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紅
馬修·凱文是一名紐約藝術家。自從美國第45任總統大選以來,他每天都帶著一支筆和一本本子,游走在紐約各個地鐵站之間,傾聽路人的煩心事,像心理治療師一樣開解大家。由此,他真切感受到了紐約人因為競選帶來的狂熱、憤怒和恐懼等諸多情緒。
可是,當特朗普成功競選為美國總統后,凱文開始覺得自己有點兒力不從心了。這個競選結果對大多數紐約人來說仿如噩夢,他們簡直失望透頂,因為紐約州有60%選民將票投給了希拉里。憤怒和不滿情緒空前高漲,各種集會游行每天都在紐約街頭上演。凱文覺得人們需要一個情緒的發泄口。
2016年11月13日,當凱文像往常一樣拖著疲憊的身子走出地鐵時,他看到了地鐵通道里光滑的墻壁,心想:為什么不把這面墻利用起來呢?這里是紐約人流量最大的地方,這面墻壁應該能成為一個不錯的發泄口。第二天,凱文搬來一張小桌子,買來許多筆和便利貼,并在桌子上放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請把你的情緒寫下來”。很快,有人停下腳步,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寫下了自己心里的想法。隨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效仿。
剛開始,墻上留下的都是一些絕望或氣憤的字句。有人說“我們要完蛋了”,有人則為女權搖旗吶喊,還有很多人甚至選擇將一肚子怒氣變成罵特朗普的臟話,偶爾也會有特朗普的支持者在這里留下偏激的言論。不管哪一句,不管是誰留下的,凱文都沒想過要把它們擦掉。“這不是要經過審核才能上墻的留言板,我只是希望大家能寫下自己的真實感受,我們應該尊重彼此的想法。”他這樣說。
幾天后,一個小伙子停下腳步,在便利貼上寫下了“特朗普搶不走我們的希望”。接著,又一位女士將“愛才是最好的辦法”這句話寫在了墻上。慢慢地,那些灰暗的想法開始被互相鼓勵的話覆蓋了。一周后,已經有超過1.5萬人在這里留下了對美國未來愛恨交織的復雜情緒。這面墻在社交網上火了起來,很快成了新的“網紅寵兒”,包括《紐約時報》《衛報》《赫芬頓郵報》在內的許多媒體都報道了這面墻,甚至連紐約州的州長都特意來此留言說:“給現實以信任吧,我選擇愛美國以及愛美國的一切。”
就這樣,愛、希望、幽默一起讓這面墻變成了“總統大選后遺癥”的治愈地,不少人說:“在這里留言,可以緩解恐懼感。”每當人們走出地鐵站時,都會不由自主地停下來讀留言,不少人讀著讀著還會流下淚來,而身旁的陌生人會給他們擁抱。即使你沒有停下來認真讀過任何一句話,每天只是經過這里,都會覺得充滿力量。“單純的氣憤、沮喪、恐懼或絕望只是在浪費精力,情緒是很強大的,只要加以引導,它就能讓人凝聚起來,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凱文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這樣說。
現在,這面“網紅墻”的影響力開始由紐約慢慢向其他城市擴展,波士頓、西雅圖甚至加拿大的多倫多等很多城市也深受影響,當地人開始組織把地鐵站的墻面貼得花花綠綠。很多人說,跟特朗普想建的“邊境墻”相比,這面“網紅墻”更溫暖人心,更充滿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