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安++普朝華
摘要:新平縣戛灑鎮大平掌生豬產銷專業合作社從2005年成立至今,通過政策、資金、技術扶持以及創新管理模式和養殖方式轉變,走出了一條養殖專業產銷合作社發展的新路子,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帶動作用,但在管理模式轉變和養殖技術更新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通過多年參與指導該生豬產銷專業合作社具體工作,對生豬產銷專業合作現狀進行了分析和思考。
關鍵詞:生豬產銷專業合作社;發展;思考;戛灑鎮
中圖分類號:S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9-0059-02
近幾年來,新平縣戛灑鎮重視畜牧產業發展,通過政策、資金、技術扶持、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與完善,使生豬養殖模式轉型升級加快,規模化生產迅猛壯大,產業提質增效明顯,其主要做法是培養典型示范戶,引領周邊群眾發展生豬養殖,樹立起大平掌生豬產銷專業合作社在當地典型和示范帶動作用,筆者多年來一直從事畜牧科技推廣工作,長期參與指導該生豬養殖專業合社組織實施,見證了該民營養殖企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曲折發展歷程,現將大平掌生豬產銷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供同行參考。
1 戛灑鎮大平掌生豬產銷專業合作社概況
戛灑鎮大平掌生豬產銷專業合作社位于新平縣戛灑鎮大田村委會大平掌村小組,總體由18戶生豬規模養殖戶組成了生豬產銷專業合作社,最初在2005年成立養豬專業合作組,2005-2007年政府部門為全組提供無息貸款48萬元,2008年至今全組獲畜牧扶持貸款1 830萬元。產銷合作社于2014年12月14日成立, 截至2015年底,共出欄商品肥豬7 000頭,出售仔豬5 500頭,銷售收入達2 000多萬元。2016年6月時,合作社生豬存欄3 600頭,其中能繁母豬153頭(其中LY母豬141頭,一般良種母豬12頭),杜洛克種公豬6頭,商品豬3 411頭,建設有標準化育肥豬舍、仔豬保育舍、母豬舍共計 11 525 m2,有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和養殖重點技術研發團隊,目前合作社生豬存欄3 600頭,預計2016全年可出欄商品豬8 000多頭,仔豬6 400多頭,收入可達2 272萬元,占該小組農業收入90%,占農戶總收入的 85%,通過多年卓有成效體制改革和養殖技術創新,合作社實現了規范化管理和規模化經營目標,養殖經濟效益顯著。
2 存在的問題
2.1 組織化成度不高,總體實力較弱
合作社本著“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形成專業化、生態化、市場化、產業一體化的發展模式,但在內部組織化管理和生豬科學養殖技術運用等方面,缺少一套高效運行綜合管理機制,阻礙了生豬產銷專業合社長促穩定發展。
2.2 應對多變市場抗風險能力有待于加強
對生豬市場預警估量觀測、管理風險、烈性傳染病風險、防疫風險、疾病風險及市場風險缺少分析和研究,應對各種市場風險能力減弱,使產銷合作養殖風險增大。
2.3 持續發展后勁不足
該合作社是弱勢群體的聯合,資金短缺、積累不足、技術落后、人才匱乏、市場信息不靈是制約產銷專業合作社發展的主要因素。通過多年培育和扶持,專業合作社雖然不斷發展壯大,但小生產與大市場難全面有效對接,養殖綜合生產水平不高,政府扶持和養殖方式創新沒有建立長效機制,致使生豬養殖轉型升級和市場的開辟力不從心,難以應對市場、價格和競爭機制的影響,在市場價格低迷時抵御能力弱,制約了生豬養殖發展。
2.4 缺少養殖技術行家和管理人才
現有合作社成員雖然多年從業生豬養殖,積累了不少養殖經驗,但合作社經營者組織經驗不足, 缺少行之有效的合作社運轉手段與機制,難以將各個成員的生產設施、設備包括生產資料進行合理的調配與使用,現有的養殖技術更新慢,社員外出學習培訓意識不強,定期研討養殖技術次數不多,生產中遇到困難和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養殖觀念轉變和養殖模式創新能力弱,對外界畜牧業發展動態和趨勢不了解,以及在品種改良,技術革新、市場營銷方面沒形成綜合配套體系和機制,畜產品總體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養殖效益不能充分發揮。
2.5 動物疫病風險依然嚴峻
養殖產銷專業合作社按實施方案和技術措施建立健全了檢疫、隔離、消毒、免疫等規章制度,并嚴格遵守執行,傳染病風險有效降低,但受周邊地區疫情不斷、養殖區定期疫病監測評估少、疫病檢測種類和范圍窄、科學養殖水平不高,養殖管理制度不完善,缺少專業防疫支撐體系和專家指導等因素的影響,加之近年來動物疫病種類增多,病毒毒株變異加快,家畜交易頻繁, 養殖地凈化困難,疫病防控難度加大,使老病尚未凈化,新病傳入的可能性增大,生豬養殖防疫形勢依然嚴峻。
2.6 品牌意識不強
養殖專業合作社能否擁有知名品牌、強勢品牌,直接關系到自身的發展,大平掌生豬產銷專業合作社多年致力于生豬養殖的研發和技術攻關,探索出了有效的管理和養殖技術,在變化莫測的市場經濟中穩步發展,生豬年均出欄率逐年上升,養殖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顯著,但沒有及時申請相關產地認證,產品認證,沒適時打造形成屬于自己的品牌,市場占有率和產品知名度低,商品轉化率及經濟效益低。
3 應對措施
3.1 推進養殖專業合作走標準化生產路線, 健全機構,完善運作機制
按照合作社組織章程,通過召開社員會,群策群力,重點對生豬養殖發展趨勢和動態展開分析研討,適時修改養殖各種管理制度和更新養殖技術,著重解決社員養殖中遇到的養殖困難和問題,以便及時解決管理矛盾和規范養殖技術,提高養殖整體水平,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努力推進生豬養殖產銷合作社進行產業化經營,實現生產與市場的無縫對接, 從而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收益。
3.2 把生豬養殖抗市場風險能力納入常態化管理機制
一是要做好市場監測,加強信息引導,依托水塘鎮年交易20萬頭生豬交易市場距戛灑較近的優勢,進一步強化生豬生產和市場價格動態監測,密切關注生產形勢變化,加強形勢研判和走勢預測,及時發布市場預警信息,實現以養殖戶手機為終端,在互聯網上建立電子信息服務平臺,實時發布與養殖相關的市場信息,確保養殖場、養殖合作社能根據市場波動變化合理的調整生產規模,有效避開可能出現的潛在的市場風險。二是要優化豬群結構,淘汰老齡、生產性能低的母豬,組合優質種豬群,保持母豬數量并提高其質量,提升種豬生產能力和豬群質量。
3.3 整合畜牧產業項目資金,扶持合作社的發展
要積極引導合作社整體發展,強化政策、資金、技術扶持,開展養殖模式及市形勢分析,合理按需求適度組織生產,著重加快落實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項目和生豬良種補貼、能繁母豬補貼、養殖保險等政策組織落實,技術措施方面具體指導好新技術、新方法、 新品種、新設施設備在養殖合作社生產中的推廣與應用。全面提高生豬養殖科技含量和經濟效益,促進產業提質增效和培強壯大。
3.4 提高社員養殖技能和管理水平
一是要按計劃和要求適時組織社員集中討論生豬養殖關鍵技術措施,及時調整養殖方式,更新管理方法,著重運用落實好“種、料、管、免、檢、監、 測、銷”綜合配套體系和機制;二是選撥部分社員到大型生豬養殖規模養殖企業、畜產品交易市場、畜產品加工企業學習養殖管理及畜產品精深加工技術,培養出一批善管理、會經營、懂技術團隊;三是合作社可試行與科研單位簽訂技術服務及人才培養協議,壯大團體技術力量,逐步提升養殖技術整體技能; 三是結合農民培訓、科技入戶等工程,組織社員集中培訓、外出考察等形式,讓社員了解畜牧發展動態和趨勢,逐漸轉變社員的養殖觀念和實現養殖模式創新,使養殖效益充分發揮。
3.5 加強疫病防控,保障生產安全
進一步強化生豬產銷專業合作社防疫監管,生豬產銷合作社要圍繞自繁自養、全價料飼養、程序化免疫、制度化消毒、科學化用藥、保健性防疫等科學的飼養管理來提升豬群健康水平,根據養殖水平和當疫病流行情況制定適宜的免疫程序,著重抓好豬瘟、豬藍耳病、豬口蹄疫程序免疫及規范常規病防治措施,切實加強重大動物疫病監測和檢測,及時分析和評估監測結果,發布預警信息。杜絕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發生重大動物疫情,確保生豬產業健康發展。
3.6 發揮資源及規模生產優勢,打造一村一品牌目標
積極爭創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條件,按照無公害生豬養殖的技術規范,不斷改進和完善各項管理措施、養殖設施和養殖技術措施,努力達到無公害肉豬生產的技術標準,并適時申請產地認證、產品認證、實現商標注冊,形成本地區名特優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促進生豬產銷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