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融入歷史,留住傳統文化的根。發揮地處農耕文明發源地優勢,結合學校辦學歷史,出版《西農抗戰記憶》《西農解放記憶》《校史敘略》等書籍,拍攝《李振岐—窯洞院士》《趙洪璋—一脈相承》《周堯—雕蟲人生》等微視頻,解讀學校在抗戰史上的重要地位,講述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與學校的深厚情緣,增強師生愛校榮校、立志報國情懷。發揮中國農業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的引領作用,建成館藏古農學古籍5萬余冊、農業歷史文物3000余件的博物館群,深入開展中國農耕文化和農業歷史研究。舉辦海峽兩岸高校學生“同根同源”華夏農耕文化淵源體驗營,集中展示中華民族輝煌農耕文化和近代農業科技發展,增進兩岸大學生思想交流。
融入思想,守住傳統文化的魂。制定學校重大活動禮儀制度,通過規范黨代會、教代會、團代會、運動會、升降國旗等儀式禮儀要求,讓師生充分感受“國家在場”“學校在場”的莊嚴氛圍,增強文化認知和價值認同,厚植傳統文化思想基礎。加強對校風校訓、辦學理念和教育理念的宣傳闡釋,引導師生牢記于心、踐之于行。充分發揮“三號教學樓”“斗口試驗站”等教育基地作用,大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創作《雕蟲滄桑》《心在路上》《后稷》《麥田守望者》等話劇,樹立于右任、辛樹幟及院士塑像群,制作名人浮雕,以優秀文化精神濡染和塑造青年學子的心靈和人格,培養家國情懷。
融入實踐,篤行傳統文化的路。將弘揚傳統文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堅持“請進來”和“走出去”,持續推動高雅藝術、歷史文化、傳統文化、影視劇等進校園。邀請國家京劇院、中央芭蕾舞團、歌劇《白鹿原》、話劇《牽掛》等來校演出10余場次,組織開展“漢字知多少”大賽等活動,舉辦《論語的處事哲學》《品讀經典·閱享人生》《書法審美與修身養性》《印象·大學》《處事·大學》等傳統文化專題報告會。加強文化社團建設,組建民樂隊、腰鼓隊等藝術團隊和武術、書畫等協會,引導學生在參與和體驗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