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娜娜


[摘要]TPP協定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新區域主義的最新產物,由于其針對的是亞太地區,不可避免會對中國產生重大的影響。人權一直是中國與西方國家交往中的難點,而TPP勞工條款中更能體現出對勞工人權的維護。在今后的全球貿易中,如果想占據主動地位,中國就必須對現存的勞工環境進行改善。本文從工會、出口貿易兩個方面入手,討論TPP勞工條款對中國產生的影響及中國應該怎樣應對,以尋求在未來的全球經濟貿易往來中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TPP勞工條款 工會 出口貿易 勞工保護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0-0054-02
一、新區域主義及理論背景
新區域主義(New Regionalism)是有別于冷戰背景下“區域主義”實踐的一種解決利益區域沖突的新思潮和新理論。傳統區域主義的理論是建立在冷戰時期兩大陣營的對立歷史現實基礎之上的,歐盟和東南亞國家聯盟可以說是這一時代下的產物,它的發展更多是基于國家的地理空間和政治安全考慮因素。
而新區域主義則是在全球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產生的,各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頻繁,交往密切。基于地理空間的經濟發展環境飽和,產業結構同質化,已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了。鄭先武教授總結的新區域主義有5個特征:一是綜合性;二是區域間性;三是開放性;四是主體化;五是趨同化。而《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下文簡稱TPP協定)可以說是全球新區域主義發展的典型代表,完全符合新區域主義的特征。
TPP協定是一個涉及政治、經濟、社會、環境、文化等多方面的自由貿易協定,它不僅包括傳統的貿易協定市場準入原則、原產地原則、海關管理和貿易便利化等,還包括電信和電子商務、知識產權、勞工和環境保護標準等新加入的內容,體現了它的綜合性。同時根據TPP成員國所在的地理位置,北美洲2個國家,拉丁美洲3個國家,大洋洲2個國家,東南亞有5個國家,這些國家都是分屬在不同的大洲,TPP協定顯而易見不是基于地理空間而訂立的自由貿易協議,體現了它的區域間性。TPP協定中規定了,通過談判方式可以接納其他成員國的加入申請,對世界上各個愿意加入協議的國家持開放歡迎的態度,體現了它的開放性。TPP協定成員國簽訂協議之后,就必須遵守規章章程,不同于以往的自由貿易協定,TPP協定中的條約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并且規定了違反規章后的貿易制裁懲罰手段,它是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存在的。同時TPP協定也具有與其他自由貿易協議的趨同性,這樣它在世界經濟中可發揮的空間就會更大。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從新區域主義視角來分析TPP協定中的勞工條款會對中國的對外貿易和產業結構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對中國來說應該怎樣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
二、亞太區域一體化:《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
(一) TPP協定發展狀況
《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PSP),即“P4協定”,由新加坡、新西蘭、智利、文萊四國發起,并在2006年5月28日生效。由于WTO下的長達10年的多哈回合談判并沒有取得效果,美國開始寄希望于其他貿易協定以期能打破僵局。故在2008年高調宣布加入,并在2009年正式加入把TPSP擴大至TPP談判,成員國也由最初的4個國家變成12個國家,于2015年10月宣布完成談判并達成了基本協議。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網今年4月12日公布的數據可以得出,TPP協議中的12個成員國國內GDP高達273877億美元,占全世界經濟總量(731710億美元)的37%。而在鄭為濟的一篇文章中也可以找到更多具體的數據,“貿易額占全球的1/3,進口總額占全球的27%,出口額占全球的24%,同時擁有7.9億人口。”從以上數據,可以了解到一個事實,即TPP協定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涉及范圍最廣的自由貿易協定,建成之后是世界上經濟吞吐量最大的區域經濟組織。
TPP協定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中施加經濟影響的主要手段,它打破了進行十多年的東亞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對亞洲各國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TPP的目標是制定“里程碑式的、21世紀的貿易協議,為全球貿易確定新標準”,而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今后的發展肯定離不開全球貿易。由于TPP成員國中的絕大多數是中國的貿易伙伴,而中國現今并沒有加入TPP,這樣的話就一定會對今后中國的出口貿易和國內的產業結構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本文試圖從TPP協定中的勞工條款入手,分析TPP將會對中國的經濟產生何種影響,以及中國應該怎樣面對。
(二)TPP談判中的勞工標準
關于勞工保護方面,作為總統候選人的奧巴馬當時就宣稱“將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將勞工和環境標準成為該項貿易協定的核心,并像已經制定的那些標準一樣嚴格執行。”TPP協定是史上對勞工最強保護法律的貿易協定,它要求所有的TPP締約國都采取和維護保護勞工的法律和實踐,并承認所有國際勞工組織承認的勞工應享有的基本權利。與已經存在的貿易協定相比,TPP協定中不僅增添了勞工保護條款,并對成員各國擁有法律約束力,而且還規范了具體的標準:一是禁止使用童工和強迫勞動;二是規定最低工資標準;三是禁止雇傭歧視,包括性別歧視;四是組織工會和集體談判的權利;五是職業安全和健康條件;六是侵犯勞工權利后的貿易制裁規定。TPP協定是談判的結果,是產生了一份標準高、目標高全面且平衡的協議,致力于建立全球貿易的新規則,以亞太地區的自由貿易和區域一體化帶動全球化。而TPP協定中所設立的勞工保護標準,也是一個高標準全面的條款。不管是地理位置因素還是歷史因素,中國經濟的發展都離不開亞太地區,離不開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的進程,而TPP作為制定未來亞太地區貿易標準和規則的協定,必然會對中國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TPP勞工條款對中國的影響
(一)中國的工會發展
勞工條款中的核心就是給予工人組織工會的自由和集體談判的權利,這樣可以讓工人更好地維護自己的權利和利益,不至于在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時候出現投訴無門情況。另外規定要建立一個“勞工對話機制”,在工會的幫助下使雇傭雙方在發生勞資糾紛時可以進行更好的協調,減少解決的時間和成本。
由于社會制度原因,中國并沒有像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那樣設立一整套完備的工會制度,直接導致了中國勞工在雇傭關系中一直處于弱勢狀態。在完善的工會制度下,當勞工覺得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他們可以找到工會維護權益;勞工雇傭方也不敢隨意地解雇勞工,解雇之后的費用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勞工擁有更多的話語權,他們可以參與工會組織的游行集會,調節行業薪資待遇等等。
表1的數據是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公布的數據整理得出來的,無論是我國工會組織的數量還是參與工會的人數都在逐年上升。但對比整個經濟活動人口來說,能參與到工會中的勞工比例還是偏低,到2014年也只有36%左右,這就意味著在勞工市場中74%的人是享受不到工會保障的權益的。這剩余的74%的勞工人口絕大多數分布在私營民營企業,工作環境和條件本身具有脆弱性,且得不到工會的權益保障,在農民工這個群體中表現得尤為突出。當他們受到侵害時經常是投訴無門,或是由于勢單力薄不受重視,或是由于文化水平過低沒有維權意識,或是由于維權成本太高,最后的結果只能是默默承受。對外交往方面,近年來在國家“走出去”和“一帶一路”戰略的號召下,大量的企業進行了海外投資。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不了解外國的工會制度,在海外投資收購企業中,往往會與原企業員工之間出現糾紛,比如說員工福利以及辭退補償方面等,不利于企業在海外的長期發展。
無論是對內經濟發展保護勞工權益的需求,還是對外經濟區域一體化我國企業海外投資發展的要求,都進一步要求中國工會制度的改革和發展。總而言之,中國已經加入了國際勞工組織并且簽訂了相關的勞工協議,在TPP這個新形勢下,更是刻不容緩。首先,要改革工會組織形式,現在國內的工會都不具備完整的獨立性,無法完全代表勞工的權益,有的時候更是企業壓榨勞工的代言人。其次,要建立更為廣泛的工會組織,尤其是在私營企業和民營企業中。再次,認真了解外國的工會制度,一方面可以吸取經驗完善國內工會,另一方面可以減少海外投資中的矛盾沖突和成本,使中國企業可以更好地在海外發展。
(二)出口貿易
亞太地區經濟的快速持續增長,中產階級的不斷壯大,對中國的出口貿易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機會,中國和區域內的很多國家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國家統計局數據整理的表2可以看出,我國對TPP協定12個成員國的出口額連續5年保持在占出口總額的36%左右,對新興市場尤其是文萊和越南更是成倍的增長。根據TPP勞工條款規定,成員國之間要建立一個勞動問題合作機制,包括邀請利益攸關方參與,以確定合作和參與領域,并酌情且在共同一致的情況下發起合作行動。目的就是為了避免在對外貿易中麻煩的跨國勞工問題,各個國家會更傾向于選擇成員國內部交易,最終會形成對中國的貿易歧視和貿易轉移效應。而中國對外貿易中往往占主導優勢的就是勞動密集型制造業,比如服裝等,都將會面臨越南、馬來西亞等TPP締約國的有力挑戰。同時勞工條款中也規定了如果違反了相關規定,嚴重的會進行貿易制裁。
為更好地應對這一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最緊要的是進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尤其是和TPP成員國同質競爭的產業。在出口貿易中要增加科技和創新的比重,比如說中國高鐵技術的輸出。其次,在對外貿易中出現的勞工問題,要根據具體不同國家的標準和實際情況分別解決,不能統一適應國內的標準,減少貿易摩擦和貿易壁壘。最后,開拓新的出口市場,結合國家實行的“一帶一路”戰略,進一步開拓非洲、拉美、中東和東歐的市場,分散TPP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四、總結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都在加快,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必須跟上世界經濟發展的步伐。《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可以說是新區域主義理論發展的最新成果,它有可能成為今后全球貿易的新準則。中國雖由于各種原因目前沒有加入,但是協定中的許多條款都具有借鑒意義,不僅是為適應今后全球經濟的發展,更是我國國內今后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勞工條款更能體現出國家對人權的尊重和保護,更能保障勞資關系和經濟環境的穩定。不管是為了國內勞工的權益,還是為了今后在加入TPP協定中占主動地位,中國的勞工環境都必須改善,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TPP相關條款翻譯可參考美國貿易代表委員會網站.網址:http://www.ustr.gov/.
[2]劉中偉,沈家文,宋穎慧.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M].經濟管理出版社,2014.
[3]鄭為濟.TPP框架下勞工標準問題探析[J].法制博覽,
2015(03).
[4]鄭先武.“新區域主義”的核心特征[J].國際觀察,2007
(09).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