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紅
淺談《童戲》中出現的問題和對策
袁志紅
每個人的成長經歷都離不開游戲,他們在游戲中歡笑、在游戲中放松心情、在游戲中一天天長大。在開展《童戲》的這次綜合實踐中,發現如今的孩子為什么不會玩,為什么不會游戲。那該如何解決?
游戲 問題 對策
昔日的居住條件遠遠比不上現在,狹小的居室關不住孩子,孩子們都想辦法往外面跑。那時的治安狀況也比較好,家長們也很少擔心孩子們的安全。現在,居住在空間寬敞的小區里,幾十名小孩子卻沒有一個會玩自制的玩具。現在的孩子都變得懂事了,不會到處去玩,除了對著電腦,一般也就是家長帶著踩踩滑輪、騎騎單車之類,頂多再撥弄一下玩具車、機器人。我覺得覺得孩子們沒有以前“野”了,生活的圈子好像變得更窄了,似乎也少了以往的樂趣。
1.1 家長望子成龍。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和不斷“深化”,幾乎使每個孩子從進入幼兒園開始就承受著來自家庭、社會和自身的三重壓力,孩子的空閑時間就越來越少了,根本無暇去享受他們的年齡應有的歡樂。家長們認為讓孩子玩不如讓孩子多做些作業,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此外,父母們希望孩子多玩那些所謂的可以開發智商的游戲,怕孩子落后于其他小朋友,另一方面也怕孩子在花園里、高樓下、馬路邊玩游戲不安全,如:小孩在玩耍中難免被磕著碰著,甚至擦破點皮什么的。一些家長對此驚恐萬分,以危險為由斷然叫停。
1.2 學校以安全為重。現在的學校把安全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因此連春游、參觀等常規活動都被逐步取消了。由于現在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很多學校人滿為患,導致學生活動空間不足,并且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不容有半點閃失,而游戲一般具有運動性特點,學校惟恐在游戲當中出現閃失而無法向家長交差,所以就不怎么提倡與組織了。另外現在許多學校的操場、空地都已水泥化或綠化了,孩子們由此失去了玩耍的大操場,這樣學生們便失去游戲的空間與時間。
對照我國當前的競爭教育,壓力與焦慮始終伴隨未成年人成長的整個過程。教育者應該認識到,游戲不僅是兒童的基本活動,也是兒童教育的重要方式,更是兒童應享有的權利。我們是否應當有所反思?教育不該是千軍萬馬逐鹿中原,而應當是因勢利導,潛移默化。成功的教育,是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人,培養人格健全的人。
一個時代的物質營養素決定一代人的體格狀況,一代人的兒童游戲文化造就一代人的精神品質。兒童游戲絕對是兒童成長過程中不可忽視的精神營養素。然而,縱觀現在城市孩子的狀況,的確令人憂慮。他們幾乎全是獨生子女,相對封閉的單元樓房、冰冷的防盜門隔絕了以前開放式的居住環境;升學的壓力讓他們的閑暇時間少得可憐;電腦虛擬游戲代替了以前鮮活生動的游戲。當孩子們的娛樂形式蒼白貧乏得只剩下電腦游戲的時候,我們下一代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將面臨多么大的危機!
2.1 要創造玩的條件。現在各種玩具的豐富,家長的溺愛,阻礙了孩子們想象力的發展。回憶起小時候動手做各種玩具的情景,現在我還覺得自豪,動手的快樂甚至還勝過玩樂。游戲是訓練兒童大腦協調能力最好的手段,可以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和獨立性。家長可以先要帶著孩子一起玩,孩子一旦掌握了玩的技能,并在玩的過程中獲得美好的體驗,就會自發地組織同齡人一起玩。學校可以在課間開展傳統游戲活動或者利用體育課專門教授孩子玩傳統游戲,提供原始材料讓兒童自己動手操作,寓教于樂,這樣既培養少年兒童的健康人格,又給孩子注入傳統文化的血液和愛國主義精神。
2.2 多接觸集體游戲。現在由于人們居住環境的改變,孩子們交流的機會隨之減少,他們的很多時間可能都是在看電視和電腦游戲中度過,這樣的孩子增長的是個人技巧性能力;缺乏的是與別人合作和分享的機會。家長應該有意識地鼓勵孩子們與外界接觸,讓孩子們在與小伙伴玩的過程中,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提高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在合作中學會分享快樂。
學校在課間開展傳統游戲活動或者利用體育課專門教授孩子玩游戲,提供原始材料讓兒童自己動手操作,寓教于樂,這樣既培養少年兒童的健康人格,又給孩子注入傳統文化的血液和愛國主義精神。在如今獨生子女多,不僅學校要主動示范,家長也要鼓勵和接納兒童特別是同齡兒童串門訪戶共同游戲。要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確保少年兒童開展健康快樂的游戲活動,并加大相關設備的投資。
童年,是對生活最美好的記錄;游戲,是對童年最珍貴的回憶。童年如夢。童年的光陰,是游戲的天堂;童年的游戲,猶如夢中的鮮花。提倡有益的傳統兒童游戲文化,給孩子們構筑一個健康有活力的豐富多彩的兒童社會文化生態環境,不僅事關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也關系到我們民族國家未來的發展,需要我們用理性的思考與積極的行動去對待。
[1]周春紅.游戲精神觀照下的課堂教學互動探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4.
[2]曹聰.游戲精神觀照下課堂教學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鶴邊鎮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