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 宇
運用四種技巧創造愉悅課堂氛圍
池 宇
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有利于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心理環境,有利于學生對老師傳授知識的理解和接受。那么,語文教學如何創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本文就自身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以下四種技巧。
興奮點 幽默語言 導語和結束語 教師絕活
實施應試教育期間固然是“滿堂灌”、“一言堂”,推行義務教育的今天難道就真的“形式一片大好”嗎?據我所知:未必如此。多數課堂教學依然是新瓶裝老酒——只不過搞幾個花架子裝點一下門面罷了,剛參加工作年輕教師不知道如何有效地運用教學手段激活課堂,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成為一潭活水。“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語文教學是一種開放性、多向性、藝術性很強的信息交流活動。根據筆者多年從事語文教學的實踐,結合現代教學理論,借鑒一些先進經驗,初步探索出四點技巧,以供大家商榷。
1.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能抓住學生求知的興奮點切入教學活動,那么師生才能真正能互動起來,教師教的就有激情,學生學的就有興趣。在學習《皇帝的新裝》時,針對學生表演的欲望,筆者讓學生先自學課本,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分組表演。由于個體的差異,表演肯定不能盡如大家意。而這點恰好成為“看表演,做導演”主要教學活動的鋪墊,學生自己結合自己對課文的個性理解點評表演,在點評過程中學生參與積極,反應熱烈,也爭論不休,然而學生的點評都沒有脫離文本卻又對文本進行了深入挖掘和拓展。在激烈的討論中文本豐富的人物形象;深刻的主題思想;巧妙的情節安排等教學目標和重點都迎刃而解。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充分表現出“我要學”的積極心態。
1.2 有時候教師穿插一些小的活動也能收到奇效。例如學《羚羊木雕》時,讓學生體驗一下媽媽盛氣凌人的語氣,高、快的語調以及“我”委屈無奈的語氣,慢、發抖的語調,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讀了《羚羊木雕》后,請你站在客觀的角度來評判:文中的“我”和“我”的父母各有那些理由和不足。從而深層解讀文本和理解本文的主題……
1.3 還有給課文“挑刺”。學生經過討論,交流達到共識,加深印象,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例如學《福樓拜假的星期天》一課時,如果從插圖入手,通過辨認人物、對號入座的方式根據課文里的肖像、語言、動作描寫辨認人物,學生一時很難完成。于是我大膽提出假設:插圖錯誤!要求學生依據課文的描寫修改插圖!學生一聽到插圖錯誤,還要修改,一下子激情高漲!迅速看書,勾畫出相應語句,根據書上的描寫語句一一對號入座,結果發現真的多了一個人物,提出了修改意見,加深了對課文的印象。
語文是語言的藝術,而幽默是語文最大的魅力之一。幽默的課堂語言是老師吸引學生眼球的一大法寶。因為幽默能創造一個輕松的活動氛圍。但幽默又不是事先設置好的,它來自靈感和隨機應變。語文老師課堂幽默最佳捷徑就是移用、借用所學過課文中的語言、人物和事件。如早晨是記憶的黃金時間,可是也有學生因為種種原因,出現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的現象,晨讀的效果也就低了許多。此時,就需要從實際出發,通過幽默的語言來刺激學生的大腦,調動其積極性。
俗話說得好:“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恰當而新穎的導語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設計導語,讓學生首先聽到的是富有啟發性感染力的開場白,定能使學生的精神為之一振,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也就能隨之產生了。有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就能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優化了課堂教學,這也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之一。
好的導語是一節課成功的一半,而好的課堂結束語,也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言已盡而意無窮”,使教學效果更精彩。
導語、結束語適當地、巧妙地設置懸念還能吸引學生,激發好奇心,使他迫不及待地去看課文,自主地去學習,使“要我學”成“我要學”,省了授課時間又使學生牢固地掌握了知識。
老師怎樣主導課堂,激發學生興趣,每位老師各有不同的法寶。面對目前的課堂教學,我倡導各位同仁:老師,請打造你的絕活。
如果你畫的一幅好畫,惜墨如金,寥寥勾勒,課堂上便可觀濤濤大海,涓涓細流;可感桃紅柳綠,鳥語花香。啊,“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學生竟折腰。
如果你愛好書海遨游,見《美猴王》便講《西游記》,看《林黛玉進賈府》便述《紅樓夢》。舉一而反三,那時,名著將不在遙遠。
……
如果你有那么多如果,老師,請努力打造你的絕活,語文將因你魅力無限,學生將因你走向文學殿堂。
課堂氣氛活躍與否,是裁定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至于其中的方法和途徑則因人而異。以上只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幾點小體會,有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1]楊淑英.如何營造輕松愉悅的語文課堂氛圍[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十卷[C].2015:2.
[2]段建華.愉悅課堂氛圍激發學習興趣[J].四川體育科學,2002,(04):77-78.
(作者單位:重慶市綦江區永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