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建強
在計算機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廉建強
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計算機已經成為了一種常用的科技產品,并且進入到我們的每個家庭中,和人們的生活以及工作產生了密不可分的關系。對于進入高中階段的在校學生,依舊要對計算機進行進一步的學習。本文對高中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相關建議,對高中計算機的教學具有一定參考作用。
高中計算機 培養 創新 能力
對于所有的高中課程來說,計算機是一門操作性、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高中階段開設計算機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處理能力和認知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計算機使用素養,使學生掌握一門科學技能,有效的幫助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與世界進行溝通,拓展學生的視野,在這個過程中,還能增強學生的決策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并幫助學生學會利用計算機有效的解決工作中、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1 教學觀念問題。對于高中課程來說,由于文化課占了很大一部分,再加上高三學生又面臨著高考的極大壓力。所以學校以及各科老師經常是把計算機課程看成是可有可無的課程。要不是教育部門有信息技術會考的要求,學校可能就會將計算機課程隨意的取消掉,或者是為了滿足其他課程的需要,將計算機課程作為一門輔助學科來進行教學。而隨著會考難度的降低,近幾年,信息技術課程的會考通過率一直是較高的,這就導致學校、老師、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重視程度有所下降,很多學校采用應試教育、題海戰術來對會考考點進行突擊訓練,導致很多學生學不到相關的計算機技能,只能掌握普通的考試方法。
1.2 教材問題。學生雖然在小學和初中階段都初步的接觸過計算機課程,但進入高中以后,對計算機的教學要求會有所提高。剛進入高中時,學生的計算機水平普遍都不高,只是會一些比較簡單的基本操作。但如今的計算機教材,特別是選修教材和學生的實際計算機能力相比,顯得太過專業。學生在進行計算機課程的學習時,很多人反應根本看不懂教材講的是什么,就像看天書一樣。
1.3 教學方法問題。雖然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我國一些學校的教學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變,但不可避免的,一些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依然存在。在現代高中的計算機課程中,教師的教學模式一般是利用語音教學的方法進行計算機知識的傳授,老師先進行操作,然后學生跟著操作,但這種教學方式從本質上來看,就是填鴨式教學。也就是說,高中學生在學習計算機的過程中,通常不是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而是對老師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在高中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是對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會將大量信息傳遞給高中學生,可是卻經常輕視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所以,當教師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的時候,學生經常是不知所措、無從下手,這就是典型的理論與實踐相脫節,這種現象是非常不利于學生對計算機的相關知識進行學習的。
2.1 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一句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知識的學習都需要學生的興趣作為基礎,要想使學生產生興趣并不難,難的是讓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能夠一直持續下去。教師在進行計算機課程的講授時,最好提前對教授的內容和資料進行研究,盡可能使講課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具有極大的趣味性和知識性,讓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中,學到相關的計算機知識。在教學中,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方法是老師在課前給學生分配一定的任務量,讓學生盡快完成并給予一定的獎勵。
2.2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良好的教學環境可以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傳統教學中,高中學校一般來說都是單一的黑板教學,教學用具相對較少,教學方式也是幾十年固定不變,有些老師甚至連教學的方式都是一成不變的。這樣的教學方法,既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欲望。長此以往,學生就會越來越輕視這些課程,從而無法掌握相應的計算機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把學生當成被動的傾聽者,而應該把他們培養成為主動的參與者,引導他們自主學習。教師更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吸收了多少,而不是教師傳遞了多少。在具體的教學中,不應該只是讓老師單方面的不停傳遞知識,也要運用討論、提問以及作業等形式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進行主動的學習,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
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教師起著十分重要的引導作用,教師即是課堂的組織者又是課堂的領導者,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高中生處在生理和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總體來說,心智已經基本成熟。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教師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而且也要學生進行自主的、主動的學習,才能保障計算機課程的高質量進行。
[1]高中計算機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翟愛章.新課程(中).2014 (10)
[2]如何在高中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李建.高考(綜合版).2013 (08)
(作者單位:河北石家莊第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