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彭博社2月14日報道,原題:摩根士丹利:中國將避開銀行危機,躋身高收入國家行列摩根士丹利近日發表了關于中國長期前景的新報告《我們為何正看好中國》,提到中國將很可能避免一場金融危機,并將在2027年成為高收入國家。
就在該公司發布這項綜合性展望前,外界正擔心中國債務激增、改革步伐放緩并有可能遭受與美國潛在貿易爭端的沖擊。盡管此類擔心合乎情理,但分析人士指出,中國逐漸向高附加值制造業和服務業的轉型,將在未來10年內助推中國的人均收入增長方面發揮核心作用,使之從目前的8100美元增至12900美元。摩根士丹利稱,如果中國能夠完成這一壯舉,就將高收入經濟體行列。過去30年來,僅有韓國和波蘭這兩個人口超過2000萬的大型經濟體實現該目標。按照世界銀行的定義,高收入經濟體的人均國民收入至少達到12476美元。
在摩根士丹利看來,中國的消費和服務業正越來越推動增長,而關停競爭力低下的國企等擬議中的結構性改革,將為醫療、教育和環保服務等領域的新興高附加值產業掃清道路。這將有助于打造在國內外都能占據重要市場份額的新一代中國跨國公司。
與此同時,盡管中國的整體債務與經濟規模的比值已從2007年的147%增至去年的279%,但受到金融沖擊的風險仍然很低。這是因為貸款源自中國本國的儲蓄且被用于投資。該報告認為,除持續存在的經常項目盈余、巨額外匯儲備且不存在或將影響金融體系穩定的嚴重通脹壓力外,中國強勁的凈資產頭寸也在提供緩沖作用。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國領導層正將其關注點從刺激經濟轉向控制金融風險的跡象也使他們備感樂觀。在政策層面的最至關重要的進展,是如今決策者已顯示出接受更低增速的意愿,并且更加關注防范金融風險和資產泡沫,這表明他們不會不惜一切代價保增長。
盡管在分析中,摩根士丹利預測,中國2021年至2025年的平均增速將達到4.6%,低于過去30年來9.6%平均增速的一半。但中國較低的債務和人均GDP起點,再加上如今的中國不會允許本國貨幣迅速升值,可以說如今的中國更有利于實現快于全球的增長。▲
(作者恩達·克蘭,丁雨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