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剌靈
201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布了《上海市食品藥品安全“十三五”規劃》,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建立與特大型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符合的食品藥品安全現代治理體系,努力使上海成為全國食品藥品最安全、消費最放心的城市之一。
人大代表圍繞食品安全專題進行集中視察
2016年12月6日,上海市人大代表圍繞食品安全專題進行集中視察。記者了解到,上海全市共有食品生產經營主體23.2萬戶。2016年1-10月,上海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總體合格率為97.3。目前,在政府部門牽頭、人大代表的多方呼吁和建議下,上海正全力打造“綜合協調+專業監管+基層綜合執法”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老百姓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正在被逐一化解。比如,此前一些上海市人大代表曾就餐桌上的地溝油問題,呼吁有關方面能夠盡快從源頭上加強防范,徹底解決這個民眾關心的問題。這次視察,上海市食藥安辦透露了有關“地溝油”的最新信息:經過近四年的綜合整治,在上海市人大的支持下,上海已在全國率先實現“產、收、運、處”全程閉環監管,通過大數據和上述閉環監管合成,達到一流監管水平。
目前地溝油監管已覆蓋上海全市16個區近3萬家餐飲企業,每天回收交易量在70-90噸。會同有關方面研究,將餐廚廢棄油脂轉化為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已在上海市10條公交線路104輛公交車上使用。近期,上海中器環??萍加邢薰?、瑞典宜家家居亞太區公司、上海巴士化工物流有限公司共同啟動了以“環保、低碳、持續發展,落實社會責任”為主題的生物柴油三方戰略合作項目,將公交車輛使用生物柴油技術,推廣到巴士物流和宜家物流車輛上使用,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變廢為寶,突顯環保理念。
新修版食安條例將突顯地方特色
作為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的重要內容,相關立法工作不可小覷。記者注意到,此前《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辦法》(修訂草案),進入二審后便更名為《上海市食品安全條例(草案)》。就此,上海市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徐文雄介紹說,本次修訂中增加了食用農產品監管、網絡食品經營、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等內容;從監管措施看,規定了從市場準入到全程追溯、事中事后監管的新要求。由“實施辦法”改為“條例”,是為了可以對地方性事務中的某一方面事項作比較全面、系統的規范,更好體現地方特色。
據悉,此次新修版食安條例將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包括從市場準入、全程追溯到事中事后監管的各環節。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追責力度,并建立食品安全嚴重違法生產經營者與相關責任人員重點監管名單制度,對嚴重違法者提出了一定期限內禁止從事相關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規定。
新版條例還將對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建立嚴格的實名準入制度,通過與監管部門的許可信息比對、核查等方式,對入網食品經營者的許可證件進行審查。同時明確對平臺上的食品經營行為檢查要求,及時制止食品安全違法行為。
市人大代表就食品安全條例草案展開討論
2016年12月7日,由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漢民主持,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市人大法制委員會主任委員林化賓等機關代表和部分市人大代表舉行座談,聽取代表對《上海市食品安全條例(草案)》的修改意見。
·在突破和創新中規范細化法律監督
來自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執法總隊的劉震華代表表示:
有關部門就草案的立法工作相當認真、謹慎,已經多次聽取了人大代表和相關人士的意見建議。在多次修改和完善過程中,上海市民也進行了積極參與,體現了老百姓對食品安全的期盼和要求。他認為,條例草案符合上海市的實際情況,有些具體規定職責也逐步清晰,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劉震華認為,新修版條例中的內容規定和相關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比較起來,有了不少的突破和創新,并且有了更明確的規定。比如,回收食品。作為食品安全的監管工作人員,他發現其中對回收食品的規定已經相當嚴格。再比如,農產品儲存與運輸安全問題。在執法檢查工作中,之前他也曾提出過,有關方面對食品從生產到加工等環節的儲存到運輸過程監管存在盲區,尤其是上海城鄉結合部倉儲區域。目前提出對食品儲存的運輸有一個備案的方式,就能有效緩解這方面的問題。另外,他還關注到了有關方面對于食品安全的一個大數據的梳理和利用,也體現了目前食品安全管理的與時俱進。
劉震華代表提出了以下建議:
首先,對目前新修版條例中一些法律職能上的規定,有些內容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比如法律制裁中關于食品的產品、原料的提法,建議和專業人員確認后,前后保持一致。
其次,對于草案第88條,建議加入一些法律監督的文字表述。這一點,可以參照相關環保方面的立法。他認為,法律條文上對于環境污染治理和食品污染的治理存在一定共性。
再次,對這中間可能涉及的,就是對有毒有害的食品的銷毀問題,要有一個監督銷毀的規定。對有毒、有害食品,對不能流入市場的產品,有一個監督處理或事后處理的過程規定。
·網絡平臺的食品監督難度大、盲區多
對于網絡食品安全問題,本刊曾在社會廣角欄目,就網絡訂餐背后的食品安全亂象做過專門的報道和分析。據辦案第一線的警員表示,隨著相關網絡訂餐交易市場不斷飆升的交易市值,網絡食品安全背后存在諸多安全隱患亟待重視。
我們可以見到新修版條例立法草案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履行下列管理責任:如,明確入網食品經營者的準入標準和食品安全責任;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通過與監管部門的許可信息進行比對、現場核查等方式,對入網食品經營者的許可證件進行審查;對平臺上的食品經營行為及信息進行檢查;公示入網食品經營者的食品安全信用狀況;及時制止入網食品經營者的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并向其所在地的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報告;對平臺上經營的食品進行抽樣檢驗;以及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管理責任。
在座代表也紛紛提到了對于網絡食品安全問題的最新關注:來自上海師范大學的高湘萍代表指出,新修版條例中加入了對平臺上銷售食品需進行抽樣檢驗的條款,這個操作性是不是強?舉個例子,明星做食品代理廣告,是否要求其找代理機構去進行自己的鑒定?高代表認為,對食品是否符合國家標準,應該是由國家專門機構食品檢驗所來完成的,其應該對所轄范圍的食品標準有自己的定期公布,如果要“技術方”去完成一個食品檢驗的責任,這個法律邊界是否清楚,這一點值得商榷。目前,新興行業發展得很快,在法律上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對其良性健康發展會有一個好的支撐作用。
此外,一些代表認為,網絡食品安全的盲點很多。對于上海這個超大型城市而言,看似不起眼的新變化、新問題,都有可能引發一場實實在在的危機。現在很多微信朋友圈,都在曬自制手工食品,有些人由此看到商機,轉而開始開拓個人售賣。對于這類網上自制銷售的食品,該如何監管,這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代表觀點貼肉,關鍵在于落實
來自上海市黃浦區殘疾人聯合會的朱如安代表,對新修版條例的體會,談得相當“貼肉”。他表示,政府對該條例的反復修改和征求民意、代表意見等工作,體現了對該條例的重視程度,希望也相信該條例出臺后,對上海的食品安全治理會有一個很大的改觀。他認為,長期以來,食品安全老出問題,關鍵還是違法成本過低,執法成本過大。對一些網紅食品的監管和宣傳,媒體要有自己的法律底線和態度,態度不能模糊。他還提出,對于小餐飲服務提供者的管理,僅備案制,是否有效,備案是否有標準?目前更多的執法責任落在社區監管部門,執法力量能否跟上?法律文本監管的盲區,諸如夜排檔失控等現象,最后誰來落實?
此外,一些代表對條例出臺后,相關執法人員的培訓也相當關注。和交通輔警不同,食品安全的執法人員,需要更為專業的培訓和進階機制,才能保障執法隊伍更好地維護和保障全市的食品安全。
在反復研讀、斟酌草案內容,以及聽取社區老百姓建議后,還有代表反映,社區居民在關心草案過程中,較多關心的是和他們日常生活有關的問題,比如里面有沒有提到他們正常購買、食用的保健品,有沒有相關組織和部門,能夠提供相關保健品食用安全的咨詢和監督機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