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才斌
初中思想品德課有效課堂管理策略
劉才斌
本文針對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課堂管理中常見的一些問題:如學生學習興趣淡漠、課堂互動積極性不高、學生課堂上寫作業等問題,分析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進而結合新課程理念,從組織教學、設問技巧、課堂活動、教師素養等四個方面探討初中思品課堂管理的有效策略,以期對當前思品課教學有所裨益。
思想品德課 課堂管理 策略
不同學科面臨的有效課堂管理難題有相同之處,但由于學科特點,初中思品課堂管理最突出的難題是:課堂氣氛沉悶,課堂互動少,尤其是隨堂課;學生學習興趣冷淡,學習積極性不高;有的學生把課堂當作“作業課”,做其它“主科”。
1.1 教學設計陳舊,學生不愿參與。教學設計是評價一堂課好壞的關鍵,教學設計的好壞直接會影響到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進而影響到課堂管理。好的教學設計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功效,學生會不自覺的融入到課堂中,這樣的課堂管理起來很是輕松。而評價一個教學設計的優劣應該從多個角度去看,如:教學情境的導入;教學活動的設計等等。
1.2 功利思想作祟,學生轉向其他。功利思想來自多方面,包括學生家長、學生和班主任等方面的功利思想。學生家長要求的只是學生的考試成績,是針對中考的考試成績,所以家長的目光自然而然轉移到語數英科的考試成績上,再加上中考思品科的成績不計入總分,何況是開卷考試,班主任的重視程度也就大打折扣。部分學生興趣來的時候說上兩句,沒興趣的時候“三緘其口”。
1.3 教學內容滯后,學生興趣缺失。初中的學生身心急劇發展,主要表現在思維特別活躍甚至偏激,心理特別渴望成熟,自我意識高漲,急于得到同伴和老師的認可等等。與此對比,粵教版的教材內容就顯得滯后于學生的心理發展,如七年級上冊的“我上中學了”、“悅納自己”等課,由于學生剛上中學,新鮮感尚存,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還算比較高;但經過一個學期的初中生活歷練,隨著學生心理上的慢慢成熟,七年級下冊的“感受青春”“人生多彩”等課明顯很難再激起學生的興趣,很多學生怕遭到同伴的“奚落”都不愿參加到課堂教學中來,而轉向做其他的事情,這就給課堂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1.4 教師素養不足,難以吸引學生。在課堂管理中,教師的素養,教師的人格魅力也不可忽視。比如語言的藝術,同樣的一句話,不同的老師說出來可能會有不同的效果,有的老師說出來能吸引學生的興趣,甚至引得學生哈哈大笑,而有的老師說出來,則猶如“石沉大海”,學生毫無反應。還有就是老師的教學機智,在課堂教學中難免會有突發事件,這時老師的管理千萬不能用“蠻力”,控制課堂,如果能“借力打力”,稍加幽默可能會效果更好。
2.1 師生訂立有效“契約”,保證課堂紀律。小到學生的課前準備、課堂舉手發言的獎勵、大到一些干擾到其他學生學習的課堂問題行為:如在課堂上說閑話、打瞌睡等情況,教師都應當事先與學生訂立好“契約”。即制定一個保證課堂教學的紀律規范,在這個規范中對可能發生的課堂問題行為做出相應的“獎懲條例”,規范好學生在課堂上的權利和義務。當然,“契約”必須是由師生共同制定的,特別是要尊重學生的自主權,這樣實施起來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同時注意運用契約的獎勵手段鼓勵正當行為,通過懲罰手段制止不良行為,這是鞏固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
2.2 教師提前進入教室,有效組織教學。在課前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學中來,是順利進行課堂管理的基礎。課間十分鐘是學生們最放松的時間,因此在上課剛一開始的時候,很多學生還沉浸在課間休息的狀態,尤其是有相當多的學生還在大聲喧嘩,這無疑耽誤了寶貴的上課時間,也不利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我每次都在上課前三分鐘走進教室。向學生們暗示快要上課了,要把注意力收回來,要逐漸安靜下來。同時趁這個時候跟學生們溝通一下也有效減輕了我上課前的緊張心情。
2.3 有效組織課堂教學,確保課堂互動。維持良好的課堂紀律,保持活潑的課堂互動除了進行硬性的組織教學,最關鍵的還在于設計和進行有效的課堂活動。初中思品課的最大特點就是內容少,教學環節以活動為主,這就要求老師課前作好充分的準備,準備好各項活動并且保證其切實可行(能吸引學生的眼球并使之參與進來),同時注意每個活動后都應該巧設疑問、啟發誘導,才能保證教學活動在高質量設計方案的基礎上高效運行。
2.4 提升教師個人素養,巧用教學機智。教師個人的素養范圍很廣,小到教師課堂的音容笑貌,大到教師個人的文化涵養及教學機智,這些都關系到教師的有效課堂管理。詼諧的語言往往能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拉回到課堂、夸張的表情和肢體語言能贏得學生的陣陣掌聲、廣博的文化知識能折服好動的學生、臨場的教學機智能使熱鬧的課堂變安靜,這些無不是教師個人素養在課堂管理中作用的體現。
[1]鄭紅.初中思想品德課建設的現狀與改進對策[D].湖南科技大學,2015.
[2]朱婭.思想品德課主題活動教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作者單位:浙江溫州市第十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