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峰


摘 要 新形勢下,媒體在面對受眾進行事件傳播報道時,應摒棄傳統思路,著眼外部環境與受眾需求新變化,從客觀實際及人性本質出發,做出積極應對。此外,隨著國家的強盛,國民逐步樹立起大國心態。媒體從業者也應審時度勢,研究出適應形勢變化的傳播報道新方式。
關鍵詞 奧運;抗洪;媒體;傳播;受眾;變化;應對;大國心態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22-0001-02
新形勢下,媒體在面對受眾進行事件傳播報道時,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傳統的傳播思路,如今,已經不能適應不斷變化著的外部環境;而受眾的需求,也在悄然地發生著新的轉變。這就要求媒體從業者必須從實際出發,用發展的眼光去把握新變化、洞察新契機,并做出積極應對。
1 奧運報道著眼人本
1.1 寬容以待,奧運報道悄然“變臉”
在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在多個優勢項目上成績不佳。如果換做以往,國內民眾肯定抨擊聲一片。可讓人沒想到的是,質疑、批評的聲音并未成為此次百姓議論奧運的主流。
無論是游泳隊、田徑隊這些非中國傳統優勢項目運動隊,還是有著中國“夢之隊”之稱的跳水隊、乒乓球隊,其“90后”甚至“00后”的運動員們,在對待所取得的成績時所表現出的態度,也間接地影響、感染著電視機前的億萬觀眾。傅園慧的真實、林丹的堅持、中國女排的不放棄……都讓我們收獲了遠超金牌之外、更為寶貴的品質,至少是不同與以往的真實。
“我盡全力了,沒有遺憾”。如果連運動員自己都這么說了,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去指責和批評他們呢?而這一次,“唯成績論”的調調也并沒有占據國內媒體報道的顯要位置,取而代之的則是國人寬容以待的心態。
1.2 可喜收獲,比金牌更寶貴的是精神
這屆里約奧運會上,通過新聞報道,國人們記住了更多的名字,不是因為他們奪得了金牌,而是因為他們在賽場上奮力拼搏、超越自我,賽出了中國人的風采。而媒體在那一刻,也還原了運動員的人性本真,傳遞出了“不同以往”的正能量。
曾經在某屆奧運會期間,各路媒體記者蹲守有望奪冠的運動員家中,期盼勝利一刻的到來。但結果卻事與愿違,運動員最終失去了冠軍。可讓人感到更加悲哀的是,當記者們如鳥獸狀撤離運動員家時,那種對人事前、事后所表現出的迥異態度,甚至對運動員父母造成了不小的傷害。試問同樣的情形,如果換做今天,結果又將怎樣?
2 抗洪照片引發思考
2016年初夏,“抗洪戰士飲食得不到保障,在泥水中吃饅頭”的照片(圖1)通過各類媒體迅速傳播,讓人印象深刻。暫且擱置這條新聞所涉及的事實爭議不論,單就這條報道在傳播后所引發的各界反應來看,媒體傳統的報道思路必須做出相應
轉變。
同樣的一則新聞,以前“吃饅頭”,吃出的是一種時代精神,艱苦奮斗的勇氣和拼搏向上的氣勢。可如今再“吃饅頭”,不免會讓人生疑,質疑軍隊的作戰保障體系建設。而這篇報道背后也間接傳遞出一種對抗洪戰士人文關懷的缺失。
3 媒體受眾發生變化
無論是奧運,還是抗洪,不變的新聞事實永遠擺在那里,唯一變化著的是受眾。媒體面對的受眾,他們的知識儲備在變化,比以往更富學識;他們的心態在變化,比曾經更加強大;他們的接受能力與理解能力也在變化,遠超媒體從業者想象。
3.1 受眾接受“不完美”
如今,媒體受眾已不再是曾經的“理想主義”型和“逆來順受”型,他們對于所謂的“正面”說教、“高大全”人物等早已司空見慣;他們認為“不完美”,甚至“瑕疵”才是真實的體現。他們希望看到英雄微笑而非流淚;他們希望看到失敗者能夠勇于欣然接受、坦然面對;他們希望接受到更為真實,且發自人性的正能量傳遞。
3.2 受眾變化規律
事物的發展變化總有其自身規律。媒體所面對的受眾產生變化這一現象,也許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發生過;也許在20世紀90年代曾發生過;甚至在20世紀與21世紀之交時也曾發生過。也許那時我們年紀尚小未曾經歷;也許時間久遠,我們早已忘記;甚至也許它表現出的形式不同,并未被我們所洞悉。但這變化的確一次次真實地發生過。時代不同,媒體受眾在變化;媒體受眾變化,引領媒體進一步轉變。
3.3 允許受眾發出不同聲音
當然,媒體在應對這種變化時,并不意味著一定要放棄“傳統”的聲音。筆者有一個微信群,名為“意見談論群”。里面的群友經常會發表“形形色色”的觀點,就如同我們所處的這個多元世界一般。允許不同聲音的出現甚至同時存在,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而這種進步也必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新一輪更為積極的轉變。
4 結束語
20世紀80年代出生的孩子,從小就接受英雄主義熏陶,成敗論英雄。似乎“贏”才是唯一的成功標準;不許跌倒、吃苦受罪都是理所應當。這也讓大家的心理背負上了無形的巨大壓力。
2016年9月1日,2018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12強賽韓國對中國的比賽在韓國首爾舉行(圖2)。賽后,無論是體育場外,還是球迷回家乘坐的地鐵內,抑或是隨后在韓國電視臺的新聞報道中,都聽不到太多人“歡慶”的聲音。韓國球迷平靜地接受著這樣一種他們認為理所應當的“勝利”,這是一種足球強國心態的體現。
(圖片為作者拍攝于2018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12強賽
韓國對中國比賽現場)
圖2
什么時候,當我們不再去看重所謂的成績,并用平常心去對待輸贏對錯的時候,才會真正地獲得內心的強大。這份強大的心態不是來自他人的肯定,而是來自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這才是真正的強大,是一種大國心態的體現。
我們的國力早已今非昔比,民眾的大國心態也將隨之逐步建立。在這一過程中,媒體更應該重新審視自己、審視受眾,究竟應該在報道中呈現出一種怎樣的全新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