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劉召靜
摘 要:本文通過對農村10kV及以下農網改造的效益分析,理清了投資與效益的關系,堅定了農網改造的信念,意義重大。
關鍵詞:農網;改造;投資;效益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2.137
1 管理現狀
本輪農網改造始于2011年,其規模之大,資金之多遠勝于之前的兩輪農網改造,重點解決重載、過載線路,解決臺區低電壓現象,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用電需求。按照新的建設標準和要求,通過加密供電設施、更換老設備等措施,進一步加快農電發展步伐,大力促進和改善民生,更好地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工程建設規范化。農網改造升級工程項目必須嚴格執行基建程序:立項審批、工程設計、組織施工、竣工驗收。設計、監理、施工、物資嚴格執行招投標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施工過程實行工程監理。
農網設計標準化。依據山東省集團公司下發的《農村中低壓配電設施改造升級技術原則》和《農村中低壓配電設施改造升級工程典型設計》,進行勘察設計,典設通用,降低了設計成本,減少了設計時間。工程建設中積極推廣應用公司 “三通一標”,以及“小城鎮供電模式”。后來推出的《10kV柱上變壓器臺通用設計方案施工圖冊》,反響較好,圖文并茂,施工階段帶來了便利,加快了工程進度。
打造精品工程。集中抓好一批典型示范工程,帶動農網整體水平上新臺階,2014年,魚臺公司有3項農網改造項目獲得省公司 “農網優質工程”稱號。2015年,魚臺公司有2項農網改造項目獲得省公司 “農網優質工程”稱號。
2 問題描述
魚臺縣10kV線路多投運于70年代,雖歷經了一二次農網改造,但由于資金有限等歷史問題,電網整體狀況仍然較差:導線線較細,水泥桿風化嚴重,平均檔距較大,抗災害能力較為薄弱;此外,在農村電網中使用了大量的S7系列高能耗配電變壓器,臺區0.4kV線路多為集束導線。新農村建設日新月異,經濟發展飛速前進,用電需求快速增長,電力建設相對滯后愈加明顯。
本輪農網改造項目,選擇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及時優化創新,本著“技術先進、安全可靠、指標優秀”的宗旨,建設改造堅持“小容量、密布點、短半徑、絕緣化”的四個原則,高標準改造一個、完好一個。高壓進村全部實現絕緣化,配電變壓器設在臺區負荷中心,臺區以下低壓線路全部實現絕緣化,整體建設改造效果良好,各類指標優良。
改造后,魚臺縣供電區域內10kV公用線路共計72條,線路長度達1088.85公里,均為架空線路,絕緣化率62.30%;10kV柱上斷路器267臺。低壓公用配電臺區1420個,變電容量182MVA。
(1)10kV配電線路效益分析。經過農網改造,農村10kV線路狀況有了很大改觀,2014年,新建10kV線路16條,切改原有線路負荷,基本消除了線路重載、供電能力差等狀況,新建10kV線路主干線多選用JKLGYJ-240/30絕緣導線,分支線為JKLGYJ-120/30絕緣導線,供電能力有明顯提高,今年1至11月份售電量完成86176.47萬千瓦時,同比增長5.26%,線損率同口徑降低了0.60個百分點。經計算可知,改造后10kV配網全年可節損電量517.056萬千瓦時,假設年節電量以6%d的速度增長,該項目靜態投資回收期為10.3年,內部收益率即為10.7%。
(2)低壓臺區效益分析。低壓臺區改造主要是更換高耗能變壓器和改造低壓線路,增大線徑,縮小了供電半徑,減少了低壓線損,以2014年新改造的曹廟低壓臺區為例,詳情如下:
曹廟村坐落在魚臺縣城西部,與金鄉縣為鄰,以種植大蒜為主,該村現有居民610人,用電客戶198戶。原有S7-100kVA配變1臺,供電容量不足,低壓線路線徑較細,導線型號為LGJ-35,供電半徑長達1.1公里。改造前,末端相電壓186V,功率因數為0.88,低壓配電設備老化,突發故障較多,頻繁停電,影響居民正常生產生活。
2014年該村完成投資32.66萬元,更換原有變壓器為SH15-200kVA非晶合金變壓器,并于合適地點新增配變一臺(SH15-100kVA非晶合金變壓器),新建10kV分支線路采用JKLGYJ-95/15絕緣導線,0.4kV低壓線路采用JKLGYJ-120/20絕緣導線,下戶線采用YJLV4*25低壓電力電纜,更換非金屬集表箱50只。
改造完成后,臺區實現了諸多功能:遠程集中抄表,其監控率100%、負荷自動平衡補償、智能漏電保護以及運行數據實時監測等等,該村臺區線損率僅為3.31%;末端相電壓為218V,功率因數提高到0.96,電壓合格率為100%;供電可靠率達到99.9%,滿足了曹廟村群眾生活生產用電需求。
節電分析:電網改造后,年節電量約為102萬千瓦時,年節電量如果按6%速度增長,該項目靜態投資回收期為12.7年,內部收益率為6.5%。
農網改造,不僅為供電企業自身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也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一手拉動直接投資,一手帶動農民消費,為新農村建設、家電下鄉等發展舉措奠定了堅實基礎。農村電網結構明顯增強,供電能力和供電可靠性明顯提高,農村電力管理和服務水平顯著提高,農村用電價格顯著降低,對于擴大農村消費市場,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3 管理提升建議
本輪農網工程實施之初就被定位于惠民工程,其規模、資金量之大,前所未有,但是相對于薄弱的電網,仍表現為資金相對不足,徹底改造還不能如愿,因此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好,以期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幾點建議如下:
(1)取得政府支持。積極與政府溝通,征求各級政府的意見,使農網項目與政府城鄉規劃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請求政府協助解決困難問題,做好群眾工作。
(2)做好項目規劃。農網改造遵循“統一規劃、分布實施、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的原則,認真做好項目規劃及工程儲備項目,強調規劃的指導作用,解決改造的規模問題,做好項目溝通,確保項目如期實施。
(3)控制工程造價。有效控制工程造價,是提高工程效益德有力手段。梳理造價控制流程,緊抓造價控制重點,加強工程建設變更管理、結算管理,全面推廣典型設計和通用造價。
魚臺公司充分利用新一輪農網改造大好機會,選用新材料、新設備,建設智能電網,改善電壓質量,提升百姓生活水準。立足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堅持“科學合理、經濟可靠、適度超前”的原則,適時修訂電網規劃,穩步推進中心村、機井通電改造升級工程,為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電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