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小兵 賈林林
內容提要:精益生產是應對如今小批量、多品種市場需求最佳的生產方式,而精益化水平則是衡量精益生產在企業中應用程度和實施效果的重要標準。本文從精益理念、精益管理、精益組織與人員、精益技術、動態適應能力、持續改善等方面構建企業精益化水平的評價指標體系,結合運用網絡層次分析法(ANP)、模糊理論(Fuzzy)以及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對企業精益化水平做出評價,并通過實例驗證評價指標體系的合理性以及評價方法的可行性。
關鍵詞:精益生產;精益化水平;指標體系;ANP-Fuzzy-TOPSIS方法
中圖分類號:F27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148X(2017)01-0118-08
在現代小批量、多品種的市場需求環境下,精益生產是我國制造型企業的最佳選擇[1]。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學習與導入精益生產方式,但實踐效果并不理想,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是企業缺乏一種客觀、合理的工具與方法對其精益化水平作出評價[2]。精益化水平作為精益生產在企業中應用程度的重要衡量標準,反映了企業在應用精益生產方面的深度和廣度。企業衡量精益化水平對于提升其實施效果至關重要:從橫向角度看,企業可以了解自身的精益化水平,發掘并強化企業在應用精益生產過程中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的進行調整和改善;從縱向角度看,開展精益化水平的評價研究能夠幫助企業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精益化水平與標桿企業的差距,從而有方向性地進行持續改善,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以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因此,建立客觀、合理的精益化水平評價體系是企業推行與應用精益生產的必然要求。
國內外相關文獻[1-12]雖然豐富和完善了企業精益化水平的評價研究,其內容具有借鑒意義,但仍有不足之處。首先,研究內容主要集中于生產和財務改善方面的評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精益化水平是衡量企業所有方面的精益應用效果,因此企業精益化水平的研究內容有必要突破以往的局限,從企業整體的角度來衡量各方面的工作。其次,評價指標的選取較為松散,一般以自身對精益生產的理解為切入點展開討論,無法形成體系化的綜合指數來評價企業的精益化水平,因此評價指標應該緊密集中地圍繞反映精益化水平方面的原則來選取,所以選取的指標需要具有代表性、綜合性和系統性。鑒于此,本文力圖構建一個以企業為視角,兼具代表性、綜合性和系統性的企業精益化水平的評價指標體系,從而為精益化水平的評價研究提供一個新的思路。
一、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精益化水平是精益生產在企業中應用程度和實施效果的反映,實施過程強調其應用的系統性和整體性,因此需要從系統工程的角度綜合分析精益生產在企業中實施的所有影響方面[2]。本文以企業整體的視角為切入點,從精益理念、精益管理、精益組織與人員、精益技術、動態適應能力、持續改善等六個方面來構建企業精益化水平的評價體系,如圖1所示。
(一)精益理念
企業人員對精益生產本質與內涵的理解形成了精益理念,它是精益思想以及精益價值觀的反映,體現了企業獨特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特點,其中高層管理者與決策者所形成精益理念更是決定了整個企業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戰略。因此,精益理念在企業推行精益生產過程中具有導向性,所以不同的精益理念造成了企業實施精益生產的程度和效果不盡相同。由此可知,精益理念是體現企業精益化水平的重要方面。
(二)精益管理
精益管理是指管理者運用精益思維來管理企業的各項活動[3],并通過對各方面工作的控制和管理,使企業的日常計劃與任務能順利進行,為企業實施精益生產提供重要的保障。以往大多數相關文獻的研究范圍都將精益管理局限于生產過程之中,然而精益管理涉及企業各個方面的工作,需要從不同的視角切入,以實現其本質研究的目的,即為精益生產的推行與應用提供合適的環境條件。因此,精益管理作為資源的配置與整合的關鍵步驟,是企業推行精益生產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精益組織與人員
企業在應用精益生產時,不能僅僅停留在基層員工的層面,應該將精益生產的實施始終貫穿于整個企業組織,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積極推行精益生產的現象。企業高層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是企業中推行精益生產的“領頭羊”;中層管理者根據目標制定日常的計劃與任務,對精益生產的推行具有協調和控制的作用;基層員工屬于生產現場最直接的接觸者,是精益生產在企業中順利運行的有力執行者。因此,精益組織與人員是企業應用精益生產重要支撐。
(四)精益技術
制造型企業的核心是生產加工過程,其存在的目的就是通過提供高品質的產品來滿足顧客的需求[4],而精益生產作為當今最先進的管理方式,運用精髓體現在其技法和技術上[5],而其最重要的應用領域之一為企業的生產加工過程,即員工通過對車間現場的生產活動進行技術、工具和方法等手段的應用,降低企業生產運作中存在的各種浪費、提高企業生產經營的效率,以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6]。因此,精益技術可以看做是精益生產在企業當中推行與應用的基礎,也是衡量企業精益化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五)動態適應能力
精益生產方式下,企業采用顧客訂單驅動的形式進行產品生產與原料采購。而由于市場環境是不斷變化的,所以需要用動態的視角來研究企業應用精益生產的程度。對顧客來說,不同時期體驗不同產品與服務,能直接提高對企業品牌、形象的評價;對供應商來說,通過與企業的動態協作,及時地供應企業所需的高質量原材料,是保持較強競爭力的重要原因[7];對企業自身來說,通過協調顧客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實現產品的柔性生產和敏捷制造等并行運作的目的,以滿足顧客適時地需求,從而贏得市場。因此,對市場環境的動態適應能力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同時也是企業精益化水平程度判斷的重要依據。
(六)持續改善
精益持續改善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是我國企業順利推進精益生產的關鍵,它通過對各種資源的綜合作用以及相互協同形成企業難以模仿的競爭力[8],被認為是精益生產的核心內涵。而精益生產在企業中的推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全體員工不斷地克服其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使精益理論不斷地充實與完善,最后發展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精益企業。在精益生產推行過程中,企業應鼓勵并堅持讓每一位員工都積極地參與到企業的持續改善活動中,為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同時企業高管要保持對精益生產持續改善的支持力度,并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從而保持員工對精益工作推進的積極性。因此,持續改善是度量企業精益化水平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根據上述六個方面的分析,以科學性、全面性、代表性和實用性為原則,并通過對以往研究中大量指標的整理、合并、刪減、提煉,本文最終構建評價企業精益化水平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二、評價方法
企業精益化水平的評價體系所選取的指標具有動態性和非定量性,且指標間存在相互依賴的關系,因此單一的評價方法無法客觀、準確地衡量指標的權重并做出判斷。因此,本文采用網絡層次分析法(ANP)和改進的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相結合的方法,對企業精益化水平進行分析評價。
(一)網絡層次分析法(ANP)
網絡層次分析法(ANP)是層次分析法(AHP)的擴展與改進方法,它允許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的共存,并考慮了元素組或元素間關聯或反饋關系。因此,ANP與AHP相比,處理決策問題更加貼切實際,更具靈活性,更加合理,結果更加可信[9]。ANP網絡模型結構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控制層,包括評價目標和評價準則,其中評價準則可以缺省;另一個是網絡層,由所有受控制層支配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元素組成。ANP是研究決策問題中應用最廣泛的方法之一,其應用和計算步驟如圖2所示,其中涉及的詳細內容與過程,請參閱文獻[10]。
(二)模糊逼近理想解排序法(Fuzzy-TOPSIS)
模糊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是將模糊理論與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相結合的一種方法,它具有分析原理直觀易懂、計算簡便快捷、受主觀因素影響小以及對樣本量要求不大等特點[11],其實質主要在于確定正、負理想解,然后找出與正理想解距離最近且與負理想解距離最遠的解作為最優解[12]。因此,Fuzzy-TOPSIS法是研究評價與決策問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求解過程如下:
1.確定指標的模糊評價集。對企業精益化水平的評價研究考慮到各指標具有模糊性,所以運用語義判斷來表示,具體分為高、較高、中等、較低、低5個等級標準,將5個語義變量用區間模糊數來表示,見表2。
2.構建標準化加權模糊矩陣。根據表2,建立模糊初始矩陣X。
三、實例分析
L集團是一家從事生產電子零件的公司。為了提升市場競爭力,自2009年初,該公司先后對分布在不同地區的下屬子公司開始導入精益生產方式,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精益生產的實施已初見成效,但仍有不足之處。因此,L集團總公司決定聘請6位精益專家并采用上述評價指標體系,對分布在北京的L1公司,天津的L2公司和石家莊的L3公司進行精益化水平的評價,從而了解精益生產在這些地區的公司中實施的效果與水平。
首先,采用ANP方法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其具體步驟如下:
(1)構建ANP網絡模型,如圖3所示。
(2)統計和計算定量指標的數據以及定性指標的應用效果,然后請6名專家根據得到的數據對各指標元素進行打分,并錄入Super Decision軟件分析,同時驗證各級指標的一致性,若各指標的一致性結果CR<01,則結果合理可信。
(3)借助Super Decision軟件計算出各級指標的權重,結果如表3所示。為了避免指標因繁多混亂而導致錯誤,故將上述表1中的一級指標依照次序分別以E1、E2、E3、E4、E5、E6表示,二級指標依次以e11…e15;e21…e25;e31…e34;e41…e411;e51…e53;e61…e64表示。
其次,運用TOPSIS法對L集團的3家子公司的精益化水平做出評價,具體步驟為:
(1)根據表2的評價標準,對L1、L2、L3公司精益化水平的二級指標進行評價,由此得到初始模糊評價矩陣X。
在實際情況中,L集團首先以天津L2公司為實驗對象開始導入精益生產方式。L2公司從導入精益生產之初,其動態就備受總公司的密切關注,并且公司內全體人員都積極地配合精益生產的導入。同時L2公司為了順利地導入精益生產,不僅聘請知名的精益專家當顧問對精益生產的應用和實施進行講解,還斥巨資購買了一批高科技的機器設備以增強精益生產運行的基礎性力量。因此,L2公司是三者之間精益化水平最高的公司。而L1、L3公司比L2公司導入精益生產方式時間短,這就造成“軟件”力量薄弱以及“硬件”設施不足的問題。但總公司在2014年時制定了重點發展北京L1公司的企業戰略,計劃引進一批國外先進的設備以提高公司生產的自動化程度,并且把L2公司的部分中層管理者派遣到北京L1公司內完成精益生產的導入,因此L1公司的精益化水平要高于L3公司而低于L2公司。對于石家莊L3公司的精益生產導入,根據公司總體戰略的需要,其投入的人力、物力等略顯不足,導致L3公司的精益化水平最低。由此可知, L集團三個子公司的實際精益化水平的差異與上述實驗分析得到的結果是相吻合的,因此驗證了本文提出的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四、總結
本文構建了以持續改善為核心,以精益理念為導向,以精益管理為保障,以精益組織與人員為支撐,以精益技術為基礎,以動態適應能力為發展動力的企業精益化水平的評價體系,實現了系統性、綜合性以及全面性的指標選取。并運用ANP-Fuzzy-TOPSIS方法對企業精益化水平進行評價,解決了評價過程中指標具有的模糊不確定性以及主觀因素對結果影響過強的難題。通過對L集團下屬的3家子公司精益化水平的評價實例,驗證了該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價方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從而為實施精益生產的企業評價其精益化水平提供了一套科學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徐學軍,査靚,周武靜. 基于組織變革理論的精益生產實施內涵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0(9):89-91+96.
[2]張洪亮,牛占文. 基于ANP-SPA的精益管理實施水平系統性評價[J].工業工程,2013(2):97-103.
[3]牛占文,荊樹偉,楊福東.基于精益管理的制造型企業管理創新驅動因素分析——四家企業的案例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5(7):116-126.
[4]藺宇,裴政釗,張宗達. 面向制造企業戰略目標的精益評價[J].工業工程,2016(1):148-155.
[5]張洪亮,劉亮,牛占文. 精益生產實施水平的預測[J].統計與決策,2010(16):175-177.
[6]牛占文,褚菲,張洪亮. 基于因子分析的生產過程維度下精益實施能力分析及評價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9):111-116.
[7]黃瀚,吳曉,時磊. 精益生產方式下供應商模糊綜合評價[J].科技管理研究,2012(2):71-74.
[8]張洪亮,牛占文. 精益持續改善系統的未確知網絡層次評價[J].科技管理研究,2013(18):195-198+206.
[9]孫宏才,田平,王連芬. 網絡層次分析法與決策科學[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1.
[10]王蓮芬. 網絡分析法(ANP)的理論與算法[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1(3):44-50.
[11]Junior F R L, Osiro L, Carpinetti L C R. A comparison between Fuzzy AHP and Fuzzy TOPSIS methods to supplier selection[J].Applied Soft Computing, 2014,21:194-209.
[12]張守華,孫樹棟. 基于AHP和區間模糊TOPSIS法的高新技術科研項目評價[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11(1):134-138.
Abstract:Lean production is the best way to deal with small batch and multi market demand, while lean level is an important standard to measure the application level and effect of lean production in enterprise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nterprise lean level from six aspects: lean concept, lean management, lean organization and personnel, lean technology, dynamic adaptability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employs ANP, Fuzzy and TOPSIS to evaluate the level lean of enterprise. In the e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are verified by an example.
Key words:lean production; lean level; index system; ANP-Fuzzy-TOPSIS
(責任編輯: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