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旋++李莉++董慧++戴佩華++王翠

摘要:洪澇災害是我國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對我國農業發展影響巨大,對畜牧業的危害也不可忽視。21世紀以來,我國洪澇災害發生頻繁,不僅對人民安全造成巨大威脅,且在畜牧業中造成動物疫病傳播,使得動物疫病防控更加艱難。21世紀以來,全國因洪澇災害造成大牲畜死亡年均140.79萬頭(只),其中 2008年死亡數量最多,為350.8萬頭(只);2016年6月以來強降雨導致全國多省市發生洪澇災害,引起2 996萬頭(只)畜禽死亡。就洪澇災害發生對畜牧業的影響進行淺要分析,并給出洪澇災害后動物防疫對策。
關鍵詞:洪澇災害;畜牧業;動物疫病;對策
中圖分類號:S8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9-0055-02
洪澇災害包含洪水災害和雨澇災害兩類。其中,由于強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壩潰決、風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漲而泛濫以及山洪暴發所造成的災害稱為洪水災害;因大雨、暴雨或長期降雨量過于集中而產生大量的積水和徑流,排水不及時,致使土地、房屋等漬水、受淹而造成的災害稱為雨澇災害。由于洪水災害和雨澇災害往往同時或連續發生在同一地區,有時難以準確界定,往往統稱為洪澇災害。據自然災害數據庫統計,在我國各類型自然災害發生次數方面(圖1),洪澇災害發生率最高(33%)。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幾乎每年都有水災發生,平均每年因洪澇災害導致大量的農作物受災和成災,分別約占耕地面積的10%和 5%。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平均每年因洪澇災害導致的經濟損失約為1 100億元,約占同期全國GDP的1.8%(遇到發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年份,如 1991、1994、1998、2010和2016年,該比例可達到 3%~4%),約是美國(0.03%)的60倍,日本(0.22%)的8~9倍。2000年以來的洪澇、地震、地質、海洋災害以及森林火災等五類自然災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中,洪澇災害占到8成以上;死亡人口數量指標也是洪澇災害排名第一,約占6成,足見我國受洪澇災害影響程度之深。洪澇災害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之一[1]。
1 洪澇災害對畜牧業影響
洪澇災害對畜牧業影響也較為嚴重,在洪澇災害發生過程中,造成大量畜禽的直接死亡。2000-2011年,全國因洪澇災害造成大牲畜死亡年均140.79萬頭(只),其中2008年死亡數量最多,為350.8萬頭(只),其次分別為2010年、2005年、2011年和2006年,均超過了年均大牲畜死亡數量(圖2)。總體來看,畜牧業近年來受洪澇災害影響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特別是近幾年損失尤為嚴重。
2016年6月以來強降雨導致全國多省市發生洪澇災害,嚴重影響了人民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據有關部門調查,6月份以來的洪澇災害已造成河北、江蘇、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貴州、云南等省(市)的2 996萬多頭(只)畜禽死亡,其中死亡生豬66萬頭、家禽2 912萬羽、大牲畜近3萬頭、羊12萬只,倒塌損壞欄舍超過 949萬m2,損失飼草料近46萬t,受災草原面積逾 1.07萬hm2,畜牧業直接經濟損失超過53億元。其中湖北、江西、湖南和貴州最為嚴重[2]。
2 洪澇災害對水源的影響
洪澇災害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佟延功等[3]于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對哈爾濱市洪澇災區淺層地下水水質進行了動態監測,發現災區淺層地下水水質受洪澇災害影響有所下降,污染程度較高。洪澇災害淹沒安全水源,破壞供水系統和基本衛生設施,又使得垃圾、污水、人畜糞便等漂流漫溢,最終導致腸道傳染病、瘧疾、血吸蟲病等疫病和傳染病暴發概率大幅增加,嚴重危害人類和動植物健康。
3 洪澇災害對動物的影響
發生洪澇災害時,大量畜禽因災死亡,尸體腐爛,病原容易感染擴散,土壤中的大量病原微生物暴露,易污染水源等環境;畜禽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疫病侵襲,造成豬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以及血吸蟲病、炭疽、豬鏈球菌病、鉤端螺旋體等多種人畜共患病的發生和流行。2001年洪澇災害后湖北省有31個縣(市)發生豬瘟疫情,病豬6 858頭,死亡豬3 252頭;豬丹毒發病縣(市)數49個,發病村和場數高達1 756個,發病豬65 377頭,死亡豬7 217頭,是2000-2010年發病數量和死亡率最高的年份。2001年10月,在黃石大冶市發現高致病禽流感,隨后在黃岡、孝感、襄陽陸續發現。2002年高致病禽流感向南擴散,廣東、湖南等地出現高致病性禽流感。動物疫病的發生與傳播與該年份洪澇災害的發生具有內在的聯系。
4 洪澇災害后動物防疫工作重點
洪澇災害不僅給畜牧生產帶來直接損害,同時由于動物尸體、應激、飼養環境、防疫條件變化等多方面的影響也極易造成災后動物疫病的發生流行。為將疫情消滅在萌芽階段,保障澇澇災后無大疫,洪澇災后動物防疫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4.1 收集動物尸體并無害化處理
受災過程中,不少畜禽被淹,大量死亡。動物尸體內帶有大量致病微生物,如不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任其腐爛發臭,病菌會隨水流、空氣四處擴散,不僅污染環境,還易引起人畜疫病流行。受災地區要組織人員收集動物尸體,要盡最大能力全范圍搜索,避免遺漏;搜索還要早行動,以免尸體腐敗。收集到的尸體可就地選擇高崗地帶深埋或焚燒處理,也可轉運至無害化處理點進行集中處理[4,5]。
4.2 消毒滅源
由于洪災期間糞池漫溢,溺死畜禽和各種污物隨水流動,水源圈舍等環境受到嚴重污染。養殖場(戶)要做好圈舍及周圍環境的清掃消毒工作。重點是畜禽舍及有關生產設施、屠宰場(點)、畜禽及其產品加工、銷售場地、倉庫、中轉場地、牲畜市場、農貿市場、飲水源、畜禽運輸車輛、用具等。
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方便、便宜、適宜的消毒劑,并根據消毒對象的不同選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動物尸體滯留地或撒布生石灰或噴霧消毒液;運輸車輛、工具根據材質選用無腐蝕性質的消毒劑噴霧消毒。養殖場、圈舍、場地周圍采用噴灑消毒液的方式進行消毒,金屬設施、設備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木質工具及塑料用具采取消毒液浸泡消毒;污水溝、水塘可投放生石灰或漂白粉。另外,高溫高濕、污水橫流易滋生蚊蟲,造成附紅細胞體、弓形蟲病的傳播,應做好洪澇區域的殺蟲滅鼠工作,可通過噴灑滅蚊蟲的化學藥品,投放滅鼠藥、捕鼠器等方法殺蟲滅鼠[6]。
4.3 預防免疫
重點做好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和豬瘟等疫病的強制免疫工作。對所有家禽實施禽流感免疫,特別是做好鴨、鵝等水禽和飼養周期短的肉雞、肉鴨的免疫;對所有偶蹄家畜實行口蹄疫強制免疫;對所有生豬實施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和豬瘟強制免疫,母豬配種前、仔豬斷奶前要進行一次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強化免疫;對新補欄畜禽及時補免。同時做好免疫效果檢查,對抗體達不到要求的畜禽及時補免,保證免疫密度和質量。
4.4 疫情測報
組織人員對受災地區逐村逐戶開展臨床巡查監測,做好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巡查記錄。并結合當地畜牧業生產、動物防疫、屠宰加工和畜群流通情況,分析掌握轄區內疫情發展趨勢。加強動物疫病的采樣監測工作,監測出的陽性畜禽要嚴格按要求及時進行處置。另外,要加強災后動物疫病防控知識宣傳,充分發揮基層防疫員、獸醫門診、養殖場(戶)的積極性,發現疑似動物疫情或可疑病例時及時上報,必要時采集病料送當地動物疫病控制中心實驗室進行檢測。
4.5 檢疫監管
各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切實加強飼養、屠宰、經營、加工、運輸、儲藏動物及動物產品監管,嚴格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加強流通環節監督檢查,有效防止病死動物及其產品流入市場。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要嚴格查物驗證,發現可疑疫情,立即按規定報告和處理,堅決防止疫情跨區域傳播。進一步規范活禽市場監管,嚴格定期休市和消毒制度,對重點活禽市場實行每周定點檢測。要密切配合工商、衛生等部門,逐步取消大中城市城區和人口密集地區活禽市場,有效防止疫源傳播和擴散。
參考文獻:
[1] 李 宏.基于國民財富損失控制的自然災害防災減災研究[D]. 遼寧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1.
[2] 劉林青,付 雯,張淼潔,等. 洪澇災害地區動物疫病形勢分析[J]. 中國動物檢疫,2016(8):1-2.
[3] 佟延功,呂玉芹,楊 超.哈爾濱市洪災區淺層地下水水質監測及分析[J]. 中國公共衛生,2001,17(6):539-540.
[4] 曾凡勝,陸小梅,林 浩,等.自然災害后動物疫病的防控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08(17):292.
[5] 俞懷林.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應急機制建設[J].青海畜牧獸醫雜志,2014,44(1):23.
[6] 李如治.家畜環境與我國的現代畜牧業[J].中國牧業通訊,2006(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