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華
2015年以來,互聯網金融在快速發展中積累了一些問題和風險。例如,某些業態偏離了正確的創新方向,部分機構風險意識、合規意識、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不強,有些甚至打著“金融創新”的幌子進行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近年來,互聯網金融領域爆發的一系列風險事件,對行業聲譽造成了較大負面影響,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因而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成為行業發展的主基調。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互聯網金融發展和風險防范工作,2016年以來相繼發布了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治的相關文件。2016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明確了互聯網金融整治的工作目標和原則;提出了重點整治問題和工作要求;制定了綜合運用各類整治措施,提高整治效果的工作思路。《通知》還提出,要加強組織協調,落實主體責任和穩步推進各項整治工作;要求各有關部門、各省級人民政府要做好組織保障,以整治工作為契機,以整治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為導向,按照邊整邊改、標本兼治的思路,抓緊推動長效機制建設,貫穿整治工作始終。
2016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對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安排,中國人民銀行和相關部門也對各自監管領域分別提出實施方案。專項整治以“打擊非法、保護合法;積極穩妥、有序化解;明確分工、強化協作;遠近結合,邊整邊改”為原則,突出問題導向,集中力量對P2P網絡借貸、股權眾籌、互聯網保險、第三方支付、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及跨界從事金融業務、互聯網金融領域廣告等重點領域進行整治,切實防范和化解互聯網金融風險。針對互聯網金融跨領域、跨地域經營等特點,專項整治強調加強跨部門、跨地區協作和溝通,按照“部門統籌、屬地組織、條塊結合、共同負責”的精神,中央和地方共同負責、各有側重,初步形成了全國聯動、穩妥有序、方法創新、兼顧長效的工作格局。
《專項整治方案》還專門強調,要充分發揮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作用,形成依法依規監管與自律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機制。在專項整治中,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認真履行行業自律職責,同時推進了以下幾項重點工作:一是研究開展互聯網金融領域的信息披露、反對不正當競爭等工作,為規范互聯網金融市場秩序提供支持;二是開展互聯網金融統計監測和風險預警,完善互聯網金融常態化監測機制;三是加強互聯網金融領域風險教育和信用信息共享,引導從業機構提高風險意識和風控水平,及時提示廣大金融消費者提高風險防范意識。
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的重要意義在于:一是有利于消除行業亂象,整頓行業秩序,建立“良幣驅逐劣幣”的行業生態,維護金融消費者權益;二是有利于甄別互聯網金融的優質企業和平臺,優化金融資源配置,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真正實現國家普惠金融目標;三是有利于摸清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底數,為今后制定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和有效實施金融監管提供依據。
互聯網金融是金融與互聯網相互融合形成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發展互聯網金融是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對提高我國金融服務的普惠性,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具有重要意義。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的主要目的是要扭轉、糾正互聯網金融某些業態創新跑偏的局面,對借創新之名行違法違規活動之實的機構予以清理規范,對開展有益創新、合法合規經營的機構予以支持保護,引導互聯網金融行業步入正確創新軌道。專項整治不但不會扼殺互聯網金融創新,反而會給行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最終促進行業規范、有序和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