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曉松
我國煤焦油深加工行業結構調整加速
□ 邊曉松
未來兩年,我國煤焦油市場繼續呈現易漲難跌態勢的可能性較大。
煤焦油深加工是一個比較傳統的行業,因其工藝成熟、投資少、附加值產品多等優勢,在我國發展相對較快。煤焦油是一種以芳香烴為主的有機混合物,有利用價值的產品較多。深加工中所獲得的萘、瀝青、洗油、輕酚油、蒽油等一系列產品是染料、橡膠、塑料、農藥、醫藥等行業的基礎原料,因此,煤焦油深加工行業仍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2016年,我國煤焦油深加工行業發展相對穩定,因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及國家宏觀面制約,其產業結構仍將發生微妙變化。

2010-2016年煤焦油深加工產能及開工率對比圖

國內煤焦油深加工產能分布圖
據中宇資訊監測, 我國煤焦油深加工行業產能從2012年的1830萬噸增長至2017年初的2480萬噸,5年時間新增產能650萬噸,其中2013年為增量高峰期,增長比達到146%,而且新上裝置產能均在30萬噸以上。但市場上的開工率與增長率卻成反比,2010年我國煤焦油深加工產能由1500萬噸增至2015年的歷史高峰值2550萬噸,但市場開工率卻由80%降至45%,行業產能過剩矛盾升級。2016年,國家供給側改革及一系列環保、去產能等工作實施效果顯著,國內煤焦油深加工產能淘汰100萬噸以上,但仍有71萬噸新裝置投產運行。山西安侖化工在原有36萬噸基礎上又新上36萬噸裝置,屬于產能擴建;馬鋼奧瑟亞新上產能35萬噸裝置,屬于新建產能。雖然新增產能創近6年來增量新低,但市場開工率仍偏低,行業產能過剩矛盾依然突出。
目前,我國煤焦油深加工行業產能分布較為集中,仍向原料、下游集中的華東(665萬噸)、河北(404萬噸)、山西(534萬噸)地區靠攏,約占國內產能的三分之二;西北(275萬噸)、西南(133萬噸)地區深加工企業較為分散,產品本地消化能力偏弱,多靠銷往主產區消化為主,但受交通運輸限制,價格難與山東、河北地區相抗衡,市場變動相對滯后,缺乏市場競爭力,企業利潤空間收縮。
2017年初,我國煤焦油深加工企業規模30萬噸以上的企業達39家,占全國深加工企業數量的35%;50萬噸以上的企業達12家,占全國深加工企業數量的11%。山西安侖化工為產能最大的企業,兩套36萬噸裝置,共72萬噸;而山東杰富意為單套裝置能力最大的企業,單套裝置能力達50萬噸,分別在濰坊及棗莊各一套,共計100萬噸裝置。
為加大競爭力度,資金能力較強的深加工企業繼續延伸產業鏈,積極投產炭黑、苯酐等項目,擴大產業規模。2016年焦化-深加工-炭黑等一系列裝置一體的企業利潤額及競爭能力明顯強于單一的深加工企業。如山東金能、山東杰富意、山東奧瑟亞、河北鑫寶、山東騰勝、陜西黃河煤化、山西永東化工、山西安侖化工等企業已趨集團化方向發展。

內工業萘下游消耗比例圖

2016年國內煤焦油下游消耗比例圖
我國煤焦油深加工企業技術單一,高品質、高附加值產品較少,生產企業效益平平,適應能力較差。而國外生產企業生產模式較多,一是全方位生產,代表為德國呂特格,對產品提純及等級劃分精確;二是對小產品進行精細化發展,如喹啉、咔唑等產品的進一步加工,代表企業為日本住金化學;三是注重煤瀝青產品的深加工,如生產針狀焦、浸漬瀝青等高附加值產品。我國深加工企業多以生產最普通的中溫、改質煤瀝青為主,浸漬瀝青只有考伯斯開灤及遼寧鞍鋼生產,而針狀焦技術難度較高,國內生產企業極少,并且生產出的產品質量不高,沒有競爭優勢,所以我國高品質碳素行業的針狀焦主要來源依舊依賴進口。洗油、蒽油、粗酚等深加工行業對技術及環保要求較高,但國內精細化企業只追求短線利潤,很少投入資金鉆研技術開發,導致精細化產品質量一般,缺乏國際市場競爭力,目前國內精細化行業開工率低,企業轉行情況較為常見。
在產品方面,深加工產品下游消耗領域占比份額也發生變化。2012年前,我國工業萘主要消費領域為減水劑市場,約占工業萘的65%,市場具有明顯的淡旺季特征,生產企業及貿易商更容易操作市場。但隨著國家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及環保壓力的增加,萘系減水劑市場逐步萎縮,更具環保理念的聚羧酸、脂肪族系減水劑得到廣泛應用,但其原料多以化工產品聚羧酸單體、丙酮等為主。由于下游需求領域萎靡,深加工企業開始尋求新的突破,2012年后,萘系苯酐行業得到發展,不少深加工企業投產苯酐裝置,延長自身產業鏈。截至2017年初,我國萘系苯酐產能已達85.5萬噸,成為工業萘市場的主要消費領域,約占比56%,減水劑占比則降至25%。為了緩解煤瀝青的庫存壓力,炭黑油的配比量從2011年的10%逐步增加至目前的22%,因環保制約,燃料油的份額減少至目前的8%。
2014年后,煤化工市場“招標/拍賣”逐步流行,拍賣率較高的多屬于焦化副產品,由于去產能及環保制約,焦化行業產能淘汰加速。從2015年至今,我國焦企淘汰落后產能達2300萬噸以上。2016年,在原煤緊缺下,焦企多限產運行,因此副產品煤焦油貨源逐步趨緊,焦化企業巧妙利用“招標/拍賣”形勢,成功解決焦企定價難問題,使得“招標/拍賣”關注率增加。目前焦企參與拍賣的企業繼續增多,2010年前僅有山西太鋼進行招標,且為月招標價,但至目前招標企業增至10家以上,且拍賣頻率增加,多為周招標價。如河北地區每周一關注華豐招標,山東地區每周二關注鐵雄、廣富招標,山西地區每周三關注閩光、立恒鋼鐵招標。但深加工產品拍賣的不多,因占據的話語權不強,目前僅有山西焦化、河南安陽鋼鐵定期招標全部深加工產品;山西金源、河南博海仍以招標更具優勢的工業萘、小油類產品為主,但整體來看深加工產品拍賣效果遠不及煤焦油招標情況。
傳統煤化工面臨轉型,新興領域加氫行業迎來發展機遇。因高溫煤焦油加氫的瀝青難以得到有效處理,目前我國加氫裝置多以中溫煤焦油及蒽油加氫裝置為主。至2017年初,蒽油加氫在產企業3家,產能90萬噸左右;中溫煤焦油加氫在產企業10家左右,產能180萬噸左右。與蒽油加氫相比,中溫煤焦油加氫柴油產品密度優勢較大,不過燃燒性指標較差;而蒽油加氫收益率高,且不會有瀝青產品,但仍面臨蒽油價格偏高、裝置缺乏穩定性等劣勢,整體來看兩者互有利弊。目前我國加氫技術升級,原料方面多可互用,因蒽油及高溫煤焦油價格高,加氫企業采用中溫煤焦油作為原料的居多。受近兩年低油價制約,加氫產品競爭優勢不再,而中國油品全面升級也對加氫產品的質量要求提升,還有消費稅等問題,導致目前加氫市場開工率偏低,未來加氫行業發展仍面臨挑戰。
從煤焦油的下游需求領域可以看出,煤焦油深加工及炭黑市場分別占比60%及30%,兩個領域在市場爭搶煤焦油跡象明顯。深加工的蒽油、炭黑油均可以用來做炭黑,要想科學利用煤焦油,理論上炭黑企業多拿深加工的蒽油及炭黑油,而深加工企業多拿煤焦油生產出更具附加值的產品,可以更好地解決煤焦油貨緊及價高的問題。蒽油及炭黑油的價格普遍高于煤焦油,幅度在50~100元/噸左右,因此炭黑企業仍把降低成本、增大利潤放到首位,對煤焦油的喜愛程度較高。由于理論上的問題很難在實際操作中得到應用,所以兩者在市場互相爭搶原料也已成為一種常態。
可以看出,我國煤焦油加工行業面臨的挑戰依舊嚴峻,因產能過剩矛盾突出,國家對深加工行業審批難度或增大,未來2~3年,新增煤焦油加工企業數量或大幅下降。為了加強自身優勢,更向大規模及集團化發展,不排除目前在產深加工企業擴產、擴建的可能,因此未來煤焦油加工行業產能仍向大型化領域發展,20萬噸以下的中小型裝置產能或將被逐步淘汰。
我國經濟宏觀面近兩年變動不大,供給側改革及去產能政策或將持續,因此傳統煤化工的產能淘汰繼續,其中焦化企業淘汰或將加速,原料煤焦油供應缺口繼續放大,但深加工及炭黑行業剛性需求較足,所以未來兩年,我國煤焦油市場繼續呈現易漲難跌態勢的可能性較大。在高成本及資金壓力下,我國煤焦油深加工市場或將延續低開工水平,產業結構調整仍在繼續,至2020年后我國煤焦油深加工行業或將逐步走向供需平衡階段。
歐佩克或有進一步減產可能,預計國際油價在今年將溫和上揚,加氫行業或將受到提振,市場開工率或提升。目前我國傳統煤化工產業結構繼續深度調整,而加氫行業受政策面助力仍會得到快速發展,未來2~3年,新投產企業或將增多。
(作者單位:中宇資訊)