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改革”作為會議主題,鼓勵國有企業大力引入民營資本等其他形式的資本,從所有制的角度推進改革,實現混合所有制經濟。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徑有很多,這些路徑對企業價值會產生哪些方面的影響,本文將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徑之一的整體上市為例,從產業整合、股權結構、治理結構和財務績效四個方面來闡述。
關鍵詞:混合所有制;整體上市;企業價值
在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改革”被作為此次會議的中心思想而提出,鼓勵國有企業進行新一步的改革,此次改革重在鼓勵國有企業引入民營資本、外資資本等其他資本,大力推行經濟體制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此次改革重在引導非公經濟進入國有企業,并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實現以管企業為主邁向管資本為主,使各種企業形式的優勢實現互補,在相互融合中促進企業發展,提高企業價值。本文將對所有制改革對企業價值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探究,下面就以所有制改革的主要路徑之一“整體上市”對企業價值的影響為例,進行分析。
一、整體上市的內涵與路徑
1.整體上市的內涵
整體上市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推進混改的方法。在國內市場上,整體上市是指企業集團將其主要的用于生產經營的資產注入到上市子公司或者直接上市的方式。簡單的來說,公司首先要對股權結構進行改革造,再進行股票的公開發行上市。規范公司的運作管理、完善治理結構等,是公司上市的過程中保證公司可以持續健康的發展的關鍵。公司成功上市后,便可通過資本市場來為自身企業發展所需資金進行融資,開拓出一條長期的、且持續穩定的融資渠道,促進資金的良性循環。
企業通過整體上市,可以提升綜合實力,增強融資能力,使自身具備大規模戰略并購的實力,在同業或是上下游企業間進行并購整合,進一步地搶占市場份額,同時節約交易費用,為企業打響品牌,擴大品牌影響力,增強市場競爭力提供思路。
2.整體上市的路徑
整體上市是要求企業的經營生產全部實現上市,并非只是企業中某一環節,或是企業的某一條產業鏈上市。通常情況下,企業會根據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來選擇整體上市的方式。而一般情況下,可供企業選擇的上市方式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兩種:
第一,以上市子公司為切入點,通過利用子公司來收購其母公司的相關產業,從而使得母公司也可以借殼上市。這樣的方式可以理解為:“子公司——收購——母公司”。通常所說,子公司通過配股、增發新股等方式來融資或是募集資本,但是發行可轉債在一定意義上可被看作為增發新股。
第二,以集團母公司為切入點,通過利用母公司來收購整合其已上市的子公司發行的股票。這樣的方式可以理解為:“母公司——整合——子公司”。上市子公司發行的股票,可以利用現金購買或用母公司的新發行股票進行股票兌換的方式。
二、企業價值的內涵
本文對企業價值涵義的界定出自兩個方面的考慮:第一,從企業價值評估的角度;第二,通過利用企業要素資產通過整合后所衡量出的整體盈利能力來體現企業價值。因此不具備現實或潛在盈利能力的企業不存在價值。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它的盈利價值,乃至其潛在的盈利價值是其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因此在衡量企業價值時,我們從價值評估的對象和目標兩個方面進行考慮,將其定義為:
市場價值=公允價值+盈利能力+潛在獲利機會價值
值得特殊說明的是:
企業價值≠賬面價值,企業價值≠市值,企業價值≠清算價值
三、整體上市對企業價值的影響
1.整體上市有利于促進產業整合
一直以來,企業所追求的都是持續健康的發展,為了維持企業的長期發展,企業需具備一定的市場競爭力,而維持這種有效競爭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便是產業整合。從各行業發展所呈現的形式來看,將企業的生產要素進行重新的分配,包括所有制的重新分配、調整,而后建立起一個新的資本組織,最終形成一種有利于企業長期競爭力的主導產業及相應產業結構。對于一些正處于整體上市過程中的國有企業來說,是通過資源的重新分配,產業的有效整合來提升企業價值的。產業整合的優勢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體現:一方面,整體上市能夠對企業的邊界做出進一步的調整,攻克了控股公司與上市子公司盤根錯節的經濟問題,同時使整個社會的交易成本大大的降低;另一方面,產業整合最直接的優勢就是能夠從規模經濟中發掘好處。第二,產業整合能夠很好地得到擴大經濟規模后帶來的益處。當有新的資產注入后,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和經營效率將會大幅度的提升,市場競爭能力也隨之增強,使投資者在進行投資選擇時更具信心。同時,資產的注入刺激了公司優勢的更好發揮,這樣又可以大幅的提高公司的經營業績。整體上市作為股票市場的一種產業整合方式,能夠有效地發揮產業、產品及管理的優勢,促進企業健康、長遠的發展。
2.整體上市有利于改善股權結構
理論上來說,股權結構對企業的影響作用是很大的。它既影響這企業的控制權結構,影響著企業管理機構,同時還影響著企業的治理效率。從企業績效的角度來評價,企業要想實現更高的價值,就需要合理規劃其股權結構。在股權適度集中時,大股東可以通過監督管理層行為,來限制其為了謀求自身利益而置股東利益于不顧的行為,降低經理層代理成本,同時增強市場運行有效性,提高企業價值。有學者研究表明:國有股權的占比與效益成反比例變化,因此通過整體上市,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國有股的比重,股權結構的流動性增強,公司的效益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整體上市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國有股的比重,股權結構的流動性增強,公司的效益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3.整體上市有利于優化治理結構
如果選擇了整體上市的話,那么股權集中化大股東“專制”操控管理將得到進一步的遏制。相比較而言,整體上市時,原來“專制”的國有控股比例大大降低了。整體上市能夠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其他投資者的加入在降低國有股份比例的同時,還給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包括先進的技術,豐富的人力資源以及獨特的創意等等有利于企業發展的資源。在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同時,不斷增強其市場競爭力,促進治理機構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最后,整體上市使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清晰明確,防止了母子公司的大量的關聯交易所帶來的虛報業績的現象。
4.整體上市有利于提升財務績效
學術界普遍認為,公司利潤的增速與企業價值是同向變化的關系,即增速越快,公司業務發展速度和盈利能力提高越明顯,越有利于股價的增長,有利于提高企業價值。此外,公司整體上市會使公司財務杠桿降低,為企業間接融資提供空間,此時優質資產的注入,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進而提高了配股能力,通過改善資本結構以及合理平衡財務杠桿可以產生資本組合的效應,即在既定風險下創造最大收益,從而提升企業價值。
通過對以上幾個方面的分析闡述,整體上市是有助于提高企業價值的,是企業結合自身發展狀況,尋求突破,提高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手段,作為國有企業推行混改的有效路徑是有積極意義的。在上市的過程中,要嚴格規范企業的運作管理、完善治理結構,實現企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公司成功上市后,通過資本市場來為自身企業發展所需資金進行融資,開拓出一條長期的、且持續穩定的融資渠道,促進資金的良性循環,同時做好面對公眾監督,甚至是競爭對手監督的準備,并定期披露公司的財務狀況。
參考文獻:
[1]魏云峰.我國整體上市及其績效影響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6(03).
[2]王懷芳,王輝.集團公司整體上市之流動性價值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5(11).
[3]丁輝.國有企業整體上市問題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02).
作者簡介:孫秀妍(1991- ),女,黑龍江綏化人,哈爾濱商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