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消費在經濟中的作用不斷增強,高度發達的經濟消費必然很強,同時消費作為生產行為的終結,很難再孤立地把供給與需求完全分開。增強城市消費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對欠發達城市而言,如何以消費為突破點,通過消費引導城市推進供給側改革。本研究選擇宿遷為對象,通過分析宿遷在近些年的消費情況,從消費視角提出對宿遷經濟增長有指導作用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消費;經濟增長;供給側改革
國何以富?無非有三種方式:一是戰爭掠奪;二是擴大生產;三是經濟貿易。然而伴隨我國政治地位與經濟實力的崛起,財富增長更多是圍繞生產與貿易。經濟進入新常態,社會消費正由生產主導向消費主導轉變,一切生產與貿易又最終流向消費者,因而消費推動經濟增長的作用不斷加強,從而始終是社會財富增長的主要動力。
一、經濟發展的宏觀背景
縱觀我國經濟發展環境,國家正在推行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是項長期國策,重在解決供給與需求不匹配的關系。因而,供給側改革并非局限在生產端,更多是對當前經濟發展形勢的一種描述,由單方驅動向雙邊過渡,雙輪驅動經濟增長。
1.傳統產業正在經歷寒冬
在新一輪的經濟形勢中,傳統產業正在受到猛烈沖擊,利潤持續下滑,進而導致針對傳統產業的投資急劇下滑。傳統產業轉型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突出矛盾,即是投資需求急劇下降導致全社會總需求嚴重不足,因而解決矛盾的核心是推動社會消費增長速度,彌補社會總需求的不足,同時以供給側改革策應消費者需求的轉變。傳統產業欠缺的是如何與新技術的融合,將新興技術與創新應用到傳統產業中,以此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2.消費后勁十足卻又缺乏動力
2015年,我國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66.4%。2016年1至4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3%,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4.7%。從數據上看,消費依然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動力,消費市場也隨經濟發展不斷膨脹。同時,眾多消費者選擇海外代購、海淘等方式,充分暴露出國內產品在品質與品牌的打造上有所不足,難以滿足消費者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國內生產缺乏動力。
3.經濟正由虛擬落地實體
相較于實體產業,虛擬經濟的波動性更強。虛擬經濟偏向于投資,是人們對這一產業未來預期價值的折現,而人們判斷的基礎是基于近幾年的經濟發展形勢,很難預測突然出現的危機,這就使得虛擬經濟有很強的不確定性。當前國家正在推行供給側改革,一方面是因為我國的經濟下行的壓力確實比較大,再者經濟結構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但是現在經濟增速下降,虛擬經濟的動力減弱,經濟發展以穩為主,依靠實體產業的發展完全有可能支撐起這個速度。因而供給側改革的過程,即是推動虛擬經濟落地實體,這就為消費型產業提供了新的平臺。
二、宿遷消費產業發展的現狀
自1996年建市,宿遷經歷20年的高速發展,已完成農業經濟到工業經濟的過渡,城市消費能力顯著增強。無論是順應國家發展形勢,還是宿遷自身發展的需要,都要重點關注生產與消費的關系,發揮消費推動經濟增長的顯著作用。
1.宿遷消費潛力
2015年,宿遷GDP達到2126.19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十二五”期間,GDP增速均維持在10%以上,充分反映了宿遷經濟增長的潛力,從宏觀數據來看,經濟發展形勢向好,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再觀察宿遷近5年城市與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伴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市民的消費欲望隨收入的提高則增加。宿遷已經進入工業化中期的階段,市民的消費結構自然也會發生變化,前期因為缺少收入導致的消費能力會得到進一步釋放,因此“十三五”有可能是宿遷消費的爆發期。宿遷的CPI指數在2%左右徘徊,理論上GDP10%的增長率,CPI增長區間應在3%至5%之間,因而表明宿遷的購買力偏弱,還有進一步挖掘和上升的空間。
2.宿遷消費市場增長情況
宿遷“十二五”期間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26.6億元。2016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36.14億元,同比增長11.9%,由此可以看出宿遷的消費市場在不斷增長。消費增長說明市民對宿遷未來的發展保持較好預期。與生產創造價值相對,消費是財富的聚集過程,因此消費市場實質是宿遷經濟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隨著經濟發展,市民的消費能力在增強,增強消費的關鍵是如何調動市民潛在的消費欲望,深度激發市民的消費潛力。城市綜合體的多寡僅在表明城市的消費潛力,但是潛力非就能說明城市消費前景的廣闊,在這之后要注重城市消費鏈的打造,尤其是宿遷逐漸邁入工業化中期階段,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民眾的財富增長速度迅猛,民眾的消費需求結構變化很快。宿遷的城市消費產業鏈正在慢慢地形成,但是還不夠長,宿遷的“夜經濟”或者“假日經濟”仍很薄弱,在未來將是宿遷挖掘消費市場的重要增長點。
3.宿遷的產業選擇
宿遷已完成由農業經濟至工業經濟的轉變,縱向與自身相比,宿遷的產業已經取得質的突破,但橫向與周邊城市比,受于先天條件的限制,還存在不小的差距,以宿遷現有的條件很難再短期內形成規模的創新中心,所以產業發展的方向更適宜選擇制造中心。在宿遷當前的產業結構中,工業占據明顯優勢,而傳統產業又在工業中占據重要地位。宿遷實體產業的規模高于虛擬產業,10%的經濟增長率較為穩定,宿遷經濟發展更側重穩,鮮有沒有產能過剩行業。
三、推動城市消費刺激的措施
當前企業生產要契合民眾所需,迎合市場需求,消費者的行為對于經濟的影響力顯著增強。優質的城市消費體驗,直接關系到城市旅游等相關產業鏈的發展,所以改造消費結構,主要方面聚焦于兩方面:一是升級舊的消費模式,二是創造新的消費熱點。
1.推動傳統消費模式轉型升級
(1)緊跟經濟形勢推動宿遷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宿遷的消費市場還有很大的挖掘空間,尤其是短期的實體產業產品。無論是市場需求,還是國家政策的推行,都在無形中加強了實體產業在經濟中的地位。真正能依靠科技創新支撐起經濟發展的城市終究是少數,包括宿遷在內的多數城市,都將圍繞產業制造展開競爭,但是制造業的成功取決于能否適應新時期市場的需求,消費將主導生產,現代社會不再單純由生產主導,所以城市產業的選擇應更加傾向于實體產業,推動消費模式轉型升級,適應社會發展的轉變。
(2)引入新的消費形式
新型消費方式興起,漸成為消費和支付的新潮流,個性化的創新消費進一步刺激了消費市場,眾多新型消費模式被引入宿遷,宿遷已廣泛建立覆蓋全市的電商體系,這是宿遷新的資源整合優勢。消費與生產一體,消費實質是將企業產品的使用價值變為價值,因此在引入新的產業模式的同時,也要注意此舉能否帶來新的消費機會,完成生產與消費之間的轉換。新的消費模式是促進消費的工具,不亞于尋求一個新的消費點,更深層次是如何實現與生產的關聯,與“互聯網+”對接,雙向推動城市消費的增長。
2.著眼城市經濟圈創造新的消費機遇
生產是財富的增加過程,而消費則是財富的聚集過程,消費對于城市經濟的推動作用愈加明顯。
(1)培育新的消費熱點
經濟新常態下,難在僅依靠供給刺激經濟增長,可通過新需求催生新產業,以新供給激發新需求,培育新的消費點,挖掘市場中潛在的消費點,以此推動經濟的新一輪的增長。供給側改革已經暴露出生產方出現了些許問題,城市發展動力呈多元化轉變,消費正成為新的增長熱點。隨著高鐵網的完善,城市之間的距離在縮短,如果把消費者也看成是一種資源,那么這種資源將會在城市經濟圈內自由流通,在城市圈內相互競爭。所以宿遷新的消費熱點要著眼城市經濟圈,特立獨行,可圍繞宿遷文化、風情、旅游等思考新的消費鏈條,增加游客隨機消費的可能。
(2)打造優質消費環境
無論是國家的政策導向,還是宿遷的發展規劃,未來宿遷的消費層次與總量都將逐步膨大,所以應該在消費城市建立的初期就需關注消費環境的打造,進行培育成為宿遷城市的消費特質。消費之間的矛盾有可能直接影響到一個城市的品牌,這種潛在的矛盾應該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視。消費個體事件通過媒體可能放大稱為是社會事件,反映的問題絕非偶然,而是當下政府不重視營建消費環境造成的惡果,社會消費在不斷增加,但與消費并行的配套措施卻不足,繼而引起前期建立的消費體系崩塌。因此如何規避商人逐利的本能,引導與政府目標導向一直一致,是政府有加大對消費環境打造的表現。
參考文獻:
[1]程春霞.居民消費與經濟增長的關系[J].城市問題,2016.2.
[2]鄭新立.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J].中國城市經濟,2006(11):35-38.
作者簡介:房勇志(1989.06- ),漢族,江蘇宿遷,單位名稱:中共宿遷市委黨校,學歷:碩士,畢業學校:西安財經學院,職稱: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