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舷
幾年前,英國科學家戴維·利佩在一篇論文中寫到,按當前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的研發趨勢,人類與機器人的關系必然日趨密切,最遲2050年,人類與機器人結婚將被認可。科學奇人霍金預言,100年內,人工智能將比人類更為聰明,機器人將控制人類,甚至可能成為人類命運的終結者!
聽命于人的殺手
美軍“捕食者”無人機用微型導彈定點清除極端組織頭目的畫面,再次震撼了全世界。它在地面人員毫無察覺的情形下,如幽靈般拋下具有精準制導功能的導彈,將極端組織頭目乘坐的一輛轎車瞬間炸毀。據說,美國國防部正在加緊研制用于實戰的機器人戰士,希望三年后入伍服役,開始一個連配備一個班的機器人戰士,根據不同的戰地狀況,派出具有不同功能的非人工戰力應戰。未來的戰場讓士兵困惑的是,不知道與你交戰的是人還是機器人。
機器人獨立選擇目標并開火,成為完全自動化的武器,這樣的設想即將從科幻小說成為現實。殺手機器人能覆蓋地面、空中和海洋,從而顛覆人類對于武裝沖突和執法的傳統認識。
由人類來控制武器具有道德上的重要意義。人類具有感情,因此在做出傷害他人的決定時將承受感情壓力,從而更加審慎。然而,機器人缺乏真實的感情。完全自動化的武器系統將帶來道德、法律和責任危機,而控制這種危機的最佳方式就是通過國際法律禁令,禁止使用無人控制的武器。至少20個國家已在聯合國會議上對此表示支持,即攻擊目標的選擇應當由人類來完成。
既然明白機器人的智能是由人類賦予的,只要將其行動的控制權牢牢掌握在人類手里,即使再聰明彪悍的家伙也會對人類俯首帖耳。既然如此,我們還懼怕什么呢?
非生命體的進化之謎
首先是高科技催生的高智能化令人目不暇接。過去的20多年,我們所使用的電腦、網絡設備都還只是沒有知覺的機器,機器人也還是傻大笨粗的體力勞動者,短短的四分之一世紀后的今天,現在“智能化”“智能硬件”的時代已經或者即將開啟,特別是機器人的高智能化簡直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加拿大一位名叫吳樂的華裔IT工程師花費數萬美元和兩年時間自行研制一款女性機器人與自己相伴生活,這款機器人不僅具有做家務和與主人聊天溝通的能力,其外形尤其是柔軟的肌膚與人類的肌膚非常接近,如果主人不特別聲明,來客都會將其誤認為是吳家的女傭人。
而讓專業人士擔憂的卻是病毒乃至數字所具有的自我完善的進化功能。比如,近來令人聞之色變、讓多數抗生素都敗下陣了的“寨卡”病毒,還有之前的“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HN系列禽流感病毒和惡魔級的HIV病毒。一個多世紀以來,人類用抗生素武器與兇險冥頑的病毒作斗爭,像實力懸殊的兩名田徑運動員,我們研制新型抗生素的速度總是趕不上病毒變異轉型的速度。科學家始終弄不明白是什么力量賦予了病毒這個小東西如此神奇的功能,究竟是什么頑強的內在機制使它們成為打不死的小強。每催生出一個新品種便能讓可以戰天斗地的人類驚出一身冷汗。
科里斯·阿亞米是美國加州大學計算機系的教授。8年前他想讓計算機程序在特定的環境中進化出添加的本領。于是,他制造了一些低級的數字生物,并定期給它們輸入數字。開始它們傻乎乎的沒有任何反應,但引人注意的是,數字生物每復制一次,它的指令鏈上的某個指令就有一次產生突變的機會。有這些突變會使生物體以同樣簡單的方式加工其中的某個數字,比如某個生物體可能會生成閱讀某個數字和產生相同數字的能力。這就是科學家對數字生物具有智能進化的最早發現。
后來阿亞米設計制作了一套名叫“阿威塔”的軟件程序,專門展示數字生物演化的生命過程。發現它們是數字也是生物。它們繁殖的速度比細菌還快。有人說它們是沒有DNA的生命,是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外的第四種生命體。可是進化論有關生物進化過程的關鍵環節,它們一個也不少。
有專家預言,20年內,將會出現有認知和感知能力的人形機器人,機器人將具有越來越多的“人性”。機器人將可以自我迭代、自我更新、自我學習、自我糾錯、自我成長,成為人類無法回避的地球生物圈的一員!
你好!我的朋友
或許2040年時的世界是這樣的:到處可見這種接近人類的會雙足走路、會奔跑、會爬樓梯、會做家務、會思考、會工作、會玩樂、有情感、會與人交流的高智能機器人,它們有時獨處,但多數情形下會和它們的主人在一起。到時我們像現在買一臺家用電器一樣,去專賣店挑選一款符合你需要的機器人。它可以幫助你看病,幫助你駕車,幫助你購物、取快遞、扛重物,幫助你燒飯煮菜,幫助你清掃房間、幫助照顧老人和小孩,甚至還可能成為你的家庭伴侶呢——如果你愿意的話。
因為,我們糾結了一段時間后終于明白,既然無法回避,我們和機器人做朋友當然比做敵人要好。到那時,機器人已經成為一種能創造自主行為的機器,準確地說是一種生物,而且是自然界產生的帶智慧的新物種。這些機器人將與我們共存,在這個地球上與我們同居,它們將變成一個“人工合成”的新公民。現在老朋友見面后都會互相留下手機號或微信號,二三十年后會變為:“快告訴我你機器人的名字和控制號碼吧……”“朋友,我機器人的名字叫……”
我們需要做的是擁有并掌控智能機器人的制造研發技術,并密切關注它們的未來走向,而且還要學會與這些新伙伴一起生活和工作,與之共創共享文明世界的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