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冬
遼寧省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現狀分析
魏冬
新媒體創意目前已成為創意產業中的支柱產業,近年來,我國相關部門在完善產業基礎設施、打造完整產業鏈條、引進先進平臺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媒體的發展和管理已經是國家戰略的重要部分。在媒體發展的浪潮中,遼寧省的新媒體產業迅速壯大,優秀的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趨勢明顯并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新媒體 傳統媒體 融合
2016年5月13日,來自沈陽及省內各市的新媒體從業人員,齊聚沈陽啟點·創客基地,共同見證了“遼寧新媒體聯盟”的成立。這是遼沈大地媒體行業的一次歷史性事件,標志著遼沈地區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跨入了新的臺階,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作出指示:“要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睆?013年原國家廣電總局與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整合,到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文化體制改革,要在繼續大膽推進改革、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同時,把握好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再到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對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提出明確的指導意見,中央的每一個動作都傳達出強烈的信號——媒體的發展和管理已經是國家戰略的重要部分。而決策層對傳媒發展的頂層設計,則預示著中國大傳媒時代即將來。
在媒體發展的浪潮中,遼寧省的新媒體產業迅速壯大,新媒體行業機構和從業人員隊伍日益壯大,在推動政務公開、服務網絡文化、推進文明創建、開展社會監督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新媒體是活躍的,傳統媒體是莊重的;新媒體是跳動的,傳統媒體則是穩定的。傳統媒體充分發揮著黨的喉舌作用,在貫徹執行國家大政方針,引領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功能實現上,鐵肩擔道義,它的精英文化屬性在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都起著指引航向的作用。通過輿論宣傳和輿論控制避免了整個社會由于未來的不確定性而容易導致的盲目和沖動,是中國社會能夠穩步向前發展的一塊基石。優秀的傳統媒體有著新媒體欠缺的文化底蘊和業務經驗,大多數新媒體則深度依賴傳統媒體的原創內容生存。
傳統媒體在輿論導向方面,擔當著排頭兵的職責,大多數傳統媒體因其體制和管理原因,擁有高學歷、高層次、高格調的從業隊伍,在新媒體時代來臨前,傳統媒體主導著社會文化的發展走向,是大批受眾的精神追求。即使有互聯網的強烈沖擊,即使有新興媒體形式的推擠和傾軋,傳統媒體所代表的高水平、高質量的精英文化依然舉足輕重。當然,精英文化意識的堅守,并不意味著故步自封。如果一味地堅持固有的制作傳播模式,遲早會淪為被淘汰的地位。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永遠都是人類前進的趨勢。對傳統媒體開展全面的新媒體革命,是關系到傳統媒體生死存亡的關鍵一步。改革傳播方式和技術手段,采用新媒體思維,宏觀考量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方式和路徑,對傳統媒體來說,勢在必行。
“遼寧新媒體聯盟”的成立大會,是由沈陽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沈陽市網絡文化協會主辦,CityWeMedia區域自媒體聯盟、沈陽晚報、東北貓新媒體共同承辦的。WeMedia自媒體聯盟創始人朱曉鳴(青龍老賊)、CityWeMedia聯合創始人王魯魯、沈陽晚報常務副主編常玲、易贊(yeezan.com)創始人&CEO契約、新媒體大學創始人毛義明、東北貓新媒體創始人&CEO呂日陽等新媒體業界的專家和100余家傳統媒體的代表一起分享了新媒體發展的規律走向和發展趨勢。
新媒體的現有經驗推動著傳統媒體的改革和發展,多家傳統媒體已經開始努力與新媒體融合,在制播步驟和新聞策劃上積極借鑒新媒體平臺的信息和觀點,在內容電子信息化的基礎上,擴大受眾范圍,并大大改善了過去的線性發布,積極加強了和受眾的互動。
[1]劉剛.我國新媒體產業發展瓶頸及對策.國際貿易.2008年第2期,第41頁
[2]黎平.動畫——一個屬于未來的黃金產業.經理人.2006年第6期,第76頁
[3]尹韻公.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No.3(2012).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作者介紹:魏冬,沈陽工程學院信息學院數字媒體理論與工程系教授)
2013年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遼寧省新媒體創意產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編號:L13DWJ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