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獨友
[摘要]以往的公共管理教學流于理論的講解,但是隨著國內外形勢的發展,實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已經成為地方院校公共管理類專業轉型的必由之路。鹽城師范學院公共管理類專業順應這一發展潮流,在實驗教學體系、實驗教學平臺、實驗教師隊伍、實驗管理模式四個方面進行專業應用型實驗教學的有益嘗試,取得的效果良好。
[關鍵詞]公共管理 實驗教學 應用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0-0203-02
秉承鹽城師范學院“面向公共服務中心和社區發展、面向鹽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兩個面向”辦學宗旨,落實“問題導向、能力本位、實踐創新”的實踐教學理念,進一步優化實驗教學體系和內容,大力改革實驗教學模式和方法,著力建設實驗教學平臺和教學資源,深化完善“中心+基地”的人才培養模式和運行機制,努力培養公共管理領域的創新人才。為此,中心將從實驗教學體系、實驗教學平臺、實驗教師隊伍、實驗管理模式四大方面進行資源整合、優化配置,著力推進公共管理類專業應用型實驗教學的發展。
一、構建“三分三統四模塊”的實驗教學體系
面對公共管理日益增長的多領域、多層次的人才培養新要求,中心以公共問題為立足點,以能力建設為核心,以實踐創新為最終目的,依據公共管理實踐流程,在原有“三層次三模塊”實驗教學體系的基礎上構建“三分三統四模塊”的實驗教學體系。
“三分三統四模塊”的實驗教學體系是指分層次、分階段、分類別設計實驗教學體系及其內容,并將校內實驗與校外實踐、模擬仿真與現場實踐統一、實踐教學與研究創新有機地統一起來,構建基礎實驗模塊、技能實驗模塊、綜合實驗模塊、研究創新模塊四大實驗模塊,以提高學生公共管理技能與實踐創新能力。
“三分”:分層次的能力培養定位、分階段的實驗課程設計、分類別的實驗教學過程。
分層次的能力培養定位。針對人才培養目標及社會需求,分層次培養公共管理人才的各種能力,具體培養以下公共管理能力:①專業認知能力,即對公共管理專業基本知識、基本原理與基本方法的熟悉和了解;②專業應用能力,即行政管理事務、社區管理事務、應急管理事務、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公共關系等專業技能的操作與應用能力;③專業創新能力,即在公共管理的專業認知能力與專業應用能力的基礎上形成研究創新能力。
分類別的實驗課程設計。根據能力培養側重點的不同,分類別設計實驗課程體系:①專業基礎實驗,主要是通過專業基礎認知實驗和專業基礎驗證實驗培養學生的專業認知能力,使學生了解普通邏輯、信息管理、數據處理、政府結構、政府過程、人事行政等基本理論與知識;②專業技能實驗,主要是通過專業技能實驗和綜合實踐實驗培養和訓練學生公文寫作與處理、社區工作實務、行政管理事務、公共危機預警與預測等專業技能;③綜合實踐實驗,主要是通過專業綜合模擬和專業綜合實踐培養學生的公共政策分析、社區服務、電子政務、應急媒體管理、應急決策模擬等綜合專業技能;④研究創新實驗,主要是通過推演仿真與實踐創新實驗培養學生,進行政府流程再造、結構設計和治理治理創新以及運用知識參與公共管理相關問題研究創新的能力。
分階段的實驗教學過程。根據學生學習過程及其個性化特征,分階段實施實驗教學:①低年級學生的初級實驗教學;②中階段學生的中級實驗教學;③高年級學生的高級實驗教學。
“三統”:校內實驗與校外實踐統一、模擬仿真與現場實踐統一、實踐教學與研究創新統一。
校內實驗與校外實踐統一。實現實驗場所的統一,把綜合實踐教育中心的教育實驗教學與合作單位鹽城市政府部門、鹽都區公共服務中心、城南新區區行政服務中心的校外實踐教學有機地統一起來,使學生能夠在校內中心和校外基地實現輪訓,有效地訓練實踐技能。
模擬仿真與現場實踐統一。實現課程設置上的統一,推動理論教學課程與實踐教學課程的統一。例如危機事件推演、應急資源調度仿真演練、沙盤推演、虛擬政府、虛擬社區等模擬仿真課程與社區工作實務、行政管理實務、管理職能實踐、危機預警與預測、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等現場實踐的課程有機地搭配起來進行課程設置,實現模擬仿真與現場實踐的統一。
實踐教學與研究創新的統一。實現科研與教學的統一,推動科研反哺教學。一方面,通過實驗教師主持和參與實踐教學課題,提升教師對實驗教學基本原理與基本知識的理解,用理論指導教學,提升實驗教學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學生主持參與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挑戰杯、學科競賽等激發對實踐教學的興趣和提升科研創新的能力。
“四模塊”:①基礎實驗模塊,主要面向一、二年級學生,注意學生在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方面的均衡發展;②技能實驗模塊,主要面向二、三年學生,強調具體分析能力、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學生走向社會、崗前培訓創造條件;③綜合實驗模塊,面向二、三年學生,強化對知識點和理解,為后續的綜合模擬實踐打下基礎,鞏固學生的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④研究創新模塊。主要面向全校高年級學生,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建設五大實驗教學平臺
進一步完善綜合實踐教育中心的實驗教學平臺,有效地整合中心資源,充分發揮平臺的實驗載體功能。具體完善如下五大平臺:
(一)應急管理推演仿真模擬平臺
學生在這個平臺上,可以實踐危機預警與預測、危機問題發現與應急、危機事件推演,危機方案優化設計等。
(二)實踐案例研發平臺
這平臺建設的總目標是建設一個智能型的公共管理案例實驗教學數據庫,為中心實驗教學提供決策咨詢和文獻支持,為政府、社區管理決策提供決策依據與咨詢服務。
(三)電子政務實踐平臺
基于此平臺,學生可將理論結合實際,深入學習和掌握電子政務,讓實驗者在模擬實踐中體會電子政務給政府傳統辦公帶來的巨大變革,掌握大量電子政務系統的操作技巧,領悟實現電子政務的真正意義。
(四)社區管理與服務實踐平臺
以鹽都區行政服務中心為依托,聯合鹽都區多個社區,建立社區實踐實習基地,構建一個社區管理與服務實踐平臺,使學生能夠參與社區管理與服務,實驗社區工作實務、社區管理等內容。
(五)創新實踐項目孵化平臺
組建專門的實驗教學隊伍、培訓與指導等學生教學科研創新,主要通過采取集中培訓、團隊學習、集體討論、模擬競賽、中心選拔賽等系列措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科研創新能力。
三、打造一支多元化實驗教師隊伍
通過實驗教師的培養、引進、激勵等制度設計與機制創新,打造一支多樣化的實驗教師隊伍。
(一)教師來源多元化
采用“雙導師制”“非全職聘任”“雙聘制”“月薪制”等制度措施,從實踐教育中心的合作基地、基層政策、社區委員會、科研院所等聘用實驗教師隊伍;從鹽城市政府部門、鹽都區公共服務中心、城南新區區行政服務中心聘請高水平的實踐管理者與中心教師共同指導學生,形成人才培養的“雙導師制”;采用“非全職聘任”引進政府、社區管理人員充實實驗教師隊伍。非全職聘任人員是指根據中心任務,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采取靈活的薪酬制度,吸納政府、社區人員參與到實驗教學之中,將公共管理實踐技術與實驗教學有機結合;采用“雙聘制”引進科研院所人員充實實驗教師隊伍。
(二)教師結構多元化
在實驗教師年齡結構上實現老中青的優化組合,在實驗教師的智能結構上,實現多種氣質類型的實驗教師合理搭配,在實踐教師的能力結構實現專家與實務家合理組合;在實驗教師的知識結構上實現多學科知識背景的完美呈現。總之,在建設期間,要打造一支多元化的年齡、智能、能力和知識結構的實驗教學教師隊伍。
(三)教師培訓多元化
主要包括:①校內實驗教師的崗前培訓和專題培訓;②選派教師到政府、社區組織中進行實地考察和關注鍛煉,深入實踐部門培訓;③國際化培訓。這是中心的一大特點。選派中心的實驗教師,到國外進修。
(四)保障機制多元化
通過多元化機制創新,保障多元化教師隊伍建設:①建立定期聘任機制,定期在國內外聘請一定數量兼職實驗教師,逐步在實踐教育中心建設一支相對穩定、結構合理的兼職教師隊伍;②建立教學評估機制,中心要結合兼職教師工作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評估指標體系和規范簡便的評估辦法,用制度和機制來保障院外兼職教師的教學質量;③建立溝通聯系機制,中心培訓教學管理部門要建立專家教學信息庫,為兼職教師收集整理教學信息資料,并與他們開辟有效的溝通聯系渠道;④建立咨詢合作機制,采取多種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征求兼職教師對中心事業發展、培訓教學、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發揮他們的咨詢和智囊作用。
四、完善“三化”集成管理模式
中心將以信息化管理為基礎,以網絡化和一體化管理為基本運行特征,進一步完善信息化、網絡化、一體化“三化”教育實踐集成管理模式。
(一)信息化管理
在實踐教育中心與校外合作單位之間建成一個實驗教學信息化綜合管理系統,實現信息共享和共同利用開發,實現實驗資源、實踐教學體系、協同育人模式、國際化實驗教學、實驗教師隊伍、實驗管理體系等資源整合、優化配置和共建共享。在具體建設中,結合中心的實際情況,依托鹽城師范學院校園網絡構建的一個多功能的開放的信息化綜合管理平臺,采用面向對象的分析和設計方法,運用統一建模語言(UML)建模,基于B/S和C/S的混合模式和三層邏輯體系結構,采用ASP.NET2.0和AJAX作為主要技術,SQL Server 2007作為后臺數據庫進行開發和實現。
(二)網絡化管理
主要是要研究和開發一個網絡化實驗教學信息服務平臺,解決目前中心和實踐基地公管的共管的實驗室在空間場地、儀器設備、人力資源配置及其管理方式存在“分割”的問題。具體建設步驟是:在功能、用例、性能等方面的需求分析基礎上,構建了基于Stmts、Spring、Hibemate三種框架相結合的網絡化實驗教學信息服務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整合實踐教育中心與基地所有的實驗資源,在資源網絡共享模塊、實驗預約排課等模塊、虛擬網絡教學模塊的基礎上實現實驗資源、實驗教學、實驗教師網絡化管理。以實驗教學資源共享為例,通過這個平臺,就可以實現實驗教學大綱、實驗教學計劃、實驗內容、實驗指南、多媒體課件、典型教案、實驗習題、實驗成績評定辦法、實驗環境、參考資料和網絡資源、實驗預約、典型學生設計實驗報告等實驗教學資源共享利用。
(三)一體化管理
一體化是信息化和網絡化管理的高度整合,是信息化集成管理的最突出表現。中心在管理體制上實行校內兩級管理、校外合作協同管理模式。在組織體制上實行主任負責制,由主任統籌調配、使用實驗教學資源,實現了實驗教學資源管理的一體化。同時通過“三分三統”的實踐教育體系,分層次、分階段、分類別設計實踐教育內容,并將校內實驗與校外實踐、模擬仿真與現場實踐、實踐教學與研究創新高度地統一起來,實現教育實踐體系的一體化。在具體的實驗教學環節中,采用先進的“三種能力、四個層次”教學過程,實現人才培養的高度一體化。在一體化管理中,集成實驗教學資源、管理體制、教學體系、實驗教師、實驗管理人員等基本要素,實現智能性一體化管理。
【參考文獻】
[1]高燕妮.公共管理類實驗教學模式探究[J].電子政務,2008(09):54-58.
[2]王帆.公共管理實驗室建設與實驗教學體系探討[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0(04):96-98.
[3]潘娜,陸輝.可視化:公共管理課程實驗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4(43):257-260.
[4]藺雪春,傅志明,于秀琴,彭誦.公共管理學科實驗教學體系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09):220-222+281.
[5]王永明.公共管理實驗教學體系的探索與構建[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01):93-95.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