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學記》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專著,它系統地論述了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師教學等內容,突出論述教學課程的安排和教學原則與方法,其中精華是關于教學原則的理論,在當今教育教學中,仍然有許多值得繼承、借鑒之處。
《學記》是解釋古代教育的一篇教育論文,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專著,它反映了戰國時期先進啟蒙者的思想,這是一篇具有教育價值和世界意義的專著?!秾W記》和《大學》是教育的姊妹篇都是論及教育的目的和作用,但《大學》主要論述政治和道德教育,而《學記》是突出論述教學課程的安排和教學原則與方法。全文1370余字,對先秦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作了前面的總結和概括。
一.論教育的作用與目的
《學記》把教育對社會的作用概括為:“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薄盎癯伤祝浔赜蓪W乎?!边@兩句簡明扼要的話說明教育對社會的作用,同時說明治國平天下教育的必要性。另外有論述了教育對人的作用:必要與可能?!熬尤缬癯伤?,其必由學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肯定了教育對人格修養的作用,也肯定了人必須受教育和受教育的可能性。
《學記》論述教育的任務,說得簡單清楚:“凡學,官先事,士先志?!边@概括了成人教育的目的也總結了普通教育的目的。對已有爵位的學生是先教他如何當官,即“先事”,這正符合《論語》中所述的“仕而優則學?!睂Α澳┦恕钡膶W生則先立下治國平天下的志,所教育要“先志”,最終還是“學而優則仕。”
二.論教育教學的原則和方法
《學記》總結了諸子百家長期的教育教學的經驗,概括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教育教學原則和方法,這是學記中之精華,是值得我們借鑒。
1.教學相長
《學記》把教學活動看做是教師的教與學兩個方面,這兩者是互相聯系,互相促進的,文章說:“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边@些話揭示了教與學的辨證關系,從教與學兩方面論述了“學學半”,說明了學問是在不斷探討之中得到豐富和完善。
2.豫、時、孫、摩的原則
“大學之法:禁于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边@是教學成功的規律,把“豫”、“時”、“孫”、“摩”作為教學的原則。
“豫”就是預防,禁于未發,在不良行為和習慣發生、形成之前,在學生發生錯誤前便加以制止。要求教師要有預見,做到防患于未然。否則,“發然后禁,則捍格而不勝?!焙锤袷堑种?,抗拒。已經形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要糾正就難了
“時”,就是當學生可以接受教育的時候及時按時教育,教學要抓住時機,及時進行。這“時”可從生理上、心理上、環境時間上去理解而及時進行教育,錯過良機正如農過務時,那是再學則勤苦而難成,只能事倍功半亡羊補牢了。
“孫”,就是順序,教學要循序漸進,不超過學生接受能力的限度而施教。教學要求由易到難,由淺入深,不能“陵節”、“躥等”欲速不達都是個道理。違反知識的順序性而是跳躍,顛倒即所謂“雜施”,則“壞亂而不修”即知識不易得到完善。
“摩”,就是相互觀摩,切磋琢磨,取長補短,擇善而從。這可理解為同學間、師生之間,親朋好友間的相互啟發,補偏救蔽,揚長避短,開闊眼界,增長見聞的教學原則。相反“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弊髡哒J為符合這些規律,掌握這些原則,教學就興旺,取得好的效果,相反,教學就要失敗。
3.啟發誘導
啟發誘導是我國古代寶貴的教學經驗?!秾W記》予以總結歸納:“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
此處的“喻”就是打比方,說明,告知。教學的教就是要善于“喻”,這是一門科學,是一門藝術,這藝術在于引導而不強制,不包辦(弗牽);鼓勵他,監督他(強)而不是抑制、挫傷;啟發學生的思維,積極開導(開)而不是把答案交給他(達)。能做到這樣師生之間就能和睦親近,學生學習就能積極思維,學習就會感到容易。
“安”,安心、安然自得。作為教育者,我們應引導學生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都要坦然面對。幫助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能安心做事主要是安心學習。學習當“入乎耳,著乎心,散乎四肢,行乎動靜?!辈粸橥馕锼绊?。心安則神定,神靜則心專,心專則事無不成者。
“和”,《學記》上講:導而弗牽則和。即引導學生受教育但不能牽著他們走。我認為應該尊重他們的想法,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和學生平等對話,形成一個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
“易”,強而弗抑則易。我們既要讓學生感到希望,又不能讓他們感到無所謂。既要給學生自信也要讓他們體驗挫折。正所謂由深入淺,由易而難,循序漸進。這樣學生就不會失去學習的興趣,而保持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而人無論做什么,只要肯干,那么難的也會變得很容易。
“思”,開而弗達則思,即給學生一定的啟發,而不是全部答案,為學生的自主探究留有余地。荀子說“不問不告,問一而不能告二”就是此理。為此我們提的問題就要給學生發揮思維。
在啟發教學中,老師要善于提問,善于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薄吧拼龁栴}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
這個原則從教與學兩方面說明,教師在于啟發誘導,學生在于積極思考。
4.長善救失,因材施教
《學記》概括了學習者有四種心理狀況即:“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也?!?/p>
這“多”、“寡”、“易”、“止”是學習中常見的缺點,即有的失于貪多,有的失于太少,有的失于輕率,有的失于淺嘗輒止。但在每個人身上表現是不同的,產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教師必須全面掌握學生情況做到因材施教、長善救失。教師不僅要知道“四失”,還要知道產生“四失”的原因是“心之莫同”即心理原因。這就告訴我們,了解學情,不僅是現象,還要了解學生的心理,學生在想什么,因為“知其心,能救其失”。因為多、寡、易、止亦有其兩面,正如王夫之所說:“多,寡,易,之雖各有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于專,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則善長矣?!?
三.論教師的地位與作用
《學記》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教育專著,對教師的作用、地位和當教師的條件都有全面的論述?!秾W記》主張“尊師重道”,要“師嚴道尊”從這一思想出發,把教師看作“建國君民”的重要工具,因此對教師提出嚴格要求,要受嚴格的訓練,因為教師責任重大,所以要受到尊重,既對教師提出了嚴格要求,又對社會提出了尊師的要求。《學記》講述教師的地位與天、與君并列:“大學之禮,雖昭于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可見老師的地位與受尊重的程度。
《學記》肯定了教師的地位與作用后,繼而對教師提出要求與人們要慎選師,首先指出教師要掌握教學的規律,正確運用教學原則。即:“君子即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后可以為人師也?!闭f明知識分子掌握了教學規律原則才能當老師。再就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掌握教材的難易,能分辨道德的美惡,在教學中能做到旁證博引,才能當老師,即“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為師,能為師然后能為長,能為長然后能為君。”說明教師要掌握知識,掌握人的心理狀態,才能當人的老師,才有資格當長官、才有可能當君主,所以告誡人們要慎選師。知識分子沒有廣博的知識,只是靠死記硬背一點知識是不能當教師的,即“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p>
《學記》是我國教育史上一篇珍貴的教育文獻,是中國及世界上自成體系的一部最早、最完備的教育專著。
《學記》也是古代教育學的雛形,如以上分析的教育學理論外,對教學的方法,過程,作業也都有一定的論述。其中所提出的教育管理思想,為后世的教育管理者留下了寶貴的經驗,也為現代教育管理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借鑒。
參考文獻
[1]焦瑤光.《教育學》[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4.
[2]楊天宇.《禮記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4
[3]張樹國點注.《禮記》[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9.1
[4]陳志杰.關于《學記》教育思想的解讀(一)[L].http://www.9zhong.net/sudj/sho
w.phpitemid-102.html
[5]陳志杰.關于《學記》教育思想的解讀(二)[L].http://www.9zhong.net/sudj/sho
w.phpitemid-103.html
(作者介紹:王海智,中科院心理所在職研究生,中小學高級教師,從事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研究工作,現為甘肅省康縣第二中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