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海英(廣州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基礎部)
基礎拓展
——關于基礎內涵的踐行與思考
◆羅海英(廣州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基礎部)
基礎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拔逅摹毙挛幕\動后,徐悲鴻等留歐,日藝術家以石膏、人體寫實訓練作為現代繪畫的基礎,這是現代美術基礎教育的萌芽。新中國建立初期,美術學院的基礎教育又參考了前蘇聯列賓美術學院、圣彼得堡的蘇里可夫兩所美術院校的教學體系,以契斯恰科夫為主的蘇派造型基礎慢慢滲透在各個美術高校。改革開放以來,在西方現代藝術的影響下,中國美術教育開始思考如何在基礎教學中融合中西方的藝術傳統,西方的造型體系和東方的傳統美術都開始深深地影響中國美術基礎。21世紀以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高等美術教育與時俱進地發生著變化,與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和對中國傳統的借鑒吸收對基礎教育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透過基礎教育發展的歷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基礎”及與其密切相關的“基礎教育”的發展與時代社會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A教學改革的目的并不是要否定昨天的行為,而是要順應社會的發展變化。21世紀以來,我國高等美術教育的任務、性質、地位發生了顯著變化,本科從高等教育的主體變成高等教育的基礎階段,大學四年,都是基礎教育階段,要在本科一年級解決所有的基礎問題是不太現實和可能的,與之相適應的,本科教學的改革、建設包括基礎的內涵、外延、形式、基礎教學等等都要服從于社會大的環境,與時代的發展同步。廣州美術學院多年的基礎教學經驗表明,當前高等學校美術基礎教育的核心任務是要培養“厚基礎”的高等美術人才,所謂“厚”,就是滿足 “寬專業”(寬口徑)對基礎支撐的要求,擴大基礎對專業的支撐面,為學生的“寬口徑、厚基礎”發展提供可能。因此,高等美術基礎教育應首先著眼其“廣度”,其“全面性”,為學生在不同專業的繼續發展提供可能,實現后續發展的基本銜接,從這一指導思想出發去設置基礎教育的課程,考慮基礎教學的方法,廣美基礎教學水平有了進一步提升,這對正處在社會轉型期的中國美術基礎教育廓清自我形象、找準身份定位是具有一定的借鑒和參考價值。
為了闡述“基礎”的內涵及其開放性內容,廣州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基礎部、附中在廣州愛藝美術館舉辦“基礎”教師作品展覽,在平靜低調中呈現教師們對經典的傳承與創新,對視覺語言的思考與呈現。比如,曾經獲得第九屆全國美術展覽金獎、基礎部首任主任黃增炎老師近期的混合技法作品,尋找具象造型與抽象的筆墨之間自然契合的可能性,筆下的女人體純樸自然、靜謐典雅,通過日常所見的陶罐、銹桶等平常之物,把觀者引向一個個可能忽略的生活細節,讓觀者在作品中靜悟生活之美。廣東美協副主席孫黎老師的作品大多表現的是社會劇烈變革中仍堅守在皇天厚土下的中國農村、農民,著重刻畫他們的生存狀態、精神狀態和社會心理,呈現出濃郁的地域色彩和鄉土情結,是新時期農村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F任基礎部主任、油畫系第二工作室主任羅奇老師的作品,在自然、生命安詳的情緒中,在不事夸張的畫面和不動聲色的線條交錯之間,向我們悄然傳遞藝術本身的力量——對自然生命內核的沉靜思考。人與自然、生活與文明、文明與現實,現實語境中分裂破碎的種種關系,在色彩與線條的婉轉流動中重新回到它們原始的出發點。胡國強老師對人體解剖和光線的獨特敏感性,使他的作品畫面構成微妙,精神指向強烈,具備古典主義的神秘感。李育勤老師從原始圖騰、面具中獲取抽象元素,在感性和理性之間自由轉換意象圖示語言,并指向靈性的維度,揭示個體情感的奧秘。李颯老師通過各種古今元素的組合,體現藝術家內心深處對逝去的回憶和未來的期待,相互交織的私隱空間是其作品最具特色之處。鄧清明老師善于駕馭灰色調,常以外表時尚、心靈空虛而玩世不恭的年輕人為對象,表達現代人落寞冷淡、志意消沉的精神狀態。趙崢嶸老師的繪畫,形體塑造堅實,筆法揮寫自如,達到了明心見性和自由表達的狀態,《簡單生活》等幾個系列作品就向植物一樣蓬勃生長,顯示出廣闊的發展前景。鄭江珊老師以自由松動的筆觸、漸變而朦朧的色彩,在不經意間釋放出某一刻的心境。張志鋒老師在作品,有意識地提高顏色純度的反差與明度對比,并通過不同厚薄的肌理、筆觸,使畫面彌漫著流動的痕跡,具有非常獨特的意味和形式感。陳舒婷老師讓玩偶與夢境這類甜美題材呈現出驚險而沉重的另一面,讓人感到創作者述說無形空間的潛質。

背影 布面油畫 50cmx120cm 胡國強

樂土 布面油畫 180cmx160cm 孫黎

夢訴 綜合材料 陳舒婷
從這些作品可以看出,老師們對“基礎”內涵的理解和呈現方式均是從“厚”處著眼,“寬”處著手的。這在新媒體時代看似被數碼圖像取代的當下,提倡回到造型本體與視覺語言呈現的研究,提倡通過不同材料媒介對于造型語言表現進行新的探索,讓大家感受到老師們對社會、對生活的真誠關切,這對當下基礎內涵的踐行與思考無疑具有非常強的借鑒意義。相信基礎部全體同仁做出的努力,必能為“基礎”的拓展贏得更多的認同。

時尚青年 布面油畫 160cmX65cm 鄧清明

典藏檔案之二 石版畫 100cmX80cm 李颯

正午 水彩 55cmx80cm 鄭江珊

神曲之五 120cmX95cm 麻布油畫 李育勤

油漆桶 混合媒材 76cm×56cm 黃增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