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寒梅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高中歌唱教學探析
張寒梅
《音樂課程的標準》中提到“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理念教學,也是高中歌唱教學中重要的任務。通過音樂可以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有利于學生養成健康、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本文通過對課程理念的分析,以及高中歌唱課程的現狀和策略進行探究。
音樂審美 高中 歌唱教學
隨著社會迅速的發展,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音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教育也被關注起來。音樂教育是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是以審美為核心。然而當前很多學校對于音樂還不夠重視,大部分學生覺得音樂的欣賞離他們很遠。根據這樣的問題,就需要教師注重學生音樂審美的培養,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發現音樂的美、體驗音樂的美、創造音樂的美,更好的促進學生對于音樂的追求。
在音樂教學的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優秀音樂作品的欣賞、演奏等,使學生進入一個美好的情感世界,一個美好的藝術境界。在多種的教育中,音樂的教育要比其他教育重要的多,是由于音樂中節奏和樂調能夠將學生帶入到心靈的深處。
2.1 學生學習歌唱的興趣不高。大部分人認為音樂就是唱歌課,多數教師還是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就是在課堂中教師給學生放錄音視頻,或者教師領著學生一遍一遍的唱,直到學會了整首歌,而教師卻忽略了學生的感受。教師在教授學生歌曲的時候并沒有讓學生感受到作品的美,也沒有給學生關于歌曲情感的講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并沒有感受到音樂的美,而是枯燥的在學習唱歌,并不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興趣。
2.2 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不足。高中學生正處在生理變化的時期,多數教師教學中準備不充分。比如,教師教學方法的制定沒有考慮到學生變聲期的嗓音條件,而是不斷的要求學生唱歌。而學生對于基本音樂知識和節奏把握的不準確,在歌唱方面的能力和信心不足。根據這些問題的存在,很多教師卻不重視,還依然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這就會造成學生的反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也使得學生在課堂中缺乏積極性,在音樂作品中很難領會其情感。就更難達到音樂的審美了。
3.1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積極性。心理學角度分析,興趣是人們力求對于某種事物的認識的傾向,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知識的原動力。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傳授學生課本上的知識,也要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
首先,在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設計好本課程的內容,或者在課前準備與本課有關的有趣道具,從而更容易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在課堂中更加的積極配合教師授課。
其次,在教學中創建教學情境,將音樂的創設與歌曲的表現內容通過教學情境的方法展現給學生,通過巧妙的語言進行講解,再利用現代的教學手段圖片或者多媒體等方式進行教學,從而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情趣。通過以情帶聲,聲情并茂,使學生更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取知識,在學習的同時能夠提高自身的表現力和鑒賞能力。
最后,在高中歌唱教學中,也要求教師能夠不斷的提升自身的素質和專業水平,使學生對教師更加的信任和崇拜。在需要的時候教師也可以利用專業的技能進行范唱,給予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也是一種體驗,從而提升學生對于歌唱的興趣,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2 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高中歌唱教學的目標是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增長知識面,以及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延長的能力和審美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準確表達歌曲的內涵、旋律、節奏、音準、音色等;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從音色、情緒、速度、力度、演唱形式和方法等方面對音樂作品進行再創造。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手段,可以試圖從以下幾點來實踐:
首先,在課堂中建立和諧的氣氛。這就需要教師要有真誠的愛心和耐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要有良好的心態和情感才能起到引導和激發興趣的作用。讓學生對教師更加的理解和信任,是教師獲得學生的尊重。與此同時還需要教師認真備課,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目標和學習重點。
其次,課堂教學改革。教師要有一定的藝術修養,通過激情范唱的形式引起學生的共鳴。在范唱中要具有情感色彩。使學生得到聽覺的體驗,激發學生的情趣。教師要合理的制定教學計劃,因材施教。在選取歌曲時,要選擇具有正能量的歌曲,達到學生勇敢面對困難和失敗的效果。在歌唱教學中的形式可以采用有伴奏和無伴奏。教師也可以進行自彈自唱,更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的興趣。
綜上,高中歌曲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要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歌唱教學中教師應想方設法圍繞這一任務設計教學,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美妙課堂中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1]李霞.歌唱教學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2(07).
[2]閆彩霞.關注音樂要素在歌唱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音樂時空,2014(01).
(作者單位:重慶第49中學A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