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帆 張起朦
國家公職人員的腐敗緣由及治理探析
張 帆 張起朦
2016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八方面要求,將反腐斗爭再次提上新高度。國家公職人員貪污腐敗現象又一次引發社會的熱切關注,這也更加證明國家公職人員腐敗現象亟待我們進行新的認識和思考。將從腐敗的基本概念及類型著手,分析國家公職人員的腐敗帶來的危害,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可能的原因分析,最終在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提出幾點建議。
國家公職人員 腐敗 治理
腐敗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字眼。廣義上的腐敗,是指行為主體為了其特殊的利益而濫用公共權力或偏離公共職責權力的權力變異現象,狹義上的腐敗則是指國家公職人員為了其特殊利益而濫用權力的權力蛻變的現象[1]。從整體來看,國家公職人員的腐敗有以下三種類型:(1)庇護型腐敗。即國家公職人員利用職位之便將自己的親屬引薦給相互利用的公司或企業工作,從而兩方互取好處;(2)投報型腐敗,即國家公職人員在位時,為特定的公司或企業謀取利益,并暗中約定辭職或退休之后,這些曾得到好處的公司將接納其直接進入公司或企業進行工作;(3)依附型腐敗,即國家公職人員在自己手里握有公共權力時,扶植和安排自己的親信作為接班人,這也是國家公職人員腐敗最隱蔽的一種形式[2]。
國家公職人員的腐敗將帶來一系列不好的影響。首先,國家公職人員公共權力腐敗現象是目前困擾中國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阻礙因素,更多的公職人員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已拋之腦后,受利益的驅使,用權力變現,把賦予自己所在崗位的公共權力當做滿足個人欲望的一種手段來獲利,從而滋生腐敗現象,嚴重影響了整體國家公職人員在人們心中的形象[3]。其次,社會風氣與黨風、政風是密切相關的,國家公職人員腐敗行為的發生,將會為整個社會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和破壞,使人民群眾與政府偏離,甚至對政府失去信任,也不愿與政府相互聯系、共同發展和進步,大大削弱了黨和政府原本強大的凝聚力。
關于國家公職人員的腐敗現象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利益沖突
國家公職人員腐敗最重要的根源就是利益沖突,也就是公共權力的非公共使用[4]。包含論學者認為,利益沖突是腐敗的邊緣形式或者說是隱性腐敗,是還沒有確切構成刑事犯罪的一種腐敗形式;交叉論學者認為,利益沖突與公職人員公共權力的腐敗是部分交叉的,腐敗其實并不是利益沖突的目的,而是解決所面臨的的利益沖突這種特殊困境的一種相對極端的解決方法;根源論學者認為,利益沖突與腐敗其實是兩個領域里的事物,利益沖突并不等于腐敗,腐敗只是利益沖突發生后的一個結果,而不是解決利益沖突的一種方式[5]。雖然究竟利益沖突與腐敗是那種形式的關系,我們還不能給出明確的定義,但是這三種說法的共同點則是利益沖突,也就是說,腐敗現象之所以發生,歸根結底還是由于利益的驅使和誘惑。
2.部分國家公職人員道德水平低
國家公職人員在自己所在的崗位上,本就應該努力做好為人民服務,但是一些公職人員在自己的崗位上,利用職位之便為自己及親屬來謀取私利,嚴重影響了工作實質。這是造成國家公職人員腐敗的主觀原因。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在這個社會上扮演的社會角色并不局限于一種,因此很多時候人們不能將自己的社會角色分的特別清楚,因此容易出現社會角色定位不準,從而引發腐敗現象的發生。在沒有高尚的道德標準做支撐的基礎上,國家公職人員在面對利益誘惑及人情世故的束縛,難免會被親情綁架,從而幫助家人獲取一定的優厚回報。
3.法律法規不夠健全
法是制約國家公職人員腐敗的一種強有力的手段,但是國家在法律法規這一塊還沒有特別的成熟,從而為那些想要腐敗的官員提供了機會,讓他們有空可鉆。很多情況下,由于法律條文的不清晰,使得很多官員在貪污受賄時,肆無忌憚,這在很大的程度上滋養了腐敗現象,為公職人員在人民心目中的影響力大大減分。如果不對國家公職人員公共權力腐敗現象進行懲罰和治理,則會威脅到整個社會的發展。
4.行政信息公開度不高
國家公職人員腐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行政信息的公開度不高,很多單位不能夠及時的公開及更新自己的行政信息,使得社會公眾監督無門,不能清楚的了解行政單位的具體運作,包括行政單位的招聘。現在很多財富雄厚的人會和國家公職人員勾結起來,各取所需,暗箱交易,把自己的親屬子女安排進行政單位,從而為自己日后生意上的需要提供保障,更大程度上加大了對公職人員的誘惑力,使得他們鋌而走險,只為了那些短暫的利益。行政信息公開度不高,造成公職人員濫用公共權力,社會公眾卻無法順利的實施自己的監督權的尷尬狀況。
要想改變國家公職人員腐敗的現象,需要以下方面的努力:
1.國家層面
首先,國家必須出臺相應的懲處措施,還權力一個透明的舞臺,將信息公開、國家公職人員職責等等比較重要的信息公布于眾,這樣,也更有利于人民群眾了解真實的情況,以免被貪官忽悠;其次,在人才引進及任命方面必須做到流程清楚、結果公正,讓每一個被錄用的公職人員都能夠被社會公眾清楚的了解,這也有利于社會對其的監督;最后,國家要對公職人員的權力和義務進行明確的規定,建立責任清單制度,使國家公職人員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2.政府單位方面
國家政府單位的各個部門都要進行行政信息公開。行政信息公開制度要求政府承擔向社會或行政相對人公開法定公開的行政信息,并將這種要求用法律形式規定為政府的義務。這就為公民、組織、社會對抗公共權力奠定了基礎。公共權力異化總是與過程的不透明相聯系,過程如果是個暗箱,結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就難以考證。行政信息公開制度要求行政過程公開,過程的公開是以行政行為程序化為基礎的,科學的程序設置完全可以將一些不該發生的腐敗消滅在未然階段,起到預防作用。
3.國家公職人員方面
首先,國家公職人員應該提升自身的道德水準,要明確自己的崗位權力與義務,把集體利益置于私人利益的前面,堅守自己作為政府人員的本職;其次,國家公職人員要參加定期的培訓,學習先進國家公職人員的事例,從這些事例中找到自己的學習模范,并認真聽取,不給腐敗存活的土壤和機會;最后,國家公職人員實行個人負責制,不管在崗或是下崗,自己經手的事就由自己負責,不管這個事什么時候出問題,都可以找當時在崗審批的人去負責,即終身責任制,這樣能夠消除國家公職人員肆意妄為的囂張氣焰,而且大大減少了腐敗的概率和風險,使得國家公職人員在面對自己手里的公共權力時多了幾分謹慎和嚴肅。
4.社會監督方面
首先,要使得人民群眾有機會和權力參與到公共決策中,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使得政策決定更好的順應民意。其次,加強社會輿論監督,目前,社會輿論的監督是強有力的,面對媒體的曝光和追蹤,越來越多的國家公職人員不敢再將貪污受賄的手伸進人民的籃子里;最后,要給社會輿論及公眾監督打開一條暢通的渠道,只有真正做到了監督有門,才能激發社會大眾及輿論的監督力度,使得有問題就能得到很好的控訴和反映,從而規避國家公職人員買斷消息的不良現象。
國家公職人員公共權力腐敗的預防和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因而需要國家、社會、政府、公職人員等都參與其中,共同努力,最大程度的規避國家公職人員公共權力的腐敗。這是一項艱巨而意義重大的偉大工程,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希望社會少一份腐敗,多一份正義,使我國可以更好更快發展,全民齊心,共同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邁進。
[1]莊德水.公共權力腐敗的利益沖突根源[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1,v.15;No.7004:26-29.
[2]馬向平,黃德林.淺談行政信息公開制度對公共權力腐敗的遏制機理[J].行政與法 (吉林省行政學院學報),2004,03: 15-16.
[3]郝峰.試析當前我國公共權力腐敗社會治理的運行機制[J].理論界,2014,No.49410:6-10.
[4]李懷.公共權力腐敗行為的經濟學分析及其政策導向[J].經濟研究,1996,09: 75-80.
[5]左雪峰.公共權力腐敗行為的經濟學分析 [J].統計與決策,2009,No.28509: 56-58.
(作者介紹:張帆,廣西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心理學;張起朦,廣西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管理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