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艷娥
初探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新構建
景艷娥
大學英語教學采用何種模式一直是專家和一線教師們討論的重要話題,研究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對教學改革意義重大。本文收集了2006-2016年發表在核心期刊上的20篇關于大學英語教學的5種模式,研究了每種教學模式的優缺點,結合二本類院校的現狀和教學定位,初步提出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啟示。
大學英語 教學改革 教學模式
大學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培養大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然而就目前大學生掌握的英語水平來看,用英語交流和寫作都不能達到規定的理想狀態。尤其是二本類院校的大學生,進入大學的英語水平層次不齊,學習英語的興趣也各有不同。隨著中國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國際交流的不斷增強,使得掌握英語語言變得尤為重要,也給大學英語教學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如何教以及采用何種模式教學,一直是大學英語教學的專家和一線教師研究和探索的話題。研究行之有效的英語教學模式對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意義重大。筆者就2006-2016年發表在核心期刊上關于“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論文中,檢索到了5種大學英語教學類型。
1.課堂面授+計算機輔助的創新模式。隨著人們對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不斷質疑,教師滿堂灌的授課效果不夠理想時,計算機的出現立即引起了學者們的興趣、并毫無意外的把它引入到課堂當中來。計算機的輔助包括流行的微課,ppt制作,視頻,慕課平臺,TED演講以及網絡公開課等等。這種模式改變了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使得課堂工具不再單一化,也吸引了學生注意力,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梢哉f,現代的信息技術正在逐步走向大學英語課堂。然而這種創新模式也有其瓶頸,制約著英語教學整體水平的提高。第一、教師應用網絡計算機的水平有限。大部分英語教師都是文科出身,對于網絡計算機的掌握不能不說是精通,制作的PPT只是照本宣科,順著制作的PPT一行一行的往下念。微課制作也是教師個人講課的視頻,沒有加入更多的技術含量。網絡公開課沒有現場的制約,學生更沒有過多的興趣參與到學習中來。因此,學生獲得英語的知識以及利用英語交流的能力并沒有特別明顯的提升。
2.課堂面授+翻轉課堂。所謂“翻轉課堂”,顧名思義,就是“翻轉”或“顛倒”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將傳統的“學生首先在課堂上聽取教師講解新知識,然后課下完成作業、復習所學知識”的教學模式轉變成“學生課前提前自學教師對新知識的視頻講解,然后帶著自通常認為學習的過程可以分為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兩個階段。翻轉課堂的核心在于將原本在課堂上完成的知識講授提前到課前,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視頻自主學習,完成對知識的接受;原本在課后通過完成作業實現的知識內化,則在課堂中通過與教師交流,獲得個性化的指導而完成。原本“課堂一課后”的學習模式被轉化為“課前一課堂”。這種模式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得“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的學習態度。但是這種教學模式也有弊端,學生自主預習的能力不強,不能有針對性的提出和思考問題,因此課前預習多半停留在對個別單詞的掌握。而教師也從“滿堂灌”的一言堂轉變為問題的解答者和引導者,需要設計更多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思路,也需要大量的知識解答學生的問題。這些都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并且重新定位課堂角色,隨時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學生也要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以期更好地將翻轉課堂模式應用于大學英語學習中。
3.傳統教學模式+自主學習。自主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學習者利用網絡等工具對于需要掌握的問題主動探索的學習方式。比如自主學習中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教學模式,就是基于項目的學習模式,本著強調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關注的是問題的探究和解決的過程,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具體為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學習中選定相關項目或主題,用研究的方式主動收集問題、分析問題、獲取答案、應用所學知識并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測試者均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與人溝通和交流的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是這種模式要求學生有相應的知識和能力作為保障,而且對教師的時間、精力和管理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4.課堂面授+分級教學模式。自2004年教育部頒布《大學外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來,分級教學在全國高校中掀起了很大的波瀾,很多高校都進行了分級教學的嘗試,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趙慶紅等人認為,分級教學作為學習者課程個性化修讀的一個舉措,已經取的了一定成效。但是分級教學也帶來了不少問題。許多高校的做法是大學生一入學,通過考試,根據成績把學生分為快板和慢班。分到快班的學生就會有一種自豪感,而慢班的同學則失去信心,失去一種榮譽感,對于英語學習更加自暴自棄。因此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更多地關注教學過程中的微觀層面,如課堂教學的內容以及課堂參與者即教師和學習者的個體感受與情感”比分級教學更有效。
5.全英文課堂面授教學模式。大學英語的教師大部分都是母語是漢語,英語專業畢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在講授大學英語時,普遍使用英語授課,偶爾會穿插一些漢語。而國內一些有條件的高校,大學英語教學采用全英文教學。如寧波諾丁漢大學的教師,基本上都來自英語母語國家,骨干教師來自英國諾丁漢大學。大學生在第一學年主要學習英語知識和英語技能,目的為余下三年的學術英語打好結實的基礎。這無疑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但全部采用外籍英語教師并不符合國情,且有些二本類院校培養畢業后從事技術類人才,而不是科研型人才,英語水平能夠達到跨文化交際的目的就足夠了。
綜上所述,由于我國各地區的網絡和教學資源差異很大,對于學生的需求也是多種多樣,用一種教學模式解決所有的問題,似乎行不通。尤其二本類高校,學生學習英語的態度比較懈怠,對于大學英語的教學也有諸多情緒,英語水平自上大學以后,不僅得不到提高,較之高中,甚至還有下降。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僅停留在考取四六級證書、考研、出國考試等應試目標上。一旦通過了目標,學習英語的動力立刻沒有了。因此,二本類院校應該從長遠出發,首先制定適合本學校特色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如結合計算機、農業發展等領域開辦一些英語課程等。第二、增加英語課時,加強課程建設。目前二本類院校的英語課普遍為一周4至6課時,包括聽力訓練和課文精讀等。上課內容大多依托課本,和初中高中所學相差無異,增加的課時用來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思維方式、英美文化等內容必然會增加學習英語的實用性和趣味性。第三、結合信息技術,深化教育改革。計算機網絡在英語課堂的應用是有別與傳統課堂的一個特色,如何更好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技術是眾多一線英語教師重點思考的問題。科學的發展、網絡的普及都使得英語教學有更多直接、新鮮的資源源源不斷的進入課堂。如何利用這些資源促進課堂的高效化,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也需要我們不斷強化英語課堂改革。教師作為改革的實踐者,需要鼓勵教師進一步提升學位、拓寬專業領域以及積極的進取精神。這些都為教學改革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任何一種教學模式絕不會解決所有的問題。只有不斷的總結教學經驗,研究教學模式,強化改革才能在英語教學中取得理想的成果。
[1]王菲.大學英語翻轉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習者 [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6(29):123-124.
[2]李立、杜潔敏.大學英語分科教學背景下學術英語PBL教學模式[J].,2014:57-58.
[3]劉澤華、申凱中.我國高校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反思與對策[J].中國大學教學,2015(12):27-28.
[4]蔡基剛.寧波諾丁漢大學和復旦大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差異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1(1):19-20.
(作者單位:渭南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