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獲獎漫畫談當下新聞漫畫的創作要點"/>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文/陶開儉
這些漫畫為何能獲中國新聞獎?
——由獲獎漫畫談當下新聞漫畫的創作要點
□ 文/陶開儉
新聞漫畫作為針砭時弊,弘揚正氣的新聞載體,深受人民群眾喜愛,也常年在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中占據一席之地。作為第26屆中國新聞獎新聞漫畫新聞版面初評評委,作者為廣大新聞漫畫創作者解析獲獎漫畫的特點,以及當下新聞漫畫的新變化、創作要領。
新聞漫畫 中國新聞獎 創作要點
2016年,我很榮幸有機會參加第26屆中國新聞獎新聞漫畫新聞版面初評評選會。因我從事新聞漫畫創作,故被安排在新聞漫畫初評一組里,由此得以觀摩、評定參評的275件參評作品。初評評委們經認真討論深入分析后一致通過14件新聞漫畫參加定評。最終,部分新聞漫畫作品分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和國際傳播獎三等獎。這些漫畫能代表當下的新聞漫畫水平,其特點是抓問題“多”、擊痛點“多”、藝術水準高。
為何新聞漫畫在中國新聞獎中始終占有一席之地?我認為,這是因為漫畫的獨特優勢造成的。形象化的視覺沖擊力、巧妙的構思直揭問題關鍵,這種直擊痛點的方式強而有力、不留情面。對漫畫作者而言,最大問題是敢不敢畫。其中有兩個問題:一是敢不敢對痛處動手;二是敢不敢對自己的漫畫負責。所以,新聞漫畫往往需要相對寬松的傳媒氛圍、恰當的創作導向,創作人需要具有較高的社會責任感和政治敏銳性,創作要膽大心細、把握分寸,抓住典型直擊痛處。新聞漫畫是“手術刀”,也就是說,心是好的,手是狠的。畫就是為揭露問題,解決問題,激濁揚清,弘揚正能量。胸懷正氣才敢于針砭社會癥結,敢于畫一些問題漫畫。
第26屆中國新聞獎獲獎新聞漫畫中有6件具備明顯的問題指向。其中針對某些政府部門行政作為問題的有3幅:《大活人“自證活著”是何方規矩》《粉飾》《誰說問責不狠》,從不同角度揭示了問題。輿論監督是黨媒擁有公信力制高點的保證之一,也是黨媒能在龐雜的海量媒體中具有強大影響力的品格之一。
一等獎作品《大活人“自證活著”是何方規矩》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圖1)。漫畫中一位老人一只手拿著一份報紙,另一只手拿著一份敲有公章的證明,而自己的臉,從證明的照片位置冒出。作品靈感取自某地必須讓老人手持當日報紙拍照,才能拿到證明自己還活著的加蓋公章的證明,然后方能領取高齡補貼。顯然是認證、認章、不認人。這種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做法,讓畫內老人的眼中透露著深深的無奈。
漫畫根據一個典型新聞事件,對開具證明方式的匪夷所思做了辛辣諷刺,看似畫面引人發笑,其實讓人深思。然而這種典型事件卻具有代表性,在現實中“證明自己還活著”的相關信息并不少。此類事件往往被引為笑談。
該漫畫作者曹一說,從“證明你媽是你媽”到“證明自己還活著”,此類事件廣受矚目。需要開具的證明太多,甚至于一個大活人去辦理高齡補貼,還得證明自己還活著,這樣的荒唐事在社會生活中一再發生。他的漫畫瞄準這個典型事件,對證明過濫的社會現象進行辛辣諷刺,現實針對性強。漫畫刊載后,新華網、新浪網、網易新聞等網絡媒體紛紛轉載。
獲獎新聞漫畫《粉飾》將電腦鍵盤變成化妝盒,電腦屏幕顯示的“某機關信息公開”變成自我表揚的光榮花(圖2)。問題直指一些機關網站的信息公開成了自我粉飾的宣傳工具,既不符合政策初衷,群眾看了也不買賬。在網絡傳媒時代,這是某些政府部門的一種新的典型作秀方式。漫畫運用比喻手法,對這類現象進行了夸張的諷刺,現實意義很強。獲獎新聞漫畫《誰說問責不狠》將形式主義表現得淋漓盡致,本應該層層問責,卻成了作秀的舞臺,畫面直擊某些袒護違規人的現象,諷刺犀利。
此類新聞漫畫抓住典型事件,緊扣社會熱點,切中時代脈搏,有較強的現實針對性,在獲得良好傳播效果的同時,也推動行政作風改革,媒體的價值得到最大體現。
新聞漫畫要與時代同步,反映社會發展。第25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新聞漫畫《微信控》、第26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新聞漫畫《手機時代我們的面孔》均是這一類型的優秀作品(圖3)。
近幾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發展,“見面掃碼”“溝通微信”成為手機用戶溝通方式的新特征。二維碼成為眾生相的新注釋。畫面中,眾多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們,都擁有同一模式的“手機”面孔。人人都是一張二維碼的面孔,看著滑稽可笑,但笑完后卻引發人深思。漫畫作者郝延鵬說,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每個人在交往、購物、添加聯絡方式等方面都離不開二維碼,二維碼在生活中也成了交往符號。他對手機時代和二維碼的認識促成了創作這幅漫畫的靈感。過去是看臉認人,而現在,我們通過二維碼識別對方,從而二維碼變成了我們的一張新面孔。
這件作品,一方面表現了伴隨傳媒技術革新,通訊方式發生變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二維碼名片,只要掃一掃,各種信息盡在其中。另一方面,反映了因通訊工具變化引發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距離越來越疏遠。傳統的見面聊天往往情感豐富、表情生動,是有溫度的談話;而現在,二維碼可以體現每一個人的信息,大數據可以完整地描繪一個人,人們的溝通方式漸漸充滿機械、數據、缺乏人情味的氛圍。這種變化雖然難以簡單地以對錯來定論,但引發的思考卻耐人尋味。漫畫使每個人都品讀出不一樣的味道。

□ 圖1為新聞漫畫《大活人“自證活著”是何方規矩》(獲第26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作者曹一)

□ 圖2為新聞漫畫《粉飾》(獲第26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作者侯曉強)

□ 圖3為新聞漫畫《手機時代我們的面孔》(獲第26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作者郝延鵬)
漫畫之所以為廣大受眾所喜聞樂見,是因為其反映的內容取自生活、貼近群眾。第26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新聞漫畫作品《飛來“瘋”》在貼近民生方面表現得尤其突出。
這幅漫畫體現了作者鄭辛遙的一貫風格:簡潔明了,黑白分明,筆觸老到。畫中“山”字演化為一座山,在山的左峰還露出一個亭子,意為旅游景區。在這座山最高峰的上面多了一個“¥”。大家知道,“¥”為人民幣的符號。漫畫的標題為《飛來“瘋”》,很容易讓大家聯想到諧音的著名景點“飛來峰”,體現了旅游主題,而“瘋”字,又體現了旅游產業大開發的瘋狂。通過這個“¥”瘋狂地飛到山峰的最高處并穩穩地占據了這個景點的重要位置,這個辣眼的畫面點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過度的瘋狂開發,破壞了我們的旅游環境。漫畫語言運用生動有趣,技巧簡潔、重點突出,關注民生熱點問題。
旅游一旦成為產業,逐利很容易將一個健康的業態引入歧途,這個大眾休閑方式就不再輕松,民眾這種休閑的權利也可能被侵蝕。畫面中反映了兩個問題:一是為追求經濟效益,在硬件上不斷堆砌與景觀很不相符的建筑,影響了旅游環境;二是一些景點的經營人員抓住游客作為弱勢群體,以及旅游心態,不擇手段地坑蒙拐騙以及天價菜,都在給景區抹黑,對景區的軟件服務造成了惡劣影響。這些,都是在瘋狂的旅游開發中對景區和游客的傷害。
當下,新聞漫畫應對國際新聞有一定關注,通過漫畫形式告訴公眾這些國際新聞事件的真相。在第26屆中國新聞獎新聞漫畫獲獎作品中也不缺少國際題材,例如王曉瑩的漫畫《無可奈何》、羅杰的漫畫《裂痕》。這兩件作品有一個共同點:抓事件。
漫畫《無可奈何》抓住了美國將亞投行視為對華盛頓主導世界銀行以及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的威脅,曾呼吁盟友不要加入,但英法意澳等國紛紛加入亞投行這一事件。漫畫以此為題材,畫面生動、夸張、入木三分。這是彰顯我國國際影響力的一個新聞事件,形象生動的畫面提升了該新聞事件的傳播力、影響力、感染力。
漫畫《裂痕》抓住了引起全球關注的小難民遇難事件。2015年9月,一張小難民遇難的照片引發世界關注。是拒還是留?歐盟各國反應不一,作品形象藝術地反映出此事對歐洲的影響。作者羅杰是多次榮獲中國新聞獎的新聞漫畫作者。他說,創作這幅新聞漫畫的靈感源于那個引起廣為關注的小難民遇難事件。小難民遇難照片公布時,舉世嘩然,歐盟內部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兩種聲音,一方要求繼續接納,另一方堅決抵制,因為這張照片,引發了歐盟的分裂。作者羅杰之前考慮過將這張照片畫成剪刀或砍刀,把歐盟旗或剪或砍為兩半,但效果都不太理想,后來干脆直接用照片,沉沉地砸落,把畫有歐盟旗的地面砸裂開,效果不錯,視覺沖擊也強。
(作者是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常務理事,姑蘇晚報社主任編輯)
編 輯 翟錚璇 9055531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