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絨卓瑪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實踐
羅絨卓瑪
在小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云端能力是學生們進行更深一步的學習的基礎。但是從當前的小學數學運算教學的過程來看,學生們在運算過程中也容易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本文將以“數的運算”為研究的基礎,結合數學思想方法,對小學數學運算教學中滲透的思想方法來進行梳理。教師需要深刻的挖掘數學教材,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設計合理的教學流程,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
數的運算 數學思想方法 策略
1.在數的運算中常用的思想方法
1.1 整體教學的思想方法。整體教學是一種區別于其他的傳統的理論教學的教學方式,在將整體教學方式應用到小學數學的課堂的時候,可以將課堂上的知識與課外的知識進行一些相互的整合,從而能夠形成一種全新而又更加廣闊的教學視野,更能夠擺脫以往的無趣的傳統的教學方式,繼而突出教學的整體性與整合性。通過一些教學實踐,我們可以看到整體教學有著兩種主要的表現形式,一個是知識整合,一個是學習整合。通過這兩種表現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教學質量。通過整體教學的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數學思維能力是學生們學習數學的基本條件,它可以幫助學生探究和總結數學中所遇到的問題。因此,培養學生們的數學思維能力一直被當成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并且通過整體教學的方式,可以解決學生們學習能力差異的問題。我們知道,有些學生的學習能力比較強,對于課堂上的知識,能夠更快的掌握并且靈活的運用,而有的學生則學習能力較弱,遇到了問題則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解決問題。而如果通過整體教學的方式,則有助于解決這種難題。
1.2 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數學的教學可以研究數量關系以及空間關系。數和形是兩個不可分割的數學現在,兩者對立同一。只有數沒有行少了一些能夠直接觀察的內容,而只有行沒有數又難以分析一些細微的東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數形結合必不可少。數形集合也就是根據數與行之間的關系,運用數字來研究這些行,用相對來說較為抽象的數學語言以及數量關系來研究這些位置關系或者幾何圖形,通過數形結合來幫助學生把這些復雜而又抽象的問題變得簡單具體化,從而能夠解決問題。在小學階段,受到學生們的思維能力的影響,在學習數學的時候必須考慮到學生們的理解能力的問題,在教材的安排和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把這些抽象的問題變得越來越簡單化,使得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理解這些內容。比如,在計算到比較復雜的問題的時候,教師必須要借助圖形去幫助學生去理解和分析。因此,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在進行小學數學“數的運算”的教學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2.“數的運算”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策略
2.1 結合數學教材挖掘數學思想方法。小學數學的課程教學在選擇課程材料的時候需要堅持實用性原則,選擇對培養學生的思想方法有用的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集合學生自身的情況,以及培養的目標、教學的要求以及教學改革的要求去合理的整合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流程,安排課堂教學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要考慮到學生現有的能力水平,又要認真的研究學習知識點,統籌兼顧這兩個問題之后,教師才能夠進挖掘出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采取的教學思想方法。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教師應該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首先教會學生們相應的學習理論,在學生們掌握學習理論之后,在安排學生去學習更深層次的內容。并且,教師也要跳出教材,以教學課程為依據,根據實際來靈活的變通一些與學生不相符的教學內容,挖掘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方法。
2.2 訓練學生的思想方法。數學思想方法蘊含在數學知識的發生和發展的過程中,學生頭腦中的數學思想方法也是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逐漸的培養出來的,數學的思想方法需要學生自己去體驗和領悟,然后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運用這些思維的習慣。并且,如果想要學生能夠真正的理解這些數學思想方法,必須要學生自身去掌握,從自己的實踐過程中去歸納總結,獲得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和領悟。因此,在進行數學的教學流程的設計的過程中,在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關鍵之處,要注意提出一些能夠啟發學生思維的問題,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形成自己的思想方法。
總之,在“數的運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的挖掘教材過程中所包含著的教學思想方法,并且掌握這些數學知識點,合理的實際教學流程,啟發學生去積極地思考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并且,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掌握這些思想方法,并且能夠根據學生的個性差距,采取不同的思想方法來解決學生的問題,促進學生自主理解,提高自己的學習效果。
[1]田潤垠,胡明.小學數學“數的運算”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實踐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5(4):93-99.
[2]王萬慶.小學數學“數的運算”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實踐與思考[J].東西南北:教育,2016(21):00191-00191.
[3]張建秋.關于小學數學“數的運算”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實踐探索[J].科學中國人,2017(1X).
(作者單位:四川省甘孜州稻城縣色拉鄉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