絡廣泛的獨特作用。積極開展同港澳臺宗教界的友好交流交往,為祖國統一大業服務;通過舉辦“崇圣論壇”、“南傳佛教高峰論壇”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不斷促進同國外特別是韓國、日本和東南亞國家宗教界的友好交往,增進理解和友誼,展示我省宗教界的良好形象。
貫徹宗教工作方針 構建和諧宗教關系
15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努力構建和諧的宗教關系,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強化黨的執政基礎這一根本,在宗教工作中,堅持政教分離,堅持宗教不得干預行政、司法、教育等國家職能實施,堅持政府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領導重視是我省宗教工作取得新成效的關鍵所在。
遵循宗教和宗教工作規律,是云南宗教工作之所以能取得突出成績的一條重要經驗。省委省政府緊緊圍繞社會經濟發展這一主線,緊扣多民族、多宗教的實際情況,正確定位宗教工作在全省工作大局中的位置,深刻分析云南各宗教的特點和規律,科學總結把握好云南宗教工作的規律。以解決宗教領域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為突破口,以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為根本要求,出臺政策,制定措施,強化基礎,化解矛盾,積極構建健康和諧的宗教關系。
針對云南多種宗教信仰并存的實際,積極構建健康和諧的宗教關系。正確引導和妥善處理五大宗教之間,宗教教派之間,宗教與黨和政府、宗教與社會之間的和諧共生的關系,堅持“政治上團結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則,倡導“五教同光、共創和諧”的理念,保持宗教領域長期和諧穩定。
針對云南多民族信仰、宗教問題與民族問題相互交織的實際,正確處理好宗教工作與民族工作的關系。云南普遍存在同一民族信仰同一宗教,不同民族信仰同一宗教,還存在龐大的民間信仰群眾,宗教的文化因子已深深融入人們的觀念、思想、習慣、價值取向和日常的生產生活中,宗教文化成為民族節日、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做好宗教工作,化解宗教工作中的突出問題,這絕不僅僅涉及宗教領域的和諧穩定,還深刻影響著民族團結進步和邊疆繁榮穩定。
針對信教群眾眾多、群眾性突出的實際,牢牢把握做宗教工作的本質就是做群眾工作。全省信仰五大宗教的信眾400余萬人,民間信仰的群眾1000余萬,其中,少數民族群眾占有較大比例。引導好、服務好、管理好信教群眾的工作,關乎到云南的發展穩定,關乎到云南的長治久安,關乎到邊疆穩定和祖國統一。
針對云南地處祖國邊陲、宗教情況復雜的實際,增強固邊守土、抵御滲透的意識。云南與緬甸、越南、老撾三國接壤,邊境線長,歷史上沿邊宗教情況復雜,跨境民族眾多,血脈相連,文化同源、信仰相同,邊民之間交往頻繁,在宗教工作中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突出。解決好這些問題,對于保持邊疆繁榮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邊境地區的宗教工作,加強調查研究,出臺政策,制定切實有效的措施,幫助宗教團體加強自身建設,固本強基,增強抵御滲透的能力。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化解宗教領域矛盾
依法管理宗教事務,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宗教工作是關鍵。用法治方式處理宗教問題,是構建宗教關系和順、解決工作難題的治本之策,也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必由之路。省委充分認識到,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關鍵是宗教工作隊伍必須樹立法治思維,增強法治意識,養成法治觀念。2007年經省委同意,省委組織部、省委統戰部、省宗教局聯合舉辦全省黨政干部隊伍、宗教工作隊伍500余人的培訓工作,極大提高了依法管理的意識和能力。
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有法可依是前提。不斷推進宗教事務管理法制化進程,建立健全地方性宗教法規,指導各級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建立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和民主管理組織,養成了依法活動、照章辦事的習慣,宗教界內部管理更加規范,自我管理能力顯著增強,民主辦教得到充分體現。指導各宗教團體建立完善宗教教職人員認定備案辦法,及時出臺伊斯蘭教經文班的管理意見。
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學法普法是基礎。深入開展《宗教事務條例》、《云南省宗教事務規定》和黨的宗教政策法規的宣傳,認真落實“五五”、“六五”、“七五”普法的要求,切實開展宗教活動場所愛國主義和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編印發放了3萬冊《云南省宗教政策和法制宣傳教育讀本》,從2002年開始,云南已連續15年舉辦依法行政骨干培訓班和宗教界代表人士培訓班,培訓總數達10800人次。使宗教界人士和廣大干部群眾的法律觀念普遍增強。 近年來,在省級層面,每年投入上千萬資金,舉辦培訓班33期,幫助宗教界正確看待國法與教規的關系,樹立法律至上的觀念,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自覺在法律范圍內開展活動,真正懂得沒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之教,爭做合格的好公民、好信徒。
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破解熱點難點問題是重點。積極推進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監督管理和宗教教職人員認定備案兩個專項工作;認真落實《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管理辦法》,積極做好藏傳佛教工作,全力維護云南藏區穩定;有效打擊伊斯蘭教跨區域非法活動,開展伊斯蘭教內的專項整治工作,維護了伊斯蘭教界的穩定;全力推進基督教私設聚會點依法治理工作。在天主教、基督教界,成功舉辦了“三自”愛國運動60周年紀念活動,增強了廣大信教群眾的信心,筑牢了抵御境外宗教勢力滲透的思想基礎。
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加強執法主體建設是抓手。依法治國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基本方略,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是全面依法治國在宗教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加強執法主體建設是確保宗教工作朝著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舉措。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宗教工作執法主體和宗教工作三支隊伍建設,2014年,新設立省民族宗教委,強化了工作機構,增強了工作條件,各州市縣也相應加強了工作力量。
積極引導 發揮宗教自身優勢
宗教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有其獨特的社會價值。各級黨委政府重視對宗教團體的引導,注重發揮宗教自身優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用團結進步、和平寬容等觀念引導廣大信教群眾。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義、禮儀制度的同時,深入挖掘教義中有利于社會和諧、民族團結進步、健康文明的內容,對教規教義做出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積極推動宗教界開展公益慈善活動,主動服務和諧社會建設,參與扶貧攻堅任務和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體現了各宗教的社會價值。
堅持“依法管理”與“積極引導”并重,確保各宗教正確的前進方向。一是把“依法管理”作為“積極引導”的一種重要的實踐方式,把信教群眾的思想觀念寓于依法開展各種活動中;二是對教職人員的培訓作為“積極引導”的常態化工作,提升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樹立遵紀守法的意識;三是牢牢把握宗教的中國化方向,重視宗教思想建設,推動五大宗教開展自我教育、講經講道和宗教思想研討活動,保持正確的思想導向。
重視發揮宗教界的主體作用,主動走中國化道路。長期以來,我們把加強愛國宗教團體自身建設作為強基固本、抵御滲透的重要工作來抓。積極推動加強宗教團體領導班子建設,把真正“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關鍵時刻起作用”的愛國代表人士選拔到宗教團體領導班子中來,發揮了黨和政府聯系信教群眾的橋梁作用。高度重視宗教界人士的綜合素質的提高,舉辦宗教界代表人士本科學歷班和中青年代表人士骨干班,提升教職人員隊伍的文化素質。指導各宗教團體加強思想、制度和組織建設,使宗教團體的組織更加合理,制度更加完善,作風更加過硬,管理更加科學。重視宗教界代表人士的政治培養,安排他們到各級人大、政協中參政議政,為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以人為本 服務信眾
宗教工作要開創新局面,就要堅持問題導向,正視問題,善于將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云南省宗教領域存在的問題復雜,各地的情況差異很大,新形勢下有許多亟待解決的新問題。省委、省政府堅持宗教工作的問題導向,深入研究當前宗教領域存在的新問題,切實解決宗教領域的突出問題,在創新宗教工作機制和管理模式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寶貴的經驗。
在構建健康和諧的宗教關系方面,首次舉辦了宗教界運動會暨文藝匯演,在宗教界舉辦以“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演講比賽;率先在宗教活動場所和朝覲組織服務工作中開展親情式服務活動,樹立了信教群眾是黨的基本群眾的意識。
在創新社會管理方面,率先對藏傳佛教寺院管理進行地方立法,規范了宗教事務的管理;率先在藏傳佛教寺院成立管理局,強化了工作責任;率先選派優秀干部擔任宗教團體和宗教院校的領導,幫助推動宗教團體、院校的健康發展。
率先在宗教活動場所開展愛國主義、法制宣傳教育和“和諧寺觀教堂”創建活動,強化了國家意識、法制意識、團結意識和責任意識。四是率先建立由省部級領導聯系宗教代表人士和宗教重點場所的領導聯系制度,幫助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和宗教界人士解決突出的問題。五是率先建立宗教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考評制度,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宗教工作領導小組綜合協調、宗教工作部門依法管理、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各方共同參與的宗教工作新格局。六是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建立縣鄉村(辦事處)三級宗教工作網絡,工作重心下移,形成“重點在縣,延伸到鄉,工作到村,規范到點”的工作格局。
我們始終把做好信教群眾工作作為宗教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堅持信仰上尊重信教群眾,感情上貼近信教群眾,政治上信任信教群眾,工作上依靠信教群眾,把依法管理和服務引導有機結合,切實維護信教群眾的合法權益,密切黨和信教群眾的“血肉聯系”,引導信教群眾愛國愛教、遵紀守法,使其成為促進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的重要力量。
重視為宗教界排憂解難辦實事。 2007年和2013年,省委召開專題會議,解決了宗教團體工作經費、人員編制,院校辦學經費、學生生活補助費、宗教界人士生活補助費和社保等最為突出的問題,成為全國率先系統解決宗教界社會保障問題的省份,解除了宗教界人士的后顧之憂,極大地激發了宗教界人士的積極性。
近十年來,省委、省政府投入寺觀教堂的修繕補助資金2.2 億元,從2016年開始,省級五大團體和宗教院校辦公、辦學經費逐年增加,藏傳佛教迪慶分院達上百萬元;宗教院校在校學生生均補助6000元。截止2015年,宗教教職人員在自愿基礎上參加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符合條件的全部納入低保,基本實現了社保體系全覆蓋,實現了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