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淑英
近一年多,我校以葉海深老師為首的英語課題組為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改變傳統低效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在結合我校教學實際和學習借鑒多個名校導學案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構建了初中英語“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一案(導學案)貫通,三段(課前預習、課堂探究、課后延伸)呼應,六步(目標導學、預習檢查、先學、后教、達標訓練、總結評價)相融,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教學一體,教學相長。
一、導學案的編寫
教師在編寫導學案時,要充分站在學生的角度寫出提綱式的學習新知識的步驟,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和師生互動。
1. 明確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指學生在一節英語課的學習中所要達到的目標或標準。一節英語課只有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才能評價這節英語課效率的高低和效果的好壞。初中英語學習目標應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目標一定要具體、明確、可操作、能達成、可評價。學習目標應在導學案中列出來,要求學生預習之前好好閱讀,明確目標,在上課時,也應投影出來重申目標。
2. 明確重難點
在導學案的編寫過程中,教師要找出本單元知識的重難點,并進一步明確本課時的重難點。
3. 課前預習導學、導思、導練
課前預習導學通常分為三個內容:(1)預習提綱,引導預習。內容上的要求有:一是要求學生要拼讀記憶單詞,做好詞匯儲備;二是總覽課文,劃出重難點短語、句型;三是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單元話題背景知識;四是合作探究課文重、難知識點,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學習本課中必須強化的知識點和學習內容,同時穿插即時練習,鞏固深化重、難知識點。(2)預習自測。這是預習內容問題化的訓練和檢測。教師要根據預習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題目,難易要合理,題量要適中。(3)提出疑惑。學生在課前預習之后提出在學習過程中的難點、疑點、困惑,并寫在導學案的相應位置,以便于在課堂中得到解決。
4. 課堂探究步步推進
課堂探究是以導學案為抓手,組織學生按照“六步”開展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學習,完成新課的學習。“六步”包括目標導學、預習檢查、先學、后教、達標訓練和總結評價六個步驟。教師新穎快捷地導入新課、揭示課題和重申學習目標之后,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接著學生按照導學案出示的自學指導,在規定時間內自學指定的內容,完成檢測性的英語練習。教師針對學生在自學英語過程中暴露出來的疑難問題以及在練習中出現的錯誤,指導學生通過自查、討論、質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決。然后,教師再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易錯點及在全班討論后仍未解決的疑難問題進行精講點撥,給學生答疑解難,讓其升華提高。而后,學生根據導學案的隨堂檢測題進行當堂達標檢測,檢查他們當堂達標的情況。最后,學生根據導學案的引導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并進行自我評價。
二、初中英語“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
1. 課前:導學案要在授課前一天或前兩天發放給學生,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做好預習。學生按照導學案的指導,通過自學課本、查閱資料、與同學合作討論等方式,對本課的學習目標、課時內容、重要及疑難知識點和教師要提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這樣,不僅使學生在預習中獲取知識,以及對聽課的重點有所把握,提高聽課效率,而且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必須在上課之前收看學生的導學案,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發現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進行二次備課,進一步優化教學策略,以提高英語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 課中:導入新課要新穎快捷而且切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新課后,應檢查學生的預習作業,了解學生在自主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對于學生都已掌握的知識和解決的問題只需一帶而過,把評析重點放在學生存在疑問的地方。預習檢查之后對新課的學習采取先學后教的方式,要善于結合具體自學內容,對學生進行自學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學效果。先學后教過程中要隨時把握學情,靈活進行調控,努力做到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堅決不講,教師只講學生的疑點,引導學生總結規律、提煉方法,最大限度地減少多余的講解和不必要的指導,確保學生有足夠的學習和訓練時間。當堂達標練習要限時限量,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收集學生答題信息,出示答案,小組討論,教師點評,重點展示解題的思維過程。在每節新授課即將結束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本節英語課的重點內容和知識點用精簡準確的語言進行梳理、歸納和總結。同時,教師要加強對課堂評價的重視,根據學生各自差異,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采用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師生評價等合理多樣的評價方式對課堂教學過程和結果等給予及時合理的評價,促使師生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加以改進,共同進步。
3. 課后延伸:課后練習是鞏固所學知識最有效的途徑,應該針對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和教學目標設計練習。設計的練習應由淺入深,由表及里,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更容易掌握知識。作業一定要限時適量,同時要加強檢查落實力度。
三、初中英語“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應用的思考
提高了課堂效率。在課前預習部分,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自主預習習慣。在課堂教學、師生互動中,培養學生聚精會神的學習習慣和“主動參與”的意識。有了導學案,學生有備而來,目標明確,由任務驅動,從而轉變聽課方式,解決了傳統課堂學生組織無序,課堂知識容量小的弊端,提高了課堂效率。由于導學案在使用的過程中和課本交換的頻率較高,這樣就有一部分學生在來回轉換的過程中自然地掉隊了,跟不上全班的學習節奏。還有一部分學生是為了展示而展示,自己一心想著表現,卻不注意成效,上完一節課有參與卻收獲不大,不知道自己學了什么東西。在學生小組合作探究這一環節,由于小組和小組之間、小組內部各個成員之間存在差異,而且有時缺少對各小組采取有效及時的獎勵措施,因此在合作這一環節上沒有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合作的激情,課堂上依然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游離于課堂之外。
注:本文為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初中英語“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課題批準號2014YQJK226)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