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芳 李茹玥
論專門用途英語教學與大學英語教學
何春芳 李茹玥
隨著國際交流領域日益擴大,普通英語教學難以滿足社會對能在專業領域用英語進行國際交流的人才需求。文章通過介紹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及其在中國的發展情況,探討其在中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意義,指出其面臨的挑戰并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
專門用途英語教學 意義 挑戰及策略
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國際間交往越來越頻繁,英語的應用性特征日益突出,當今英語世界的文字交流有80%以專門用途英語為媒介[1],然而中國大學英語教學中通用英語教學滿足不了社會對國際化復合型應用人才之需,因此大學英語教學需向專門用途英語教學轉移,那么何為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其在中國的發展情況如何?將其引入中國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面臨哪些挑戰又該如何應對?本文旨在探討和澄清這一系列問題,以期推進中國大學英語教學實現培養國際化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1.專門用途英語教學
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簡稱ESP),是指與某種特定職業或學科相關的英語,是根據學習者的特定目的和需求而開設的英語課程[2],如電子商務英語、科技英語、醫學英語等等,即“語言+專業”的教學,如:電子商務+英語,醫學+英語,法律+英語等等,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在一定工作環境中運用英語開展工作的能力。
二戰后,隨著國際間各領域交往的擴大,專門用途英語應社會發展需要應運而生并發展成一門學科,這歸結于三個因素的共同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語言學研究發展的推動以及教育心理學對于學習者的關注[3]。20世紀60年代末出現關于專門用途英語的著作,其中Halliday在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一書中提出ESP概念:“English for civil servants; for policemen;for officials of the law;for dispensers and nurses;for specialists in agriculture;for engineers and fitters.”[4]到20世紀80年代,國外研究ESP的人越來越多,出現大批論文和專著。Strevens提出ESP教學具備四個特征:(1)需求上滿足特定的學習者(2)內容上與特定專業和職業相關(3)語言上重視與特定專業或職業相關的語言運用(4)與普通英語形成對照[5]。Robinson認為ESP教學有兩個判斷標準:(1)ESP必須是以“特定目標為導向的”(goal-directed)英語教學;(2)ESP教學必須是建立在需求分析基礎上[6]。學者們對于ESP教學內涵的表述不盡相同,但都強調學習者需求分析在ESP教學中的首要地位。簡言之,ESP的教學理念是把學習者的需求放在首要地位并且以學習為中心。
2.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在中國的發展
由于歷史原因等,國內真正開展ESP教學要比國外晚一二十年。從20世紀70年代末至今,國內ESP教學研究經歷了約三十年時間,可分為三個階段:興起、發展和擴展。從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秦秀白認為我國在ESP教學領域最早的研究成果是楊惠中的兩篇文章:《科技英語的教學和研究》和《國外科技英語教學和研究動態》[7];楊惠中認為科技英語屬于ESP范圍并在文章中著重介紹國外ESP教學的發展狀況及其各個環節[8]。此后,更多國內學者開始引進ESP教學理念。如伍謙光希望通過借鑒ESP教學理論和方法來改進我國的英語教學[9];張義斌介紹英國ESP教學研究的最新情況[10];陳融發表論文《ESP一瞥》[11]等等。這些研究成果是國內學者對ESP的初步探索,主要起到引進作用。
到20世紀90年代,部分學者繼續向國內推廣ESP教學理念。梁儉介紹國外ESP的發展情況及ESP的分類、關注點等[12],程世祿和張國揚提出要建立適合中國的ESP理論體系[13],范誼發表文章《ESP存在的理據》[14]等等。隨著教學實踐的豐富,一個新的研究動向是有學者開始關注ESP的教學方法問題。如李柏青認為和基礎英語教學一樣,ESP教學也應該利用直觀教具[15]。汪家麗提倡“運用交際法培養ESP學員的交際能力”[16]。瞿云華提出“在ESP教學中運用Content-based Approach將傳授專業知識和培養語言技能結合起來進行大學ESP閱讀教學”[17]。另外,這一時期商務英語教學得到快速發展并成為研究主流。如姜亞軍和郭建昌在總結國外商貿英語教學的基礎上提出我國商貿英語教學的主要問題[18]。此階段ESP教學范圍不廣,但為下階段大范圍推廣ESP教學做了鋪墊。
進入本世紀,我國ESP教學迎來新的發展期,開設專門用途英語課程的大學數量增多。自2009年起“ESP in Asia”國際學術研討會年會連續在重慶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復旦大學等多所高校召開。2011年中國外語教學研討會專門用途英語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2014年中國專門用途英語評估測試研究與發展中心的成立標志著ESP教學在全國的推開。此階段,存在如何處理ESP教學與通用英語教學的關系問題。對此,我國的英語教育專家們意見不一,主要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應在通用英語學習的基礎上引入ESP教學,兩者相互補充;如文秋芳:“高校應向學生提供包含通用英語與專用英語兩個板塊的大學英語教學體系,供學生自由選擇。”[19]即通用英語與ESP應共存于大學英語教學體系中,而非用ESP代替通用英語。另一種認為大學英語教學應定位在ESP教學,應服務于學生的專業學習。如蔡基剛提出,“我國大學英語的定位應當是專門用途英語教學。”[20]并在《國家戰略視角下的我國外語教育政策調整》一文中提出,“大學英語教學成功的標志不是看學生四、六級分數考得多高,口語說得多么漂亮,語法知識多么扎實,也不是能大段背誦莎士比亞。這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的外語直接為他們的專業學習和工作服務。”[21]盡管專家學者對ESP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定位,意見不一,但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是否應該引入ESP的問題上專家們的意見是統一的,即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引入ESP教學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從上世紀7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但高校擴招后,大學英語教學中出現一些問題,如教學存在應試傾向、學生實際應用英語能力差等,而引進ESP教學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一個思考方向。
1.引入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意義
從小學到大學,中國的英語教學始終是圍繞通用英語轉,教材課文側重于文史題材,詞匯基本是通用詞。不可否認這種教學方式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其英語基礎會扎實,能聽能讀能寫,能應付各類英語測試。但事實是:如今,企業要求大學畢業生一上崗就能承擔起與自己專業相關的英語工作,能直接開展專業領域上的國際化交流,然而學生畢業出來,在從事自己專業領域的工作時卻發現平時的基礎英語學習能用來對付各類英語水平考試,卻難用在工作實踐中。如果大學英語教學依舊像小學中學一樣僅是基礎英語教學,忽視專業英語教學的作用,那又怎能滿足社會對專業領域上國際化人才的需求?章振邦曾指出:“現在的問題是我國的普通英語教學太長,對專業英語重視不夠…。高校英語教學遲遲不與專業掛鉤,怎能要求學生畢業后走上需要專業英語的工作崗位能夠勝任愉快?”[22]。而且,當今國內外交流已擴大到各領域,各行各業對專業精通且外語應用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外語能力的要求已呈多元化、專業化趨勢(比如畢業后當律師的要能用英語出席法庭,畢業后當工程師的要能用英語和外國技術人員交流等),通用型外語技能難適應市場需求。外語的工具性和應用性特征日益明顯。學生學習外語較之過去也表現出極強的目的性和實用性,或為了進入國際化大公司,或為了出國深造等等。
目前中國大學英語教育僅依靠基礎英語教學對大學生英語素質的培養與學生進入社會的實際需求之間存在著不協調現象,這就有必要改進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使其更加切合學生學習、工作的實際需要,解決學生英語水平與實際需要相脫節的問題。而ESP教學正是符合這種需求的一種教學理念,將其引入大學英語教學中是必要且有意義的。
2.引入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挑戰及其應對策略
盡管自2009年以來,ESP在中國傳播和發展迅速,但發展的道路上面臨著阻力和挑戰,這里主要探討其在中國發展面臨的三大挑戰并提出相應的設想和淺見。
A.我國目前缺乏真正的ESP師資隊伍。ESP教師既要有較高的英語水平,又要有某學科的專業知識。ESP教學目標是使得非英語專業學生會用英語交流專業思想,獲取專業信息,而非具備英美文學的通識知識。但大學英語教師基本上是從英語專業畢業的,語言文化知識掌握得雖好,但對某些學科專業知識了解不夠,因此其往往用英語專業教師所教的方法授課,這種教學形式偏離了ESP教學的真正目標。為實現ESP教學的真正目標,需培養一批ESP教師,那么對大學英語教師進行崗前培訓是必要的。可以從以下兩點考慮:(1)外語教師要在思想和心理上做好“轉型”準備,要明白基礎英語教學雖不會消失,但以往的教學理念已難適應新的教學需求,他們需要重新學習,重新上崗。(2)鑒于專業課教師可幫助擔任專門用途英語的外語教師了解學習者的語言使用情景,外語教師可協助專業教師了解學生的語言難題,兩者協作可更有效地分析學習者的需求,找到高效的教學方法,因此應加強外語教師和專業課教師的合作。
B.ESP教學強調學習者需求的首要地位,但很多高校ESP課程設置和教材的選擇并沒有貫徹這一理念。如梁雪松等對上海、天津、杭州等地十多所高校進行調研之后發現我國ESP課程設置存在目標不明確、教材使用混亂等問題[23]。張偉等做的一項實證性研究發現,ESP學習者反映現在的ESP教材不實用,學習效果不理想[24]。無論是ESP課程設置還是教材選擇都應該首先考慮學習者的實際需求,在開課之前有必要對學生進行調研,以了解其真實需求。以學生需求為前提開設相應課程,選擇合適教材。在了解學生實際需求后,課程設置還需考慮學生英語實際水平,堅持基礎英語課程和專門用途英語課程的先后順序。對基礎不扎實的學生,主要還是學習基礎英語,而對基礎較好的學生不應讓他們在基礎英語上耗費過多精力而應讓其進入專門用途英語的學習。在教材選擇上,要以學生英語實際水平和在專業學習方面對英語的需求為基礎,教材材料應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并體現該專業的語言特點。關于教材的編寫,應由大學英語教師和專業教師合作完成,兩者應對教材內容、語言要求等方面協商,共同篩選、編寫課文,開發出能真正滿足學生用英語進行專業學習和工作需求的教材。
C.如何評估ESP教學效果,國內至今沒有一個科學完善的評價體系,目前開設ESP課程的高校仍是通過學生的應試分數來檢測ESP教學效果,然而ESP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應用英語的能力,用考試分數無法科學評估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水平。對此,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多關注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參與度和靈活使用專業英語的能力。教學考核應注重對學生需求分析及學習效果反饋,如可采用小組互評或教師點評等方式。另一方面,教師應注重所開設課程的自評,包括對課程目的了解程度和幫助學生達到這個目的實際情況的評估等。
隨著國際交往的日益擴大,我國單純的基礎英語教學已難滿足社會對國際化應用型人才的需求,1996年劉潤清就預言21世紀“英語學習不再是單純的英語學習”,“英語教學是越來越多地與某一個方面的專業知識或某一個學科結合起來”[25],因此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是有必要引進的,然而其在中國的發展目前雖有一定進展,但仍面臨不少挑戰。文章僅針對師資隊伍、課程設置和教材選擇、教學效果評估等方面提出設想和淺見。然而,對于專門用途英語教學該如何與大學英語教學有機地融合起來還需更多學者和專家進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
[1]劉法公.論基礎英語與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關系[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1):31-33.
[2]Hutchinson T and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Hutchinson T.&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4]Halliday M A K,Mc Intosh A and Strevens P.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Longman,1964.
[5]Strevens P.ESP after twenty years:a re-appraisal[A],In Tichoo M.(ed.)ESP:State of the Art[C]. Singapore:SEAM 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1988.
[6]Robinson P..A Practitioner’s Guide[M].Hemel Hempspstead,UK:PrenticeHall,1991.
[7]秦秀白.ESP的性質、范疇和教學原則[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2003(4):2-7.
[8]楊惠中.科技英語的教學和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1978(2):58-60.
[9]伍謙光.介紹國外ESP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兼談如何改進我們的英語教學[J].現代外語,1980(4):55-67.
[10]張義斌.英國ESP/EST教學與研究的近況[J].外國語,1985(2):72-74.
[11]陳融.ESP一瞥[J].外語教學,1985 (3):39-43.
[12]梁儉.國外特定用途英語(ESP)發展與現狀[J].外語學刊,1990(4):7-10.
[13]程世祿,張國揚.ESP教學的理論與實踐[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4): 51-54.
[14]范宜.ESP存在的理據[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3):43-48.
[15]李柏青.直觀教具在特殊用途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外語教學,1990(3): 89-81.
[16]汪家麗.運用交際法培養ES學員的交際能力[J].外語界,1995(3):44-47.
[17]瞿云華.ESP教學與Content-based Approach[J].浙江大學學報, 1998(3):145-149.
[18]姜亞軍,郭建昌.商貿英語及其研究和教學[J].外語教學,1997(1):43-50.
[19]文秋芳.大學英語教學中通用英語與專用英語之爭:問題與對策[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4(1):2-8.
[20]蔡基剛.中國大學英語教學路在何方[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
[21]蔡基剛.國家戰略視角下的我國外語教育政策調整——大學英語教學:向右還是向左[J].外語教學,2014(2):40-44.
[22]章振邦.也談我國外語教改問題[J].外國語,2003(4):1—6.
[23]梁雪松等.英語專業ESP課程建設中的問題和對策[J].外語界,2006(4): 30-35.
[24]張偉等.一項基于ESP的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實證研究[J].北華航天工業學學報,2007(2):44-47.
[25]劉潤清.21世紀的英語教學——記英國的一項調查外語教學與研究[J]. 1996(2):21-26.
(作者介紹:何春芳,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李茹玥,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