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履媛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的優勢
黃履媛
當今社會的信息技術已經備受人們關注,處于快速發展的新階段,信息技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同樣它在教育教學的領域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媒體技術運用于教育教學之中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這一新技術,不僅可以活躍語文課堂,而且還可以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促進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以及培養學生應有的創新精神等方面上,都注入了旺盛的活力。因此,本文將就多媒體技術的概念、特征;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的理論依據和優勢展開闡述。
多媒體技術 小學語文教學 優勢
多媒體即多重媒體??衫斫鉃橹苯幼饔糜谌烁泄俚奈淖帧D形、圖像、動畫、聲音和視頻等各種媒體的統稱,將這些相關的因素數位化其實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多媒體技術運用,并且將它呈現于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相互展示出不同的媒體形態,這種閱讀方式是符合當今時代的。
直觀、生動、新穎、細致、形式多樣、交互性強、跨越時代等即是多媒體的優勢又是其特征,很多人在談及多媒體時,對它的印象與評價大多是生動、直觀、具有很強的交互性,有利于學習生活。正如我們所知處理信息時,其具有生動性、集成性、廣泛性、高效性、參與性、可選擇性等特點,教育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也是現今的一個熱點,它能更加生動形象的將教材以及教材外的知識傳遞給學生,學生也能夠更好的吸收與記憶所學知識。另外在知識體系的構建上,多媒體技術也給予了我們很大的幫助。
大家耳熟能詳的皮亞杰的建構主義就是小學語文教學多媒體技術的主要理論來源。下文將結合建構主義基本原理來對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進行分析。
建構主義也叫作結構主義,它包括同化、圖示、順應、平衡,而在這里我主要分析同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同化是指學習者個體在受到刺激后或觀看到現代技術教育的影像刺激后,其個體會對現代教育產生的影響進行過濾或改編的過程,也就是說他會把在現代教育中所看到的圖像內化到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由于學生對于桂林山水其形象的缺乏所以我們在教學桂林山水時可以通過現代技術教育在學生面前展示關于桂林山水的相關圖片。特別是,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晰的感受桂林之水的清、綠、靜的特點,我們可以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再現大海以及西湖的相關圖像與桂林水進行對比,從而使學生在個體的觀賞中大腦將會形成一個關于桂林山水靜的特點。這比老師進行口頭說明和解釋來的更加形象,也符合了我國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說提到的不與教師的分析來替代學生的閱讀體驗。其次,我們可以在教授《地震中的父與子》時,由于學生生活經驗的缺乏,他們沒有對地震形成基本的圖像,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們也可以通過現代教育技術來播放汶川大地震時的相關音像,從而使地震深入學生的頭腦之中,讓學生更好的對地震形成圖像,為理解文中主旨做出必要的鋪墊。因此可見,建構主義的同化成為了現代技術教育中以及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綜合運用重要理論基石
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將有些較難以讓學生理解的或者較難以創設教學情節的課文生動的呈現給學生,這是傳統教學中無法做到的。如桂林山水這一篇課文,“桂林山水甲天下”是這篇文章的主旨,小學生的發展還未能達到能夠透過文章很好的理解桂林山水的美,以及桂林山水為何甲天下。那么在講解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給同學們展示桂林山水的美景圖,讓學生真真切切的看到、理解到桂林山水的美。配合著優美的音樂,播放“十里畫廊”、“漓江風光”以及“訾洲公園”的圖片,能夠給學生創造直觀情景,他們不僅可以更好的進入狀態與課文發生情感關聯,而且還能在他們的大腦里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以及注意力集中能力都是比較差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不能擺脫以教師為主導的狀況,那么教師如何有效并持續的引導學生學習就成為一個教學中的難題。小學生上課“開小差”的情況也很普遍,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很好的抓住學生的眼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傳統教學中只能靠老師的講課藝術去進行,而此時卻能引進新的藝術。將多媒體技術貫穿到整個課堂中,在課堂中適時的運用動態圖片、字句、音頻都能很好的把握課堂、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傳統教學中不可避免填鴨子滿堂灌的現象,這種灌輸性的課堂不能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教學效果差。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是我們要發展的一個課題,適當的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變成學習的主任。老師難以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講解給學生的重難點,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展示出來使得學生能夠進行了解?!队^潮》一文重點主要是讓學生通篇讀懂課文以及了解潮水的變化,那么潮水是如何的變化和老師怎樣能將其講解給學生就成為了該文的難點。即使老師很努力的講解,小學生也不一定能夠明白老師的意思和跟上老師的思維,此時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就變的十分重要了。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中利用動圖或者動畫讓學生理解潮水的變化,潮來前、潮來后、潮來時的景象一一展示出來,也能讓學生看到大潮由遠及近,奔騰西去的整個過程。通過多媒體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有效結合,學生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學習,同時也能解決重點、難點的問題。
語文是最基礎的學科,是學生學習的必要基礎。語文也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在上語文課時也常會涉及其他學科,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更好的將所涉及的知識向學生講解。教師個人的講解與拓展能力是有限的,不僅難以全面透徹,而且費時費力,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提高效率的同時還能豐富小學語文的課堂容量,增強學生學習以及課堂教學的節奏感。小學語文課堂內容的豐富在教學上是很重要的,豐富多彩的內容能夠使學生產生濃厚興趣、自身學習更積極主動,也能使學生對課堂抱存期待這將會使教學更有效果,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學習更多的除課文規定知識點以為的知識和常識,有助于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其次,多媒體網絡信息技術是將所學內容通過屏幕來顯示。相比于翻書或查閱資料,屏幕的切換更方便快捷,讓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接觸更多相關知識。人教版教材中的《潑水節》一文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那么只能讓學生了解文中所描述的潑水節場景而不能讓學生了解有關潑水節的文化,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展示學生可以知道潑水節的來源、傣族人民的習俗以及傳統服飾等文化,那么這節課就不止乎于潑水節的潑水這項活動,而是能夠讓學生真正全面的了解潑水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以及增加學生的閱歷。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適當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助于提高教與學的質量與效率。
總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的是在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時要與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根據語文教學的特點,科學使用多媒體設備,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更加喜歡語文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教學趣味,提高教學質量。
教育是服務與當下社會以及需求而存在的,因此我們應該不斷的調整教學的方針和相關的方法。現在我們越來越看中吟誦這一項技能的訓練,特別是在小學語文中,這是一個很好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能夠讓學生投入真實情感和提高其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吟誦訓練能夠很好的幫助學生在學習文章、詩歌中加強記憶,將多媒體技術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更好的優化學生吟誦訓練。通過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給孩子們制造一定的意境,使他們有更直觀的感官感受,有著身臨其境的感受。在此中所呈現的圖片、視頻、音頻統合的效果學生們能夠得到正統、規范的吟誦示范,雖然沒有特意的去關注這方面,但也能從中形成到耳濡目染的效果。教師可以有意識、有目的的去培養學生吟誦能力通過多媒體技術,比如在本課講完后讓學生跟著音頻去吟誦,此時提醒學生要注意事例中所停頓、升降調、語氣語態的變化等吟誦技巧。通過反復多次的訓練,一般設置到3次學生們會有肌肉以及神經記憶,吟誦能力也會得到一定的提高。語文學習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循序漸進,厚積薄發,通過長期、不定時的培養,學生的吟誦技能一定會的得到突破。
多媒體技術雖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有非??捎^的優勢,但是也不排除其所存在的消極方面。例如,部分老師由于其誦讀水平的缺乏往往會用現代技術教育來替代教師的泛讀,從而使學生誦讀水平無法有進一步的提高,因此廣大老師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時要注意本班同學的具體情況以及應當保持在教中老師的主導地位不被信息技術取代。多媒體信息技術是現代教育教學的輔助工具,作為老師應當充分的了解其所帶來的積極與消極方面,分析利弊,在教學中恰當的使用多媒體技術盡可能的避開它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同時也要盡可能的挖掘運用其積極影響,做到資源的最大程度開發利用,將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更好的結合在一起。
【1】王潔.淺談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2010(10)
【2】劉潔.讓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凸顯學生主體地位[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16)
【3】孫紅衛.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3(1)
【4】周學年.合理運用多媒體優化小學語文教學[J].教育革新.2007(7)
【5】朱曉民.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狀況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2(5)
(作者介紹:黃履媛,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