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伯奇
劉紹敏: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雁
◎文/劉伯奇

劉紹敏,興城市望海滿族鄉黑莊村黨支部副書記,紹敏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多年來,他兢兢業業,無私奉獻,把共產黨員的責任扛在肩上,把鄉親們的疾苦記在心頭,先后獲得“遼寧省勞動模范”、葫蘆島市“農業產業化經營新能人”、興城市“十大優秀青年農民”等榮譽稱號。
興城市望海鄉有著多年果樹種植歷史,但傳統的果樹品種及種植方式使得果品產量較低、質量較差,農民往往忙活了一年,口袋里卻不見錢。1992年,頭腦靈活、善于學習的劉紹敏看準了果樹苗木栽培產業。他大膽引進新技術,科學管理,第一年的收入就比傳統種植方式翻了好幾倍。隨后,他把自家的所有土地都種上果樹,很快就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先富起來的劉紹敏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技術傳授給鄉親們,并且提供資金支持,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2007年,劉紹敏帶領272戶種植戶成立了紹敏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采取農資統購、管理統時、技術統管、包裝統一、產品統銷的管理模式,并且注冊了“英帽山”商標,修訂完善了生產標準規程,與會員簽訂“服務質量管理承諾書”,真正形成了利益共同體。目前,合作社擁有固定資產680萬元,果樹種植面積發展到1000多畝,果樹苗木培育基地發展到1500多畝,年生產苗木1500萬株,帶動黑莊村及周邊鄉鎮農戶發展果業達1200多戶,帶動30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68歲的劉桂學因身體殘疾,曾經是村里的特困戶,近幾年在劉紹敏的幫助下,用家里的2畝多地繁育葡萄苗,閑暇時再到合作社打工,每年的收入都能超過2萬元,徹底擺脫了貧困。
在劉紹敏的指導和帶動下,村民不僅能自己繁育葡萄苗,還掌握了葡萄苗嫁接技術。每年的五六月份,村里和周邊村的婦女就結伴到浙江一帶嫁接葡萄苗。“合作社把成熟的綠枝劈接軟膜包扎接口法嫁接苗木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們,使我們嫁接的苗木成活率能達到95%以上,南方的種植大戶爭先恐后地邀請我們過去。今年沒到兩個月,我和姐妹們每個人都掙了2萬多元。”黑莊村的馬鳳娟感激又自豪地說。現在,黑莊村在外從事葡萄苗嫁接服務的婦女有500多人,占到全村女勞動力的60%,年收入超過1000萬元。望海鄉及周邊鄉鎮有1000多名婦女掌握了葡萄苗嫁接技術,每年僅此一項增收就非常可觀。
作為村黨支部副書記,劉紹敏最大的心愿就是鄉親們都富起來。多年來,他時刻為提高鄉親們的生活水平而努力。在談及以后的發展方向時,劉紹敏說:“現在國家的惠農政策越來越好,我們要搶抓機遇,下一個目標是發展設施農業,帶領更多的農民兄弟致富。”
2016年12月16日,筆者在合作社的恒溫庫里見到了剛參加完葫蘆島市黨代表培訓會議趕回的劉紹敏。他介紹說,2016年水果市場相對低迷,但紹敏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英帽山”牌水果銷售不僅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得到了更多外地客商的青睞。這是因為,他們的南國梨和富士蘋果都施用農家肥,果品甜度高、口感好,深受客戶歡迎。恒溫庫里的2000噸水果,預計春節前都能銷售完畢。“今年11月初,我們投資1400余萬元建設的3800平方米的恒溫庫和2200平方米的倉儲物流庫房都已經竣工。3000噸的儲藏容量不僅能為我們合作社水果儲藏帶來便利,更能緩解周邊鄉鎮水果儲藏的難題。”劉紹敏對合作社的發展更是充滿信心。
劉紹敏用自己的真誠回報著曾哺育他的這片熱土,默默無聞地為群眾服務,切切實實地為百姓做好事實事,用真情和汗水譜寫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奉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