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偉新 魏海剛
摘 要:鄉村旅游資源開發與秀美鄉村建設兩者相互相成,本文以江西省為例,從鄉村旅游資源開發與秀美鄉村建設的相互影響入手,多維度地探析鄉村旅游資源開發與秀美鄉村建設的關系,并由此得出江西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和秀美鄉村建設的建議。
關鍵詞:鄉村資源開發;秀美鄉村建設;影響
一、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對秀美鄉村建設的影響分析
1.積極影響
當前,江西各地都在積極統籌城鄉發展,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著力推進新農村建設。
旅游資源的開發為鄉村旅游帶來新機會,在其發展的同時對人才有著大量的需求,這將會解決許多就業問題,同時鄉村旅游會直接或者間接的使當地農民收入增加,同時也刺激了消費,當地的經濟得到發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保障。
政府的收入增加,必將投入錢財來對鄉村容貌進行修葺,改善不達標衛生條件,同時維護自然環境,使得鄉村旅游得到可持續發展,達到新農村的標準,樹立文明新風尚。與此同時,鄉村當中的公共設施和道路必然會得到提升,也為鄉村旅游帶來更大吸引力。
2.負面影響
盲目的鄉村開發會產生過度商業化的情況,環境被嚴重破壞。鄉村旅游的特點和賣點就是當地的民俗特色,對于鄉村而言,最大程度的保留當地特色,保護當地環境就是招攬游客的必要條件,若環境被破壞,那么前來進行旅游的游客必然會減少。
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如果走樣,會導致城市化、模式化和過度商業化,不利于秀美鄉村建設。鄉村旅游資源的重點在于鄉村,鄉村是整個文化的核心內容,但是在有些地方的旅游資源開發中,對鄉村的開發出現走樣和商業化現象,過渡模式化之后伴隨著的就是巨大的鄉村危機,如果不能夠合理進行鄉村定位,鄉村文化的建設很可能誤入歧途,最終走向平凡。
二、秀美鄉村建設對鄉村旅游資源開發的影響分析
1.積極影響
秀美鄉村建設提升了環境質量,為鄉村旅游資源開發營造了旅游環境。秀美山村建設過程中,重點建設以環境質量為中心的村落文化,這使得鄉村的旅游環境也受到了一定的改善。簡單來解釋這一因果關系,旅游場所所包含的幾項最重要的元素里就有環境質量,只有環境質量提高到一定水平,環境衛生得到保障,秀麗山村這種集自然環境與人文于一身的旅游景點才能夠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和喜愛。比如省內的南昌縣,在最近幾年的環境正致力,已經基本解決了消除鄉村環境臟亂差的狀況,并且在最新的數據統計中顯示農村的清除工程覆蓋率已經達到了100%,形成了環境優美的新農村。
秀美鄉村建設提升了鄉村道路,為鄉村旅游資源開發提供了可進入性。一些大型車輛和游客等一直為鄉村的道路發愁,原因在于鄉村道路修理狀況很不好,修理起來也非常麻煩,道路狹窄的同時還有些伴隨著泥濘或者因為道路材質問題所帶來的坑洼。這首先限制了自駕游車輛的進入,交通不便的情況下是能夠對旅游造成很大打擊的。而這也限制了游客的數量,游客達到一定程度飽和之后道路在不進行修整就會造成道路擁堵和鄉村內的擁擠,這大大限制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以及可進入性。所以通過秀美山村的建設,提升鄉村道路,可以為鄉村旅游資源提供可進入性。比如贛州的石城縣,在緊抓生態建設,綠化庭院和道路,并且對鄉村道路進行綜合政治之后,全縣已經有6個鄉村被評為省級的生態村了。
秀美鄉村建設提升了鄉村的知名度,為旅游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形成,從而有助于旅游行為度的實現。上面我們提到了知名度的重要性,村鎮文化在中國并不少見,每個地區都有其特色的村鎮文化,但是省市知名甚至全國知名的卻沒有幾個,因此打造自身品牌,形成自成一派的村鎮風格是非常有必要的,秀美鄉村建設提升了鄉村的自身各方面水平,有助于知名度的提升,有助于旅游行為度的實現。
秀美鄉村對于當地資源、文化的包裝,有利于鄉村旅游吸引力的形成和提高。鄉村旅游無非靠兩個方面吸引外來游客,首先是環境和生態,之后就是文化和特色。秀美山村建設斥巨資將本地生態環境包裝起來,優化本地旅游資源,更加凸顯自身特色,有利于提升鄉村的文化軟實力和吸引力,比如上面所提到的石城村,打造了特色的贛地文化,提升了文化吸引力。
2.負面影響
有些鄉村建設不注重保護鄉村生態環境與傳統文化。在秀美鄉村建設中,有些鄉鎮過度開發自然資源,不注重開發又要注意開發程度,不注重自然環境的恢復速度,造成自然環境的過度損害,所以必須牢固樹立“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努力改善和保護農村的生態環境。不要因為信息的爆炸放棄和遺忘傳統文明和本地特色,不盲目跟風、不重復建設。
鄉村的特色景觀以及當地居民良好的社會風尚可能會因為過度的開發而失去原貌,不注重鄉村的自然生態和人文景觀保護就有可能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在旅行社的發展建設中,不注重對古村房屋、古樹名木等文物古跡的維護和原貌的保持,就會導致文物古跡無法恢復的結果。在鄉村的旅游開發建設中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應被嚴格執行,明確各項環境保護的措施,規范施工行為,秉持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應同步進行鄉村景區、旅游村莊內的廢物廢水處理等設施建設應與旅游開發,實現達標排放和科學處置污水、煙塵、垃圾等污染物,將鄉村旅游活動控制在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范圍之內,實現鄉村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江西省鄉村旅游資源開發與秀美鄉村建設的關系
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與秀美鄉村的建設是相輔相成的。“秀美鄉村”建設與鄉村旅游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在整合、保護與開發鄉村旅游資源基礎上,實施合理有效的監督和指導,穩步發展鄉村觀光旅游產品,大力提升鄉村休閑、度假和體驗旅游產品,多方面體現鄉村地域的民族性、文化性特色。注重鄉村自然景觀的保護,避免鄉村旅游地的城鎮化。重點開發一系列鄉村旅游產品,如依托紅色旅游資源而形成的鄉村紅色旅游,依托獨特的田園風光資源等形成的休閑觀光旅游以及依托深厚文化底蘊而形成的古村民俗風情旅游等。
江西鄉村旅游資源在推動旅游業發展方面具有很大的貢獻。江西絕大多數農村地域廣大、旅游空間景點分布分散、旅游活動空間范圍大大,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環境。目前,江西的旅游業正從觀光旅游向休閑旅游轉變,廣大鄉村旅游資源已成為吸引游客到城市旅游的主要陣地。發展鄉村旅游資源不僅有利于緩解城市旅游的壓力,而且能促進旅游者的旅游質量,促進鄉村建設更好的發展。
江西鄉村文化資源在保護中存在著許多問題,許多資源(特別是非物質文化資源)正面臨著消失的危險。發展鄉村旅游資源,一方面可以促進鄉村旅游資源的調查、發掘、繼承,另一方面通過發展旅游業,積累一定的資金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建設。同時,通過旅游業的發展,鄉村文化也能吸收現代文化,形成一種新的鄉村文化,促進美麗鄉村的建設。
四、江西省鄉村旅游資源開發與秀美鄉村建設關系研究的啟示與建議
1.江西省鄉村旅游資源開發與秀美鄉村建設關系研究的啟示
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和秀美鄉村建設是相輔相成的,是誰也離不開誰的,秀美鄉村建設創造了更好的環境質量,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是鄉村旅游的基礎。秀美鄉村的建設不單單為是改善了農民居住環境,更為引入和吸引更多的旅行者的到來從而發展可持續的新型的鄉村旅游行業,鄉村旅游的發展增加了政府和人民的收入,使得秀美鄉村的建設能夠更加迅速。
江西不是一個靠工業和運輸發達的省份,農村人口所占比例巨大,鄉村旅游資源十分的豐富,但其獨特的鄉村旅游優勢并沒有很好地展現,因此加速江西的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能夠使江西省新興產業旅游業更好的發展。在開發鄉村旅游資源中,要科學的保護環境、合理的利用資源,千萬不能貪圖利益而過度開發。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保護與利用相結合,更好地展現農村自然環境、歷史文化遺存優勢,嚴格保護耕地,珍惜農業資源的特點、優美的田園風光、豐富的歷史文化、豐富的當地風俗習慣和實踐,融合了現代生產生活方式,充分展現江西現代農村的風貌。
2.江西省鄉村旅游資源開發與秀美鄉村建設的建議
保持鄉村旅游資源原真性是抓住本色的核心和本質,是鄉村旅游魅力持續不減的基本條件。盡量保護好鄉村的自然景觀,突出農村天然、淳樸、環保、清新的環境氛圍,強調天趣、閑趣、野趣,盡量展現鄉村旅游的農村的樂趣和原貌。
鄉村旅行的差異性造就了鄉村旅游的良性競爭,秉持著共同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各個地區利用當地的不同民俗風俗吸引外地游客和本地游客,與此同時,不同的地區也有著不同的鄉村活動,呈現出一種“百花齊放爭奇斗艷”的效果。應注重鄉土氣息的保持與營造,避免商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趨勢;注重鄉村生產生活方式體驗。
在鄉村旅游開發中,一些鄉村旅游產品發生重復,經濟效益衰退,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所以一定要通過系統規劃,整合鄉村旅游資源,科學嚴謹的管理旅游項目。我們可以對不同地區的旅游資源進行調查,然后進行統一規劃,突出不同地區的資源特色,同時加強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通過與其它資源共同互補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來招攬游客,從而發揮當地資源的整體優勢。最后,還要注重鄉村特色的發掘、包裝與推廣;注重一村一品。
目前,游客的體驗性與參與性變得尤為重要,鄉村旅游的目的就是為了能讓居住在城市的游客能夠走進鄉村走近鄉村,在鄉村旅游中體驗田園生活,融入田園生活,學習鄉村生活的文化內涵和傳統文化,獲得在與在城市生活的不一樣的體驗。
江西鄉村自由景觀秀美,發展鄉村旅游的條件極佳,然而對于鄉村旅游的廣告宣傳江西省做的卻不是很到位。加強對江西省秀美鄉村的宣傳吸引大量游客進行體驗是發展鄉村旅游的第一步。通過有效的宣傳,能夠招徠更多游客,從而更好的發展鄉村旅游。
參考文獻:
[1]王衛星.美麗鄉村建設:現狀與對策[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01:1-6.
[2]喬海燕.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浙江省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1:27-30.
[3]帥麗芳.做好“美麗”文章打造魅力鄉村——麗水市蓮都區仙渡鄉美麗鄉村建設的個案研究[J].麗水學院學報,2013,01:12-17.
[4]劉彥隨,周揚.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的挑戰與對策[J].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2015,02:97-105.
作者簡介:魏偉新,江西星子人,九江學院旅游與國土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旅游規劃、旅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