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溫州永嘉楠溪江畔的小小砍柴郎,多年后卻成為永嘉超市人的杰出代表。“奇跡不是在等待中降臨的,而在挑戰中誕生的。”朱千猛用經歷向大家證明:有夢就有追逐。

“母親曾告訴我,天上一顆星,地下一個人,如果你努力就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一顆。”朱千猛明白,一個有擔當的人會像天上的星星一樣耀眼。他從走江湖的彈棉郎到意氣風發的少林寺俗家弟子;從小本經營的個體戶,再到今天坐擁上海市160萬平方米經營性物業,已打造了上海最大民營連鎖超市之一的朋聯集團,成為聞名全國的超市大王,奮斗在上海灘的朱千猛,從不懈怠。如今,他已經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那顆星星。
14歲走南闖北 少林寺磨煉心智
1986年,不滿14歲的朱千猛踏上了他的“創業路”,過上了走南闖北彈棉郎的生活。兩年時間,他走過了大半個中國。不僅整日風餐露宿,還常受到惡人欺凌。這個不愿服輸的少年,做了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決定:到少林寺拜師學藝。
1989年,朱千猛只身來到少林寺,那年,他17歲。每天5點起床,繞著達摩洞跑20公里。讓朱千猛記憶深刻的是,當年在寺里習武,一年四季都是用冷水洗浴,因為不適應,初到少林寺的他高燒達40度。師兄弟每晚整夜不睡覺輪流照顧他,師傅用自己的積蓄為他買各種營養品。每每回憶起當年那一幕,朱千猛便感到溫情涌動。其實,師父及師兄弟的關愛正體現了武道的第一宗旨:以人為本,以德服人。若干年后,朱千猛創建的公司便起名為“朋聯”,即朋友的聯合,聯合的朋友。
在少林寺,學功夫的同時,還教做人。師傅時常教導朱千猛面對困難時,要敢于挑戰,永不言敗。
經過3年的洗禮,朱千猛猶如鳳凰涅槃,脫胎換骨,將武道思想深深扎根心中。帶著強健的體魄和一顆永不言敗的心,朱千猛辭別少林踏上新的征程。
2000元成就上海“超市大王”
朱千猛離開少林寺,回到闊別5年之久的永嘉縣楠溪江。不甘于平淡的他在家陪了父母不到一年,決定出去闖蕩天下。
1992年,20歲的朱千猛與朋友四人,懷揣500元錢趕往四川,做起了彈棉花的老本行。由于沒有經驗,很快500元錢只剩下1元錢和兩包棉花。創業夢破滅了,大家不得不選擇散伙,自謀生路。上帝關上門后一定會打開一扇窗。很偶然的機會,朱千猛接到一筆校服定制業務,他把握機遇,幸運地做成了人生的第一筆大買賣,賺到了2000元錢。
當年12月,朱千猛手提第一桶金來到了中國經濟的橋頭堡——上海。在上海徐涇鎮,朱千猛在當地的一個百貨商場里租借了兩節半柜臺,從事小百貨經營。由于他肯吃苦,頭腦靈活,生意越做越大。終于在1993年10月,他開了第一家屬于自己的店面。很快,朱千猛的豪爽義氣、果敢智慧、勇于擔當被眾人賞識和認可,大家紛紛請求他的幫助或指導。在朱千猛的鼎力相助下,很多人都賺到錢,后來成為朋聯集團的合作伙伴或者股東。
從1994年到2004年,十年間,朱千猛不但在上海開設了12家小百貨店,還開設了臺球房、錄像廳、溜冰場、液化氣站等眾多店鋪。2003年,朱千猛變革創新、重塑自我,開設了第一家自有品牌超市“萬家利超市”,并于當年年底與上海聯華超市合作開設第二家超市“聯華超市”。
2004年至2007年,朱千猛開啟多元化發展步伐,依次創建了上海朋聯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上海朋聯置業發展有限公司、上海朋聯超市有限公司、上海朋聯農貿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涉及領域包含商超、市政工程、房產、商務樓租賃、農貿市場。2007年,朱千猛又成功在上海收購兩處地塊,建造了12萬平方米的房產。
在朋聯迅猛發展的過程中,朱千猛發現在超市管理上,遇到了人才瓶頸,他意識到只有提高自身素質,加強綜合競爭能力,才能適應這個“惟一不變的是變”的市場和機遇。朱千猛選擇到上海交通大學“充電”,成為上海交大CEO(總裁)創新管理高級研修班第20期的學員。
這個世界,因果互承,正反連接,勝負相牽,關鍵在于每個人審視的角度,面對的心態:強者在憂患中把握機遇,弱者在機會中畏懼憂患。朱千猛則屬于前者。在上海交大完成CEO研修班課程后,他又參加了上海交大領袖班的培訓,并先后前往英國、以色列等國訪學,不僅結交了來自不同領域的精英,擴大了企業的版圖,同時還與同學進行了零售業和服務業的合作。
朱千猛認為,狼以團隊制勝,溫州人以抱團聞名。溫州人是比猶太人還厲害的生意人,因為溫州人身上具備狼族最優秀的特征——堅韌、頑強和抱團。在朱千猛心中,員工是第一位,合作伙伴是第一位,社會責任亦是第一位。
低調的朱千猛一直做著高調的事,并樂此不疲,“錦上添花固然可喜,但雪中送炭才難能可貴。一個人一輩子幫助別人其實就是幫助自己,因為付出就是回報。”他如是說。
對朋友肝膽相照 視員工為家人
“他是一個好大哥 、好老板。”在認識朱千猛之前,許云安走不出失敗的陰影,是朱千猛出手拉了他一把。“由于當時生意失利,我連住所都沒有。”許云安回憶道,就在這時,他通過朋友與朱千猛相識,“他不僅幫我解決吃住,還帶我走上了創業之路。”在朱千猛的幫助下,僅用五年時間,許云安成為上海朋聯商業集團董事兼副總裁,還在浙江創辦經營著杭州絲縷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和浙江眾行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在認識朱千猛之前,陳志奇的生活只能用“灰色”兩個字來形容。他是寧波奉化人,老婆雖然是上海人,但岳父和岳母都是下崗工人,靠政府補貼勉強生活;老婆馬上就要生小孩了,連去醫院交住院費的錢都沒有……陳志奇實在走投無路,找到了不怎么熟悉的朱千猛。朱千猛二話沒說派人去醫院幫陳志奇交了5000元住院費。事后,朱千猛找他推心置腹地談話,對他的人生進行規劃,陳志奇如愿以償地成為朋聯超市的一名員工。
……
很多像許云安、陳志奇一樣的人,在朋聯各職能部門擔任重要職務,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那顆閃耀的星。
聰明人把錢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時間定格在2016年4月初的一天,浙江省永嘉縣沙頭鎮九九老人亭落成并投入使用,讓當地的老人又多了一個休閑的好去處。該老人亭共三層半,仿古建造。工程從2015年3月動工,總造價近100萬元,出錢的就是朱千猛。自2005年至今,他曾多次出資建設家鄉。
“關心家鄉,慷慨解囊”“無私奉獻,共創社區”……走進朱千猛的辦公室,墻上掛著老百姓送來的錦旗和各類捐贈證書。在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等災難發生后,朱千猛慷慨解囊,帶頭捐款。近年來,每年的“八一建軍節”朱千猛都會到部隊慰問。
“企業的財富源于社會,回報社會是企業的責任。厚德載物,這是一種人生境界。”朱千猛說,真正成功的企業家,誠信和善德是必須具備的素質。
體驗紅色文化 傳承紅軍精神
“企業要發展也需要長征精神。”朱千猛說,通過學習長征精神可以讓企業員工擁有共同理想、共同奮斗目標,培育他們奮發向上的團隊精神,不斷增強凝聚力。同時,嚴格的紀律和制度是團隊精神的保證,“領導是充分發揮團隊精神的關鍵,企業管理團隊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
2008年,朋聯公司通過整合重組,創建朋聯集團,開啟集團化、標準化、多元化的發展戰略。
2009年至今,朋聯集團已投資商超、物流、物業及地產、針紡織品、酒店、股權投資、文化娛樂、培訓咨詢等八大產業,目前是上海地區規模最大的民營超市之一。
朱千猛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企業更加穩定成長,讓基業常青。一句“品質生活、盡在朋聯”就是朋聯對社會責任的完美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