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永康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3-0080-02
全媒體時代呼求教育創新,整體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新能力,已成為當代教育的中心課題。數學自學輔導法就是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教育創新。這種基于繼承傳統教學合理因素的教學實驗,有利于激發廣大學生,特別是“后進生”進軍知識海洋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數學自學輔導法有五個基本環節:“啟、讀、練、知、結”。這既發揚了傳統教學的長處,又以其新的內涵彌補了其不足之處,真正體現了以能力優化為主標的教學思想。五個環節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它要求學生深切領會各章節的主要內容,并且能夠有效地消化運用。這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和興趣。由于各種原因,“后進生”群體中普遍存在著厭學情緒,創設優美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求知興趣,適應了時代教育的需要,也是促成學生健全人格的題中要義。
一、解放思想,產生興趣
興趣是個體主觀能動性的集中體現,教師可以有的放矢,針對“后進生”的各自身心特征,循循善誘、以情動人;由淺入深、搭橋鋪路,讓他們明確自學的重大意義。教師也可以不失時機地講述古今中外自學成材的范例,廓清他們的模糊認識,增強信心。對他們的進步要積極鼓勵、啟發誘導,逐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自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技能來解決問題,從而學以致用。“后進生”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視,以及自身所掌握知識技能的不足,要獨立去理解和掌握每節內容,困難是相當大的。因此,教師在“啟”的環節中要適時加以引導調整、提高認識,共同營造良好的預期目的。幫助其:①找到與本節內容相關的知識點;②概括每小節的大致內容;③歸納本節的主要知識點。即時反饋,及時消化,他們的“讀”就不會漫無邊際、毫無目的地去進行,而是做到有序可循,有章可依。堅持不懈,他們就能夠煉自學本能,體會到學習上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習的興趣就會逐漸產生。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情境教學就是教師根據教材內容、情況的需要所設定的情境,激勵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教學的情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重要因素,是激發“后進生”學習興趣的強大催化劑。學生有了飽滿的學習興趣,便會對學習產生強烈的需要,積極地投入學習。“后進生”的興趣通常不穩定,容易遷移。而要他們保持強烈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想方設法,創造情境,激發興趣。
1.氣氛和諧,以情激趣
興趣是學習的積極動因,教師能在“啟”的過程中,不失時機地捕捉“興奮點”,無疑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在課外常與“后進生”以兄妹相稱,常與他們一道參加課外活動,“后進生”就會時刻體會到老師的親切和溫暖。那么教師的知識傳授往往會具有一定的情感力量,“后進生”的“讀”和“練”就能順利進行。教師在課堂內經常面帶微笑、講話和氣,對個別頑劣學生的歪點子的冷處理,這樣一來,讓他們自我體會到上課的愉悅,課堂氣氛始終處于一種親切、和諧的氣氛之中,他們就能夠感同身受,從而激發興趣,努力學習。
2.討論點撥,活動激趣
創設情真意切的學科活動環境,對“后進生”的興趣培養有很大關系。課堂上的問題討論,如果整齊一律,那么“后進生”就會感覺到沒有發言權,從而淡化興趣。因此在“啟”和“練”的環節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層次,精心設計目標練習題,實施情感激蕩。要討論問題時,由教師積極引導,全體學生思考,他們互相提問,共同解決。在討論切磋的過程中,教師對“后進生”的些許進步要予以肯定和表揚,讓他們體會到發現者和成功者的樂趣。有些問題和概念,光靠講,“后進生”是難以理解的,因此教師可以采用直觀教具或活動演示,運用形象化語言進行指導,以保證“知”的目的性和功效性。如講“相遇”“追及”問題的應用題時,“后進生”往往對“相向而行”“同向而行”的概念混淆不清,于是我請兩名“后進生”上臺,指導表演,讓其在表演中加深對概念的理解。這樣,通過討論點撥,“后進生”的學習興趣大有提高。
3.肯定成績,以功激趣
學生自我的身心愉悅,是他們保持高昂學習興趣的必要條件。學貴存疑,傳統的課堂定勢壓抑了廣大學生,特別是“后進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激發學生提問的勇氣,為他們創造研究探討的自由天地,調動思維的積極性。“人非生而知之,學而知之”。“后進生”也需要別人理解,他們的想法,無論稚嫩或可笑;他們的成績,哪怕是可以忽略,都需要肯定。他們自我的努力,總想使自己的成績及時得到別人的首肯和贊賞。因此,自學輔導員的每一個實驗過程(包括每一堂課的教學),特別是“結”的環節,教師均不能忘記“后進生”的一舉一動:學習討論的積極性、作業的工整和準確性、考試成績的好壞,他們只要一有進步,教師就應及時鼓勵。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感知成功的甘甜。有收獲就有喜悅,他們就會自覺尋找興趣,銳意進取。
三、優化教學,鞏固興趣
優化教學的目的在于構建“后進生”學習興趣的長效機制。教學內容的優化處理,要注重各知識點的內在連貫性。要根據教材實際,精心靈活地安排教學活動過程;按照自學輔導法的環節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調動教材順序進行歸類傳授,使各個環節達到有機組合,以利于學生知識的接受。教師可以從教材的潛在內容上創設,對其中的問題設疑布問,誘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從教師的本身上尋找講課的激情和風趣,讓他們在“樂”中獲知;也可就“后進生”自我著眼,異步指導,鞏固學習興趣。
教學方法優先選擇,練習層次優化組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顯著提高。學生基本完成練習任務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總結,通過總結使所學的知識印象更深、更系統,有利于提高自學方法和豐富學習經驗,發揚優點,克服缺點。這樣,學習的興趣就會變成“后進生”的自覺行為和上進的動力,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就會收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