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掌握數學學習方法
王紅梅
在新的課程標準中,數學課堂提倡學生是主體。數學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之一是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掌握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精心的設計。
課堂教學 學習方法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和方法比較單一,主要是類型模仿、習題演練。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缺乏自主性和多樣性,顯得比較被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把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方法提高到一個重要的地位。那么該如何讓學生掌握數學學習方法呢?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思維方式,掌握數學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在傳授數學知識的同時,要有意識向學生介紹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對一些常見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有初步的了解。讓學生應用數學思想利用數學思維方式進行思考,能增強學生問題意識,提高自學能力。
(一)看什么??茨夸?、例題的內容、思考的過程、結論性的語句、操作的要領、課后的練習等。
(二)怎樣看
1.開學之初看目錄。本期要學習哪些新知識,與之相關聯的舊知識有哪些。自己最感興趣的是哪部分內容。
2.課前預習初看,粗略地看看明天要學習什么內容,做到心中有數。還可以看看例題,在自己不懂和困惑的地方做上記號。
3.課堂聽講后重點看。課堂上聽了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發言,經過自己的思考,對心中的疑問已經豁然開朗,再重點看看書上結論性的語言,理解其中重點字詞包含的真正含義。
4.課后復習對比看。課后復習時,可聯想老師和同學的解題方法,結合自己的方法進行對比,找出差距,從而學習借鑒好的思路和方法。
盧梭指出,通過兒童自身活動獲取的知識,比從教科書,從他人學得的知識要清楚得多,要深刻得多,而且能使他們的身體和頭腦得到鍛煉。因此教師要放手讓學生最大限度參與,去說,去做,去論,在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里得到鍛煉和發展。
我們在課堂上要少一些已知結論的驗證學習,多一些結論形成的探索性學習,即學生的操作實踐。在《體積和體積單位》一課中就有大量的探究操作活動, 如量正方體的棱長,用手緊緊握住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感受大小,讓學生鉆進1立方米的正方體里面等等,這些活動一定能讓學生真切體驗到1立方厘米和1立方米的大小。
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和解決數學問題時,要培養他們動手操作的習慣。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過程中,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了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習效率。
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建立合作學習機制,營造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在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加強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們或正確或錯誤的思維過程,體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如在《體積和體積單位》一課中,組織學生小組合作量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的棱長,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的大小,再握一握,摸一摸,對比大小,交流感受。合作學習要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充分開展交流,在交流和思維碰撞的過程中體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學會思考,學會合作。
新課標要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數學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同時也可以指導實踐生產。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不但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還能增強自主學習的信心,同時又可以提高學生自主應用知識的能力。例如:班級開展集體活動,要為全班40個同學每人準備一瓶酸奶,已知一瓶酸奶的單價是1.45元。經過調查得知現在有四家超市正在進行促銷活動:其中第一家的所有商品一律“九五折”優惠;在第二家購物滿80元可以獲得贈送的10元消費券;第三家超市購買十瓶送一瓶,第四家在購買滿50元以后的商品大打八折。在哪一家超市購買酸奶最便宜,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來解答,提高學生應用新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能力。
《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把教材內容和信息技術有機結合,改變教學方式,增強實效。在教學的重難點處,教師要善于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造出圖文并茂、豐富多彩、人機交互、及時反饋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之,要讓學生掌握數學學習方法,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培養學生主體意識,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讓學生親自探索、發現、解決問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張桂清.學習方式的變革與創新[D].聊城大學.2006
[2]李彥琳.整合課程課程內容與學習方式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4
(作者單位:重慶市北碚區紅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