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中平
(大田縣文江中心小學,福建三明 366107)
淺談如何結合閱讀教學進行習作訓練
——“雙讀”教學談
黃中平
(大田縣文江中心小學,福建三明 366107)
小學生習作訓練是小學教師普遍認為的“老大難”問題。為了促進和加深小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為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打下扎實的基礎,要利用文章的簡略處、運用文章的空白處,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延伸、對比,結合課文內容,變換角度進行習作訓練。
小學生;習作;文章簡略處;文章空白處;課文內容延伸;結合課文;變換角度
習作,包括課內習作和課外習作兩部分,它是圍繞作文訓練的某一重點或中心進行范圍小、篇幅短的極為靈活且見效快的作文練習。習作不但能夠促進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更會為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打下扎實的基礎。
那么,如何結合語文閱讀教學進行各種各樣的“習作”呢?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寫作訓練要和閱讀教學密切配合,除了在閱讀教學中幫助學生領悟作者的作文思路與表達特點外,還利用課文的示范作用等,下面談談自己粗淺的認識。
有些課文,由于中心的需要,有意將文中的某些情節、內容一筆帶過。我們可以把這些句、段獨立列出來,讓學生循原作的思路進行擴寫,使之成為一篇具體的文章。
在教學《赤壁之戰》一文中,最后部分“火燒曹營”極為簡略,可讓學生以在這部分設計“小練筆”。我這樣啟發學生:東吳的火船逼近曹軍時,他們兵和將的神態、語言、動作及心理活動會怎么樣?火勢如何?周瑜和劉備的人員又怎么樣?當時的戰斗情形、周圍的戰爭環境是什么樣的?結局怎樣?
這樣,不但學生習作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要寫好本“小練筆”,必須進行相關的課外閱讀,從中亦培養了學生課外讀書的能力,積累了豐富的三國知識。
小學語文課本,有些文章作者為了突出中心的需要,某些內容留下了耐人尋味的藝術空白,讓學生自己去豐富,從而達到對課文內容更加深刻、完整的理解。
《小攝影師》一課,講的是一位小男孩好不容易得到了給著名作家高爾基照相的機會,但沒有照成。這個未完的故事,給學生留下了無限想象的空間。我教學時,就充分利用這段空白,提問:“小男孩還會來給高爾基照相嗎?來了會怎么照?”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續編故事的各種結尾。在這種“小練筆”訓練中,學生的習作興趣得到充分的激發,想象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嫦娥奔月》一課,嫦娥為了不讓老百姓遭殃,吞下仙丹,飛上了月亮。她飛上月宮后生活怎么樣呢?
有學生寫道:“嫦娥在月宮里,每天只能與一只玉兔為伴,非常寂寞。日日夜夜望著人間,思念后羿。她多么希望與后羿相見啊!終于有一天,她的誠心感動了天帝,天帝允諾他們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月圓之時,以彩云為橋,在銀河相見。那一天,他們多么快樂啊!”還有的寫道:“現在有了電腦和手機了,嫦娥和后羿能夠常常在電腦的QQ里和手機里傾訴相思之情了,但還是不能相見。終于有一天,科技進一步發達了,我要駕駛航天飛機,圓他們的夢,讓他們乘著宇宙飛船,在太空穿梭飛翔……他們多么幸福啊!”學生的習作能力得到充分訓練。
教學游戲是和諧教育的一種形式,它能把教學工作變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幾年來,我在不同的年級設計了不同的寫作情境。三年級的學生,寫作底子薄,應該多進行一些簡單、容易的訓練。如小實驗“風波吹蠟燭”,游戲“請你接上最后一個字”“擊鼓傳花”“老鷹捉小雞”等。看圖寫話前,我讓學生帶來畫筆,把圖染上顏色,再展開想象就顯得生動形象多了。
高年級則結合不同的訓練點,設計層次較多的,有一定寫作難度又能使學生接受的情境。如:有一個單元的寫作訓練是讓學生描寫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這是作文訓練的難點,如何突破呢?我設計了一個特殊的情境,請來了同教研組的老師,化裝成圣誕老人,按我們事先約定的時間進入教室,給學生一個意外的驚喜。當他走進教室的時候,學生驚喜地大叫起來:“圣誕老來了!圣誕老人來了!”這時,圣誕老人走到孩子們的中間贈送禮物,然后走到教室的前面,致新年寄語。教室里安靜極了,學生個個瞪大了眼睛看著圣誕老人,傾聽著他講的每一句話。圣誕老人走了,他們的興奮情緒仍處在高潮之中。我便抓住時機問:“圣誕老人穿的是什么樣的衣服?他走進我們的教室對大家說了些什么?送你什么禮物?他有哪些動作、神態?給你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經過短暫的思考,班里立刻又活躍起來。我們在學生學與玩、已知與未知、畏學與愛學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使本來較難的訓練點,通過創設和諧、愉悅的氛圍,與學生的興趣緊密地結合起來,化難為易。
我們根據學過課文片斷已積累的經驗,創設各種有趣情境,開展多種饒有興趣的活動,然后引導學生口述游戲的過程,最后安排學生進行“小練筆”訓練。
有些課文雖然結束了,但也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進行延伸、對比。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課后我布置學生寫一篇《我和賣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為題的作文。
由于學生深入了解了課文內容,再將小女孩的生活與自己的生活做比較,更覺得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多么可憐,而自己的童年又是多么幸福,寫作起來很流暢。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習作能力,而且進一步理解了課文中心,培養了其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
在小學的許多優秀課例中,因為客觀原因,文章都是采用第三者的角度進行間接描寫的,如《豐碑》《我的戰友邱少云》《飛奪瀘定橋》等。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入理解課文和體會其寫作目的,結合課文內容,變換角度,進行“小練筆”訓練更具有特殊意義。
《我的戰友邱少云》一文為表現邱少云嚴守紀律,不惜犧牲的精神,作者的內心活動是采用間接描寫的方法的。在學生學習課文后,我們就根據課文主題,從另一側面安排學生習作。
我先設計這樣一個問題:“書中用了什么方法來寫邱少云嚴守紀律,不惜犧牲的精神?”學生弄清后,再提出另一問題:“能不能用另一種方法,從另一個側面來寫?”學生思維受到啟發,馬上對此問題從多個角度展開了討論。“可以從邱少云的外貌方面來寫。”“可以寫邱少云心里是怎么想的。”……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我在這種氣氛下趁熱打鐵,把學生的想法加以引導后出示如下三個問題:第一,請根據課文內容寫出邱少云在烈火燒身時的內心活動。第二,請寫出邱少云在烈火燒身的情況下,其外貌神態的變化。第三,請寫出當時周圍的環境變化。有了對課例的深刻理解,學生從上述幾方面習作起來都較為順手,課堂教學取得理想效果。
在課文間接描寫的基礎上,學生練習時再直接從邱少云的心理、外貌方面,從周圍的環境等方面來寫邱少云,不但學生對本文的中心理解的更為深刻,而且懂得了習作時從多個角度,多個側面靈活多變地去寫一個主題的方法。
課堂閱讀教學為習作提供了機會,小學生習作也從另一個側面深化了課堂閱讀教學的效果,二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
[1]余文森.有效教學十講[M].上海:華東大學出版社,2009.
[2]周淑平.教師語言應該審美化[J].語言文學周報,2003(3).
黃中平,1967年生,男,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人,福建省大田縣文江中心小學副校長,從1986年任教以來,曾20多次獲得鄉鎮黨委、政府或縣教育局表彰,6次獲得縣委、縣政府表彰;曾多次參加或主持縣市課題研究,參加或指導教師在縣教學比賽獲獎;多篇文章在縣市省獲獎或匯編。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