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建軍
公款交黨費“差”了什么
◎文/蔡建軍
“不足額交納黨費,甚至用公款交黨費……”這是廣西玉林市委日前在首輪專項巡察中,發現一些單位黨的領導弱化,黨建工作薄弱所反映出的問題。試問,在交納黨費這類“小事”上都經不起考驗,又何談在關鍵時刻站得出來、頂得上去?
公款,顧名思義,是屬于國家或集體的錢,并非私財,不得擅自挪用;而交納黨費,則是黨員應盡的義務,是黨員關心黨的事業的一種表現。一個連黨費都不愿上交的黨員干部又何談對黨的忠誠?
縱觀很多領導干部的墮落軌跡,無不是跌倒在所謂的不足為奇的小事小節上。從嚴治黨必須從小事抓起,從細微處著手,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黨費,一端牽系著個人利益,一端支撐著理想信念;怎么交黨費,讓黨員面臨著個人利益怎么服從組織規定的考驗。
用公款交黨費現象時有發生,其背后折射的是黨章黨紀意識的欠缺,反映的是對黨忠誠意識的弱化。用公款交黨費,差的絕對不是錢,差的是對黨組織的責任與義務,缺的是對紀律和規矩的敬畏。
按期交納黨費是明確黨員身份、履行黨員義務、強化黨章意識的“大問題”,也是講規矩守紀律的具體體現。小事之中有黨性、也有政治。不管在何時何處,都要嚴格要求自己,在無人監督之處、舉棋不定之時,多想想焦裕祿、孔繁森,再看看周永康、徐才厚,用“兩面鏡子”照一照,何去何從,必能清醒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