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銳娥
高中語文當代散文教學研究
雷銳娥
教師在進行散文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講究策略和方法,注重朗誦和鑒賞二者之間的結合與交流,使得學生自主探索,加強學生對整篇文章的理解。本文將首先闡述高中語文當代散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提高高中語文當代散文教學質量的方法,希望為師生提供借鑒。
散文 教學 措施
隨著新課改的逐漸的實施,現當代散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它的重要地位也日益凸顯。但不可忽視的是目前的散文教學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教學沒有實現其應該發揮的作用,需要我們采取一定的措施去解決。
1.1 散文文本狹窄,學生閱讀興趣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接觸的最多的學習散文的方式就是課本。而學生對課本的閱讀方式就是聽老師一遍又一遍的講解分析和練習。學生通過這種方式來接觸課本的時候,也逐漸失去了對課本閱讀的興趣。也因此,很多經典名著在狹隘的閱讀文本中與學生失之交臂。而且,在當今的多元文化下,很多學生都熱衷于電視和網絡。他們很多都熱衷于這些快餐文化,變得越來越浮躁,很難靜心閱讀一些靜態的書本,對文學的迷戀程度越來越低。也由此,閱讀也變得越來越困難。
1.2 功利化的散文教學。很多老師忽視學生的認知需求,過度強調知識技能訓練。老師教學生們學習散文只是為了教學目標,然而并沒有了解到學生的認知規律和需求,在短短的上課時間,僅僅把傳授語文知識作為一個教學目的,對學生進行灌輸。幾乎每篇文章都從字詞句等結構特點,從單純的語文技能訓練出發,不挖掘散文背后的思想情感因素,不注意與散文相關知識的融會貫通,教學僅僅是為了解釋知識點。這樣功利化的教學方式,不能使學生真正的學會東西。在散文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努力的去培養學生學習散文的興趣,同時可以帶領學生去賞析散文的內在美,讓學生在散文的學習中能夠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1.3 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困難。學業的越來越繁重,時間的越來越緊張,考試的壓力越來越大,使得很多想去讀書的學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閱讀這些相對來說無關緊要的散文,對閱讀產生了敬而遠之的想法。還有部分學生由于家庭條件原因,沒有能力去閱讀課外的書籍。也有很多學生由于認知水平有限,而老師沒有在旁邊進行輔助,使得自己的閱讀處于表層,沒有深入的去了解閱讀內容。
2.1 強化學生的閱讀散文的能力。閱讀教學使我國數千年教學的優良傳統,教會學生去閱讀散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老師要培養學生閱讀散文的能力。學生才是閱讀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學生去進行閱讀,從閱讀方法、技巧和內容上加以指導,讓學生能夠更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內容,最終還是需要學生自己去感知和掌握。因此,老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外進行更多的散文閱讀。其次,要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能力。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在讀書的時候,認真的思考,敢于提出自己心中的疑問。老師不僅應該讓學生明白文章的內容,更要留給學生自己的空間,去思考然后發問,從而能使學生真正的理解一篇文章。最后,要注重個性化的閱讀。老師在引導學生閱讀這些初中教材的時候,要把握文章所要表達的內涵與情感,領悟學生感悟文章背后的故事,理解作者的生平,同時可以多次閱讀文章的高潮段落,體悟作者的情感。
2.2 引導學生對散文進行精讀。在對每一篇文章進行閱讀的時候,不能把文章和作者的生平隔離開來,作者和自己所寫的文章是互為溝通,互相聯系的。比如朱自清的《背景》,父親艱難的為孩子買橘子的情形,就深深的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愛,也融合了作者對父親深深地感動。學生只有通過教師對自己的指引,結合學生自身,來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更加體會到文章的精華,享受到精讀的思想碰撞的火花。同時,精讀一篇文章,他更重要的意義就是能夠帶給學生思想感悟,從文章中體會到人生百態。通過精讀文章,摘取其中的精華部分,仔細的理解作者的情感,引發學生的共鳴,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情感觸碰,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的情感世界,最終影響學生的價值觀。精讀文章不同于以前的機械的教學方式,是一種引導學生更深入的了解文章。學生可以在書本中學習到很多的做人的道理,體會到更多的人生感悟。
語文的課堂教學就是讓教師將語言文字的深刻內涵借助于上課的方式教授給學生,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語文體會到文字的魅力。散文以其獨特的魅力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占據有重要的位置,因此也需要教師花費較大的精力去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散文,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1]蘇菊花.高中語文現當代散文教學研究[J].讀書文摘,2016(10).
[2]貝寶琨.高中語文之中國現當代散文教學研究[D].延安大學,2016.
(作者單位:陜西省富平縣迤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