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和鄉
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冷和鄉
在當代社會,人才的體現并不僅僅是技術能力的應用,而是綜合因素能力的體現。其中要有積極樂觀的思想意識,在每個人的人生旅途中,思想構架的形成是在小學階段進行并完成的。思想品德在小學中應樹立正確觀念與意識,應當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有著充分重視,本文主要通過幾個方面來對小學思想品德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做出了建議。
小學思想品德 心理健康 策略
小學的過程時學生養成各種習慣的階段,也是整個汲取知識與思想過程的重要階段。在小學時期階段,學生開始形成自己的想法,逐漸形成自身的價值觀和情感態度。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會對學生的未來學習,人際關系,甚至整個命運都將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深刻地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尤為重要。
在新課改標準下,心理健康教育變成教育事業中最重要的部分。小學思想道德的教育需要對學生的心理思想健康進行深入的剖析,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學習的理念,以此來確保學生逐漸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和人格。在小學教育體系中,心理健康的教育有著不可替代作用。也就是說在進行教育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們需要著重強調教育的心理健康方面,需要教師給予足夠的重視,強調指導學生的正確人生觀、世界觀,以確保學生的全面發展。
小學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的問題主要是指學生自身的思想因素,由于學生自身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太大,以至于在此重要階段小學生不能得到充分的引導,還有就是在這個特殊的年齡階段部分學生會出現家庭不和、親屬間情感冷漠、家庭矛盾和教育方式不合理等問題,改變家庭的不良因素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重大影響,極易引起學生心理健康異常。其次,不好的學習環境與學習壓力,或者不適當的教育方式方法,以及師生關系或者學生間的關系不和諧等等,都會導致學生產生嚴重的心理負擔。
3.1 以教學為中心培養學生心理認知的能力
小學生的心理素質是建立在他們的道德知識基礎之上的。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道德理論,使學生能夠認知分辨生活中的美與丑的現象,使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榮辱觀,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進而實現心理健康的目標。小學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有很多關于心理健康的知識,教師應當用盡辦法尋找可以使更多的學生愿意接受的教學方法,來進行合理的思想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讓學生能真正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識。在小學思想道德教學中,先要讓學生了解原因,然后才能讓學生在體驗中樹立健康的思想品德。在思想品德的教學過程中,既是豐富思想人格的課堂教學,也是在幫助完成教學任務,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擺脫教學材料的局限性,激發學生新的思維模式。
3.2 利用資源培養學生健康心理
在教學的實際過程中,教師要利用相關的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在同學相互交流的時候。學會正確的看待同學,學會取長補短,這樣才能使同學之間的關系更為和諧。教師必須鼓勵學生互相尊重,聽別人說話也是一種良好的心理素質,但在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忽視這一點,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能夠耐心傾聽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只有經常能傾聽的人才能會更好的理解別人的想法與感受,才會以別人愿意接受的方式與別人相處。小學生在人生的過程中,成長的煩惱是無法避免的,尤其小學生剛剛開始進入青春期的心理是比較雜亂的,這是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指導,讓學生敢于大膽溝通與交談,而不是自己去獨自的思考。要是學生保持身心健康,才能正確的度過青春期促使學生身心和諧全面發展。
3.3 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生活
學生的心理素質是從實踐中得到提升的,小學生的心理思想只有在學校、家庭和社交生活中不斷完善,才會使學生擁有健全的人格。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心理活動是活躍開放的,他們的心理發展具有不定向性,這是心理素質形成的必要時期,因此需要更多地關注學生在生活中實踐能力,消除他們的一些心理壓力,在教師的指引下得到更正。教師可以引用一些特定的主題場景讓學生進行角色的扮演,達到加深學生思維模式的理解。讓學生的思想觀念可以得到大多數人的接受認可,讓學生們在生活實踐中獲得足夠的經驗。
總之,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小學學生的心理健康在社會上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要繼續探尋小學生的道德素質,努力培養新一代人才。作為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灌輸者,小學教師自身首先要有著正確的精神健康教育意識,同時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隨著思想道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斷滲透,學生心理的思想模式會不斷改善,整體人格將會更加完善。
[1]王倩.小學高年級兒童父母教養方式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J].科技創新導報.2011(06):222-232.
[2]陸玲.心育與德育的整合——慢談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實施[J].成功(教育).2011(04):23-40.
(作者單位: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望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