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妍妍
提高初中英語課堂師生互動實效性的實踐策略
仝妍妍
課堂師生互動是英語教學中的必要環節,也是輔助教師教學的有效手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互動效果卻不盡人意。筆者作為一名英語師范專業的大學生,在對英語教學法的理論學習與對河南省南陽市某初中班級的英語課堂互動的實際觀察中,提出英語課堂互動中存在的形式單調、內容隨意、動機偏差等問題,進而提出平等互動、科學互動、靈活互動等實踐策略,并試著提出課堂互動中對教師的要求。
初中英語課堂 師生互動 實效性 實踐策略
師生互動,從本質上講,是擁有知識的教師和希望獲取知識的學生相互作用、影響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提供重要的信息線索,引導學生探索、發現知識;學生積極響應教師,在融洽的學習氛圍中獲得知識并養成自主思考的好習慣。吳康寧基于英國學者Blackledge D.的研究成果,得出師生互動過程的4個分支過程:①教師對互動情景的界定過程;②學生對互動情景的界定過程③教師與學生的碰撞過程;④教師與學生的調整過程。該理論有助于教師從理論高度認識課堂師生互動過程,從而指導教學實踐。課堂師生互動根據教師與互動對象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師個互動,即教師行為指向學生個體的互動。主要表現為提問與回答、評價與反饋、直接交流和個別輔導,是一種具有明確對象和預期目標的互動。通過這種互動,教師希望從成績優秀的學生口中獲得令人滿意的回答,或將之作為對不認真聽課者的懲罰,體現了教師對某個學生的偏愛或偏見。就目前來看,師個互動占課堂全部師生互動時間的54.4%。
師班互動,即教師行為指向全班學生的互動。主要表現在教師提出一些分歧性不大的問題,全體學生做出“是/否”的回應。師班活動,有效地調動了課堂氣氛。因是指向全班范圍,學生也不排斥這種互動。就目前來看,師班互動占課堂全部師生互動時間的45.4%。
師組互動,即教師行為指向學習小組的互動。常見于課堂進行中學生按小組對某個已給話題或多個相關問題的討論交流,教師參與討論過程,聽取討論結果并予以指導。就目前來看,師組互動占課堂全部師生互動時間的0.2%。
互動的實效性是指學生通過課堂互動取得進步,具體表現在學業上的由不懂到懂,由少知到多知;情感上的由反感到喜歡,由排斥到感興趣。但是,在中學的實際教學中,互動的實效性并沒有被真正重視起來。許多教師即使已經意識到互動低效的問題,也并沒有采取實際措施來響應心理上的覺醒。于是,造成課堂教學死板,消磨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
以下為初中英語課堂互動低效的三個表現:
1)課堂互動形式單調,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英語課堂互動多表現為提問與回答,即教師提問,學生舉手回答。教師機械提問多,且幾乎被優秀生壟斷。其他學生成了全程的被動接收知識者,教學效果低效。
2)課堂互動內容隨意,不能有效啟發學生的思維。初中課堂中,師生互動多注重對課本知識點的掌握,學生只需對所學知識進行回憶性重述或檢索性確認,缺乏自主思考的過程。
3)課堂互動的動機偏差,不利于提高課堂質量。課堂提問是師生互動的重要形式,但它不應該成為教師維持課堂紀律的法寶。許多教師選擇在學生上課走神或做小動作時對其進行提問,把提問變成了懲罰手段,使學生產生恐懼、緊張的心理。
高效的課堂互動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教師課前精心設計和規劃的成果。教師在設計課堂師生互動時,可以將互動內容,互動方式和互動情景考慮在內。因為這三者相互影響、作用,又共同制約著最后的互動結果。
3.1 平等互動
雖然新課標不反對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但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更能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是高效課堂的前提。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不搞等級區分這一套,把一個人站在三尺講臺的互動改為走下講桌的交流,拉近師生距離。在互動中,教師應流露出對學生的關切和耐心,使學生感受到互動的快樂,更愿意融入課堂學習。
3.2 科學互動
課堂有效互動不僅要看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更要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初中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教師要在教學目標、教學計劃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設計互動形式。如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提問一些單詞拼寫和組句問題;對學習水平中等的學生,提問一些語法和與課文理解相關的問題;對成績優異的學生,提出一些貼合生活,引發學生思考的創造性問題。如此分層設置互動,使各個層次的學生真正有所進步,達到互動實效性。
3.3 靈活互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互動也一樣。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豐富互動形式,使互動更加有趣、靈活。這些形式可以是分角色表演,小組討論,課堂展示,小組競賽,做游戲等。小組競賽和做游戲這兩種方法尤其獲得不錯的課堂反響。因為這兩種活動符合初中生好動、好玩、好勝的特征,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在學中玩,玩中學。
3.4 課堂互動對教師的要求
課堂互動要求教師由權威型向民主型轉變,將人文關懷融于知識的傳播之中。教師要始終理解并包容學生,采取積極的態度與學生進行互動,注重自身專業素養的提高,探索創新,并重視課堂互動在教學中所起的作用。
3.4.1 采用合理的課堂教學策略
教師要充當課堂互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在向初中生傳授知識的同時,要通過播放聽力錄音,組織英語演講等活動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四個能力的培養和提升,使用視覺輔助工具提高學生參與互動的興趣。同時,教師在學生參與互動時要不打擊不諷刺,互動后及時評價。初中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還是比較弱的,如果教師不注意對學生的表現作出及時反饋,容易挫傷初中學生的信心;相反,教師的一句肯定,一個建議,都能促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
3.4.2 提升自我的專業素養
“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對于教師行業尤為受用。初中英語教師要繼續扎實基本功,保證聽說讀寫不落下,這樣在與學生互動時才能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反應,調動自己的內在知識儲備,靈活應變。在互動中學生可能會提出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問題和疑惑,這就要求教師時刻保持學習和進步的熱情,和學生共同探討問題并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是師生互動有效進行的保證。研究證明,在教師的專業知識能力達到一定水平后,課堂組織能力決定著一節課的成敗。教師要堅持適度原則,控制好大局面,又使學生真正放開思路,使課堂又生動有趣,又井然有序。
3.4.3 具備創新精神
一個國家鼎盛繁榮需要科技的創新,教師要取得教學上的進步就更需具備創新精神。教師要在教學觀念、課堂環節設計和對學生評價這三方面進行創新。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以先進的教學觀念指導教學行為;備課時拓展思路,上課不拘泥于教案,課后及時反思,尋找更有效的教學行為;不單單憑學生的一次月考成績對其進行正面/負面的評價,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的發展趨勢。
通過對初中英語課堂互動的研究,筆者掌握了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法。在分析了課堂互動中存在的形式單調、內容隨意、動機偏差等問題后,也提出相對應的策略,這對筆者和其他師范學生而言也是教學實踐上的一種指導。總之,課堂互動是調動課堂積極性的重要環節,需要教師精心設計、靈活應變。
[1]趙國忠.中國著名教師的課堂細節[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
[2]歐陽芬,譚立義.影響課堂教學實效的關鍵問題[M].吉林大學出版社,2008.
[3]嚴永金.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名師最激發潛能的課堂提問藝術[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4]冉乃彥.給年輕教師的建議[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87-95.
[5]郭銘華.第二語言習得和外語課[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2).
[6]章月芳.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優化課堂教學過程[J].基礎教育研究,2000,(3):15.
本文為南陽師范學院2017年大學生實踐教學創新項目(SPCP)“初中英語課堂師生互動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7468。
(作者單位:南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