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婭
淺談思想品德課中的情境教學
袁婭
所謂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感氛圍。教學情境是課堂有效教學的基本要素,創設教學情境是教師的一項常規教學工作,創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則是教學改革的重要追求。以下從四方面對思想品德課中的情境教學進行分析。
思想品德課堂 創設情境 有效教學
所謂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感氛圍。“境”是教學環境,它既包括學生所處的物理環境,如學校的各種硬件設施;也包括學校的各種軟件設施,如教室的陳設與布置,學校的衛生、綠化以及教師的技能技巧和責任心等。教學情境是課堂有效教學的基本要素,創設教學情境是教師的一項常規教學工作,創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則是教學改革的重要追求。
現代信息技術在思想品德課程的有效運用表現在,通過生活展現、實物演示、圖畫再現、音樂渲染、表演體會、語言描繪等手段將學生帶入情境,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現代媒體廣泛運用于教學,為教學情境的創設提供了一個便利的平臺,將原本抽象畫面生動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感知可視化、想象可視化、知識可視化,使學生在美的欣賞與熏陶中愉快面高效的完成教學任務。
創設豐富的語言環境,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也很重要,通過教師充滿激情的朗讀,激發學生閱讀、聆聽、朗讀的興趣,通過學生頻繁說話、朗讀爭論,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自信心,達到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目的,提高語言概括能力。語言表達的形象性能夠使聽者的腦中呈現的是一幅幅鮮明而簡潔的畫面,這種將抽象形象化具體化的語言,學生聽起來必定是興致盎然,趣味濃郁,猶似欣賞一幅畫,觀賞一幕劇。從教學藝術的角度來看,語言表達的形象性要求:首先是聲情并茂的朗讀,把學生帶到作品的藝術境界之中,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地在頭腦中浮現出教師所描繪的情景。其次是繪聲繪色的描述,把抽象概念變得生動形象。在品德教學中,運用大家所熟知的具體事例,使學生對原來抽象的難于理解的知識變得通俗而易懂,學生容易接受,理解深刻,而且把機械記憶轉化為理解記憶,不易遺忘。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的內容來有效優化環境,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
創設身體學習環境,通過學生對課文操作表演活動等形式,使學生真正汲取和理解學習內容和記憶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運動智能。表演活動能縮短學生的心理距離,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引導學生積極對知識進行建構;創設教學情景的有效方法有:一是通過操作,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操作學具可以使許多抽象知識變得形象直觀。二是通過表演,表演是高一層次的形象性,因為它不僅是教學內容的外觀形象,而且展現了人物內心世界。教學中除教師表演外,還可讓學生表演,學生表演有獨特的教學意義。在思想品德教材中,有些篇幅戲劇因素濃厚,教師或者學生要善于把它們改編成小品相聲,讓學生走進故事,扮演教材中的人物,在“動”與“樂”中把握教材內容,理解記憶教材上有關的史實和法律法規等知識點。三是通過活動,學生活動所產生的直觀情境也有其教學意義。四是演示,演示能創設直觀情境。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
創設問題情境,把問題相關的學習內容蘊含在問題情境中,通過呈現問題情境,促進學生討論、思考,促進問題的解決和知識的應用。有價值的教學情境一定是內含問題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發學生的思考。設計提問是啟發學生閱讀思考問題常用且有效的教學方法,情境中的問題要具備目的性,適應性和新穎性。目的性指問題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而提出來的,目標是設問的方向、依據,也是問題的價值所在;適應性指問題的難易程度要適合全班同學的實際水平,以保證使大多數學生的課堂上都處于思維狀態;新穎性指問題的設計和表述具有新穎性、奇特性和生動性,以使問題有真正吸引學生的力量。這樣的問題才會成為感知的思維的對象,從而在學生心里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實際上也就是使學生產生問題意識。教師在引導學生思考并相互討論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其總結內容是集中認識、糾正錯誤和片面認識,把學習所得引向一定的深度和高度。通過拓寬情境,促進學生智能及心理品質的全面發展。
教學情境是為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服務的。它能將枯燥乏味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將抽象的知識概念變動具體形象。好的情景應是看得到、摸得著的,能刺激學生的感官,引起共鳴。促進學生的有意義學習!
[1]謝秀青.淺談情境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有效運用 [J].學周刊,2016, (30):165-166.
[2]張穎.淺談思想品德課中的情境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5):141.
(作者單位:重慶市潼南區太安九年一貫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